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雕塑欣赏(转载)

 珠江大鹏 2015-01-14

宋代雕塑

与其他艺术有所不同的是,雕塑至宋、辽、金、元,并未完全走下坡路,而是更加贴近生活,走向世俗,使中国雕塑的写实之风愈益强烈,愈益成熟。人物表情含蓄,衣饰逼真,其中大足的佛教摩岩造像晋祠侍女泥塑是宋代雕塑中的佼佼者。至此,以彩补塑、以线塑形的中国雕塑风格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国博宋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宋代雕塑


国博 木雕佛教造像



65-铜铸鎏金观音菩萨坐像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宋代雕塑



像通高49.8厘米,1956年出土于浙江金华万佛塔塔基。是一件非常精致,又具有典型宋代造像风格的作品。

他还保留着中亚的服饰遗风,袒胸露足,身披天衣,满饰缨珞,坐在叠层海石之上。

以透雕形式单独成型的光环,独具特色,且精且圆,使菩萨形象在光环之中显得更为突出。人物形体及衣纹的塑造处理上线条流畅,繁简适度,海石、火焰、佩饰等都进行了图案化的归纳整理,于对称之中求变化,进一步增强了整体的装饰性,使雕像笼罩在清逸娴静的气氛中。

 

66-法兴寺彩塑缘觉菩萨坐像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宋代雕塑


从大部分宋代佛教造像的风格来看,基本上已趋于世俗化,而且在唐的生活气息之上又多了几分理性。但这些缘觉像的面容神态依然超乎世外,基本可以说与唐代的丰腴、柔美之风几近一致。

从缘觉的塑造手法上看明显地带有唐塑风韵,使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宋代雕塑与唐代雕塑的承继关系。而宋代匠师并没有拘于旧有的模式,而是在姿态、神情的整体配合上下功夫,进而创造出如此深沉、典雅的艺术形象。


67-宋中岳庙铁铸守护神将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宋代雕塑

    
这躯立像是中岳庙四像之一,因为他们的职责是守护无法修复而埋在地下的残损神像,所以历来被人们称为守护神将,也有称之为“四大水星”或“镇庙铁人”的。守护神将与佛教造像中的天王还有所不同,他们虽然均为武将打扮,但天王属于超现实形象,可尽量夸张得威严、雄悍。而守护神将基本上是人间的武夫,因而在造型上趋于写实。这尊像冠带服饰都是北宋将士常服,双眉紧锁,眼睛大而突,全身比例适度,体魄魁梧,叉腿立姿宛如泰山压顶,气势凛然,似有无尽的力量凝集在躯体之中。很显然,作者是在追求写实效果的基础上又有意
识地进行了夸张,使铁人在威猛之中更具镇定自若的内在精神气质,表现了雄健的雕塑风格。


68-晋祠彩塑侍女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宋代雕塑

 

这是32尊侍女中的一个,按当时皇宫中“尚室”、“尚缮”、“尚宝”来分,她是“尚宝”侍女。她双手捧着如意,略略偏向左侧,身子在直立中又稍事放松,头上梳着高高的双髻,髻上包裹着绿色的花巾,上身穿着绿边红色窄袖衫,下身穿着绛红色的长裙。她美丽端庄,双目痴痴地注视着前方,也许是在思念亲人,也许是觉得归宿一片渺茫,眼神中流露着企盼,流露着淡淡的忧伤。从她那稚气未脱的脸庞,从她那158厘米的身高看,还完全是一个单纯的少女,但命运却已使她早熟。再看那31尊年龄各异,体貌、表情各尽其妙,难怪被中外人士一致誉为中国雕塑史上的瑰宝。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宋代雕塑

 

69-宋江苏甪直镇保圣寺彩塑罗汉像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宋代雕塑

这是那迦犀那第十二尊者,常被人们称作“降龙罗汉”,造像中总是被刻画成“胡貌梵相”,深目高鼻,络腮胡须,额头高突,双目紧紧盯住某侧上方,而上方又总有一蟠绕在柱上的龙与其遥相呼应。这尊降龙罗汉原为江苏吴县甪直镇保圣寺的影壁坐像,高140厘米。现保存在该地古物馆内。他的衣纹塑造颇具特色,起伏凸起的圆弧线基本上随着身姿的转动和结构的变化来组织排列,写实之中又有归纳概括,富有装饰性。这一杰出作品足以使人领略到宋代艺人高超塑造技艺。

70-麦积山泥塑供养人像


与其它石窟相比,麦积山石窟在隋唐五代时的雕像较之魏晋要逊色的多,宋以后虽仍不及魏晋,却有几件引人的作品在宋代雕塑中占有一定地位。这身供养人像是麦积山石窟第165窟正壁左侧供养人,与正壁右侧供养人的造型、服饰基本相同,甚至说与165窟左壁的观音菩萨塑像的形象也非常接近,显然是出于同一匠师之手,或是出于同一风格的师徒之手。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宋代雕塑

