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恶心别人,丑化自己—丑书

 隨风飘逝 2015-01-12

古人作书是为抒发性情,自娱自乐,写字艺术与实用合二为一,佳作多为翰札和文稿,书作皆为真情流露;今人作书是为了应对展览、比赛出名,追求书法的商品属性而创作作品。所谓的艺术创作则满纸矫情,无病呻吟。


关于现代书法美丑的问题,一直以来是书法界争论比较激烈的问题。现在的很多书家在“追求个性”、“标新立异”的掩饰下,极度去追求书法的“丑”、“怪”。当代“丑书”全靠人力摆布,矫揉造作、扭捏作态、张牙舞爪,满纸卑贱野俗之气。是对正常书法形态的扭曲、变形、夸张、经常表现为不和谐、畸形、怪异。


图/丑书书法家正在宣讲丑书


下面,我们从用笔、结构、用墨和章法四个方面来分析说明“丑书”的特点:


一、用笔

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陈振濂这样认为,“'千古不易’应该是针对'用笔’(笔法)这一表现艺术美的内在理内角度的,亦即是说,在实用层面上的文字应用(字体)在不断地“因时相沿”的同时,非实用的以'笔法’为代表的审美要求--它是一种综合的线条美的要求,却是恒定不变的,'千古不易’的。”线条是书法的生命是基本元素,书法作品的好坏,首先是线条的好坏,是否具有应有的力量感、立体感、节奏感。“丑书”作品的线条毫无力量感可言,它们中的立体感,节奏感到是非常丰富的,这种“丰富”只会给你一种感觉“做作”,看到它们线条也许你会真正感受到“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可以说“丑书”胡涂乱抹,毫无用笔可言。


二、结构

孙过庭在《书谱》中讲到:“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丑书”一味追求险绝,东倒西歪,肆意夸张笔画的长短和字内空间对比,刻意追求字形的稚拙。美其名曰“追求天真、活泼”。这种矫揉造作的做法不仅完全背离了傅山所强调的平正自然,以平正为本,傅山说,“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更重要的是恰恰使他们走向了“丑拙”的恶俗之途。



三、用墨

“丑书”对用墨可谓用心良苦,有的“丑书”作品在墨色上可谓是丰富多彩,古人讲,“墨分五色--浓、淡、干、湿、枯。”在“丑书”的有些作品中何止五色,可以说在用墨上让他们发挥到极处。具有如此之丰富墨色变化的作品,也许会让人不由自主的问一句“这是书法还是画?”虽然“书画同源”,但书法终究是书法,画终究是画。


四、章法

在古代书论中我们很少会看到关于谈论章法的文章。这可以反映出古人写字对章法看的并没有当代书家看得如此重要。因为古代书家都有丰富之涵养,他们写字是情感的宣泄,自然的流露,不用刻意追求章法的变化,就能随着感情的激荡而做到整体气息的顺畅,而又不乏自然的丰富的变化。


现代书家如果从真正意义致力于对书法的研究,就要耐得住寂寞,排除浮躁学风和商品性的影响,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争取做到博学兼通,为艺术而去创作。只有这样你的书法艺术才能达到厚积薄发、习古出新,心手达情、大巧若拙、大朴若稚、天人合一,随心所欲超自由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