分享

百忍堂张氏的来历

 老樟xy67896789 2015-01-12

   
 

百忍堂张氏的来历
百忍堂张氏始祖张公艺


 

百忍堂是张姓堂号,据史书记载,唐代时郓州有人曰张公艺,九代同居,和和睦睦,唐高宗甚是好奇便问其故,张公取出一张纸写下了一百个忍字,唐高宗十分赞誉便赐号'百忍堂’,从此各地张姓大都以“百忍”为堂号,并列为祖训。其后人以此为堂号。

据《旧唐书》记载:寿张县(今河南濮阳市台前县桥北张村)张家庄村张公艺(公元577-676年),以“忍、孝”治家,九世同居,和睦相处。

远在东晋时期,张公艺尚未出世,其家已经成为一大望族。南北朝时期,北齐文宣帝高洋在天宝元年(公元550年),亲书“雍睦海宗”金匾,并派东安王前去拜访。隋文帝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圣谕邵阳公梁子恭携匾亲去慰抚,其匾题词日“孝友可师”。这年,张公艺刚满12岁,张公艺的祖父已去世,主持家务的是张公艺的父亲张兴。据说隋末张公艺曾在李世民落难时救了李世民一命,李世民登上皇位,一直没忘张公艺救命之恩,所以在贞观九年特赐亲书“义和广堂”金匾派使臣前去旌表。当使臣来到张家庄时,张公艺正在召集人员在当年李世民过河的地方修建大石桥。使臣回京禀报给唐王,唐王便批资修建,并派尉迟敬德监修,这座规模宏大的石桥长约60米,宽6米,高7米,始建于唐贞观九年,距今1300多年:后来此桥被称作“访贤桥”“古贤桥”,张家庄更名为古贤庄。今因石桥被埋于村南,张氏居住于桥北,故称桥北张村。

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冬十月,唐高宗偕同皇后武则天,带领文武百官离京去泰山封禅,归来路经寿张县访贤,当时张公艺已88岁高龄。当高宗问张公艺治家的方法时,张公艺写了一百个“忍”宇,并详细说明了“百忍“的具体内容,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妯娌不忍闹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

高宗听后倍受感动,当即封张公艺为醉乡侯,封张公艺的长子张希达为司仪大夫,并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敕修百忍义门。

张公艺去世后,后人为纪念这位“忍、孝”治家的贤人,为他修建了“百忍堂”,永志纪念。

 

百忍堂张氏的来历

百忍堂张氏由来

张公艺的父亲张兴生有十男,分别是张温、张良、张惠、张茂、张俭、张艺、张诚、张让、张秀、张严,张公艺行六。《百忍堂张氏行辈名实要略》(以下简称《要略》)记载,为了让天下人都来学习张家“礼让齐家”的美德,高宗降旨让其兄弟十人分食十道。于是,除张公艺守祖茔(留守桥北张)外,其他兄弟九人分赴各道定居,时在乾封年间(666-667年)。从此,这个大家族析居全国各地。迁出的人都不肯忘记祖上恩泽以及兄弟张公艺持家七十多年带来的兴盛与荣耀,难舍难分之情无以言表。为日后相聚有凭,张公艺砸一铁锅为十块,兄弟十人各执其一,盼以后再团聚时拼接。
     百忍堂张氏后人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等省。 鲁南苏北烟台等地百忍堂张氏为马山张,其字辈为:“修善则昌 敬先继长 心存忠厚 礼义增光传茂嘉运 庭化玉方凤伯明臣振启兴邦”。河南台前桥北张(张公艺)百忍堂张氏字辈为:“兴玉传继广,兆宪庆繁祥,兰秀桂荣茂,逢春生贤良,忠信孝友让,正道振家邦,宏福昭耀久,作善修德常”。

  


您已欣赏本作品 0     感谢xy67896789
谢谢关注健君文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