 

这尊像的时代风格也很明显,一眼看去,便可清楚地看到是宋代贵妇。头部梳有高髻,上额宽广,眉眼高高上挑、灵活有神,鼻直,口小,唇厚,面部丰满适中,显然不同于盛唐丰腴之风。她神情端庄,趋于内向,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身上穿着交领右衽束腰长衫,外罩一件短裙,短裙上阶梯式衣褶和下摆微曲的线条,利落的平面,都加强了整体的艺术的效果。作为供养人的贵妇虽拥有资财,但并不在服饰上炫耀,这与宋人“唯务洁净,不可异众”的服饰审美标准是完全吻合的。容貌也是虽显丰满但重在端庄,偏于矜持,趋附理性。再加上衣衫下摆处特意露出的小巧的脚尖,都带有典型的宋代妇女特征。

泥塑供养人像,高210厘米,这说明了自唐以后,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以及与佛的贴近,还有对地位显赫人物的崇拜与歌颂。在南北朝时期,供养人的高度是绝不会超过主佛的,而唐以后却屡见不鲜。


71-安岳华严洞石雕观音菩萨像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宋代雕塑


人们印象中的观音菩萨都是无比的端庄、美丽、飘逸、超脱。作为普渡众生的观世音来说,也许这基本概括了她不同凡众的特征。但是,当人们一眼看到这尊观世音菩萨时,仿佛一下子又升华了,似乎全身心都得以净化,而后又融合进那永恒的超脱之中。整洁,肃穆是这尊菩萨的最醒目之处,她虽然头戴华丽的高冠,冠顶还坐有一小佛,胸前也披饰璎珞,但这些华贵服饰的大部分都被笼罩在薄薄的下垂的披风和平整洁净的衣服之内,从正面看,披风和外衣几乎无一点花纹与点缀物,整个造型异常规整、素洁,加之正襟危坐的姿态,左右对称构图,更增加了沉稳、静寂的气氛。这种风格既不同于魏晋的秀骨清像,也不同于盛唐的丰腴与自然,而且不同于同代的一些悠然自在的神情与体态。她更趋于理性,与其说她正在洗耳恭听佛的教诲,莫若说是在闭目打禅,似乎她的心境已完全达到了无我的境地。眼微闭,面目沉静而毫无造作,真是进入了摒思绝虑、万物无碍于心的禅定境界,如同禅僧那样“一时端坐,但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的精神状态。她位于安岳华严洞左壁,通高410厘米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宋代雕塑

 

这尊菩萨像的雕塑手法简洁熟练,形体饱满,完美的形象与意境的统一,使作品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这是作品的成功之处。 

72-大足北山石雕数珠手观音像


她实在太美了,不是搔首弄姿的美,也不是雍容华贵的美,而是美在自然,美在天真,美在娇弱,娉娉婷婷,美姿令人倾倒,令人陶醉。这些一般菩萨像所不予强调的娇美,在这尊像上却被着意刻画,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雕制出不同于其它菩萨,倒象是民间纯真少女的观音像,难怪被人们称为“媚态观音”。因手拿数珠,因此也被叫作“数珠手观音”。她一直享有大足“北山石刻之冠”的美誉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宋代雕塑

数珠手观音像通高108厘米,由于年代久远,石像已遭到严重的风化损失,因此外形上不甚清晰,面容及服饰细部也不同程度的模糊了,但她婀娜的身姿、妩媚的神态依然那么迷人,并使她的美在淡淡的朦胧中更增添了几分含蓄。
她立于一对莲花之上,上身稍斜向右方,头则向左侧微扭,左手轻握右手腕,交叉于腹前,全身轮廓呈现出优美的曲线。由于头与胸的扭转,而增加了形体的空间变化。浮雕形式的饰物与衣纹,无疑是为了服从整体效果的需要。迎风飞舞的飘带,自由潇洒,造成了静立中的动感气氛,使人仿佛觉得她正在微笑着向观者轻盈地飘来。不知当时艺人是否有意识地考虑到她的着光效果,当晨光熹微和暮色苍茫之际,媚态观音的形象更罩上了一层神秘与静寂。


