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课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道德培养模式

 江山携手 2015-01-14
       《京华时报》8月27日报道:根据教育部网站26日公布的通知,我国将在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

  从我个人对孩子书法教育的实践来看,低年级时,每天让孩子写名家楷体字,很有益处,那时候孩子的书法水平相当不错。而当后来课程紧学习内容繁杂之后,则放弃了对孩子的书法教育,慢慢的孩子的书法水平,低到无法想象。

  这至少能够证明两个问题,一,书法教育是必要的,二书法教学必须持之以恒,半途而废的书法教育,不会达到应当出现的书法教学效果。

  中国汉字书写的历史,在艺术水平上出现过多次起伏、反复,无论晋唐宋,均有优秀作品优秀书法家传之千古。但宋代之后,则几乎没有人再行超越历史上的优秀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苏轼之后,能够在书法水平上再立更高峰的,几乎没有。然而,数千年来,书一直是私塾公学的必修课,一些有名的官员、学子,甚至几乎很少出现过书法差劲的人物。拿一个最近的例子作比方,电脑出现之前的学生书法水平,比电脑普及之后学生的书法水平也要高出一大截。无他,只是书法在教育当中占据的比重高低使然。

  而如今的书法教育情况却是,学校的书法教育几近废弛,大多数学生甚至连一天大字也没有练过,这就造成了书法水平“一代不如一代”的怪现象。现在学生的书法还能叫书法吗?能写顺溜汉字已属不易,而“钉子头体”“木柴体”“蝌蚪体”实在将汉字所有的美感消弭殆尽,这一切的一切,能怪孩子吗?

  教育者应当看到,书法不仅仅是书写,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道德培养的基础。修身修德,在古代的中国,其实是从教育学生写大仿开始的。书法要求立身端正,两肩平正,悬肘悬腕。在意念上要求心无旁骛,呼吸平匀,意注笔尖,由此看来,书法对于青少年心性修养德育修养,所起到的作用绝不可估量。打一通血淋淋的游戏起到的德育作用的相反的,而写一个课时的书法则是春风化雨的,之所以现在的青少年一代缺少礼仪礼节道德修养的基本功,与书法教学的废驰有绝对的关系。

  因此说,重振书法教育,其可预见的效果就是重振学生之德重振民族文化修养之风。

  而从书法的技术技巧来分析,应当先从软笔也就是毛笔书法入手,而不是从硬笔书法入手。从软笔入硬笔易,从硬笔入软笔难上加难,而当代书法之所以呈现浮躁不上进,无法与古人比肩的弊端,又恰恰是因为大多数当代书法家没有从童蒙时先从毛笔入手。(李振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