73-大足北山石雕普贤菩萨像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宋代雕塑


这是雕刻在大足北山第136号窟中的普贤像,成于南宋绍兴年间,通高215厘米,其中像高110厘米。普贤侧身取结跏趺式坐在莲台之上,莲台下是一只温驯的大象。普贤的头略向前俯,其圆润的面颊,更多地带有女性特征,眼睛略略俯视,恰好可与前来跪拜的善男信女目光相对,鼻梁垂直,嘴角微微含笑,一副温柔、慈祥并充满内在美韵的神情。左手搁置在腿上,右手拿着如意,璎珞与花冠的雕饰繁简相宜,细致规整。身下象旁有一个双手紧握缰绳的象奴,立眉瞪眼,粗实豪放,使普贤的形象气质在一柔一刚、一内向一外向的对比中更显突出,使整组雕像获得夺目的艺术效果。其雕刻技法纯熟,线面并重,刀法洗练,注重内在精神刻画,实为南宋石雕的代表作品。


74-大足宝顶摩崖石雕养鸡女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宋代雕塑

 

细眯的双眼,微微上翘的嘴唇,前俯的身姿,掀开鸡笼的双手动作,都表明她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她在爱抚鸡的情趣中陷入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一切都是幸福的。丝毫也未受到干扰与破坏,面容上的纯洁与慈祥既不属于佛,也不类同菩萨,她就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所着衣服、头巾式样都与同时期美术作品中普通人物服饰完全相同。就在她掀开鸡笼的一瞬间,鸡群争先恐后地跑出来,两只鸡由于同时发现一只蚯蚓而争夺起来,农妇也被这盎然生机所陶醉了,她的辛勤劳动在此时得到了慰藉。而这浓郁的生活情趣,这朴实无华、亲切感人的形象,不正是宋代雕刻匠师对他们所熟悉和热爱的真实生活的写照吗?

养鸡女像高125厘米。


75-灵岩寺彩塑罗汉像


真不忍心去惊动他,即使已在他身边伫立良久。他眉眼相距很近,眉微锁,眼略眯,但形成一条线似的双目中黑白分明。丝毫没有朦胧与迷茫,这就是山东灵岩寺四十罗汉中为人所瞩目的“沉思罗汉”。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宋代雕塑

 

像高152厘米,所表现的正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者。他左手平托着一块巾帕,帕面很平,也许那上面原来放着一本书或是别的什么,右手拇指与食指、中指合拢,不知当时是拿起什么东西,还是为思考佛理中的每一次小的推进而兴奋。但无论怎样,眼却没有看手,而是由此及彼,陷入了紧张的思索。其全神贯注、旁若无人之势,似乎全身心都进入到一个空寂的境界。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他仍然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典型的山东大汉,健康、聪颖、内向,他的身体中流淌着与凡人绝无两样的鲜血,蕴含着与常人相同的七情六欲。他正在苦修中竭力压抑下内心的隐痛与应有的生机,其修炼中无疑存在着难言的艰辛与磨难,但苦苦思索以探究佛法真谛,表现出他执着的追求精神。对此,我们不能不佩服当时艺人对人物性格的观察、理解与刻画入微。通过对容貌、神情、动态细微变化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内心世界,使形象更加真切感人。其真实准确程度象有模特儿为依据。由此可以看出,在佛教艺术走向现实的影响下,宋代的雕塑匠师对写实手法的注重和新的尝试,使灵岩寺罗汉塑像的写实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峰。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宋代雕塑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宋代雕塑

 

76-石雕老君坐像


天然一块巨型花岗岩,坐落在福建泉州北清源山右峰罗山、武山下羽仙岩,不知经过了多少年的风风雨雨。700多年前,有人将岩石雕琢成老君,像高550厘米。从此这尊石雕老君像便以与天地共存之质,而真正融入大自然怀抱之中了,羽仙岩也被人们俗称老君岩了。

老君即是老子,相传为春秋时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据《史记·老子列传》,他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因周室混乱,他曾辞去官职,过函谷关,关令尹喜请为著书,遂作《道德经》,然后出关而去,不知去向何处。但是他学说中有关“道”的部分被后世尊为至高无上,“自然无为”,“长生久视”也成为道教的精华,玄虚而又带有朴素唯物观点的老子在人们思想中形成了固定的形象。因而以石为身,坐于岩石之上,确现出了道的质朴与永恒。老君坐在那里,身穿道袍,左手放在膝上,右手凭几而倚。眼窝深陷,直视前方,似有着无尽的思路,又显示着道的亘古不变……。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宋代雕塑

 

塑像古朴、厚重,没有强调大的动势与醒目的体面,而是多以线的形式来表现衣纹及结构,从而尽量突出了整体的浑圆。稳定的山形构图、巨大的体量与规整的轮廓依然保持了整块巨石的量感,使雕像真如一座山,其主题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老君坐像可称为宋代道教石刻艺术中的精美之作,也是古代雕刻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范例之一。

 

以上黑白图片及文字选自《华夏五千年不能不知道丛书-雕塑集-王家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