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花癣(单纯糠疹) 单纯糠疹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或女青年颜面的常见的鳞屑性非特异性皮肤病.又称 “白色糠疹”。因部分患者有肠寄生虫,故又谓之“虫斑”。其特征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 圆形淡白色或灰白色斑片,境界不太清楚,上覆少许糠秕状鳞屑。 中医文献早有类似的记载,如清《外科证治全书》记述:“吹花癣,生面上如钱,搔 痒抓之如白屑,发于春月,故俗名桃花癣,妇女多有之。” 本病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及青年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冬、春季节居多. [病因病机] l 风热郁肺,随气上升,上蕴肌肤所致。 2 饮食不洁,虫积内生,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泛于肌肤而成。 [辨病] 1 临床表现 皮损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淡白色或灰白色斑片,境界不太清 楚,上覆糠秕状鳞屑.皮损好发于面部,亦可发于头皮、颈部、肩部和上臂等处。一般 无自觉不适,部分患者可有轻度瘙痒。经数月或更长一些时间可自行消退。部分患者有 肠道寄生虫。 . . 2 诊断要点 2.1 多见冬、春两季,夏秋季可减轻或消退。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及青年女性。 2。2 皮损多见于面部,亦可发于头皮、颈部、肩部和上臂等处。 2。3 皮损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淡白色或灰白色斑片,境界不太清楚,上覆糠 秕状鳞屑。 2.4 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感觉轻度瘙痒。 2。5 皮损经数月或更长一些时间可自行消退。部分患者鳞屑消退后白色斑尚可持续 一年或更久。 3 鉴别诊断 3。l 白癜风 白斑显明,境界清楚,表面无鳞屑,周边皮肤色素往往加深,无一定 好发部位。 3。2 圆癣 皮损呈环状,但中心有自愈倾向,周边有红晕、丘疹、小水疱等. (辨证) 1 风热外袭证 一般多发于春天,尤以日晒后为重。皮疹色泽淡红,瘙痒明显,伴 有口渴,舌红,苔薄白,脉数。 2 虫积伤脾证 患儿面色萎黄,常伴脐周腹痛,纳谷欠佳,皮疹为淡白或灰白色斑, 边缘不清.大便检查:有肠寄生虫卵. (治疗) 1 内治法 l。1 辨证论治 1.1。1 风热外袭证 治宜疏风清热。方选桑菊饮或银翘散加减。桑叶、荆芥、防风、 生地、黄芩、桑白皮、地骨皮、银花、苍术、黄菊、生甘草。 1.1。2 虫积伤脾证 治宜驱虫健脾.上方加苦楝根皮、使君子肉、鹤虱、槟榔,或 用乌梅丸。 1.2 西药治疗 内服维生素B复合剂,有肠寄生虫时应作驱虫治疗。 2 外治法 黄柏霜、雄黄膏、硫磺膏外搽,每日 2-3次。 [预防与护理] 1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寄生虫传染。 2 忌用碱性肥皂擦洗。 [古籍选粹]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四.癣》 面上风癣,初如痦癌,或渐成细疮,时 作痛痒,发于春月,又名吹花癣,即俗所谓桃花癣也,妇女多有之。此由肺、胃风热,随 阳气上升而成,宜服疏风清热饮,外用消风玉容散,每la洗之自效.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发无定处。癣》 吹花癣,生面上如钱,搔痒抓之如白屑,发 于春月,故俗名桃花癣,妇女多有之。用绿豆捣碎,将纸蒙碗,针刺数小孔,将豆放纸 上,以大炭火一块烧豆,灼尽,纸将焦即去豆,揭纸碗中有水,取涂,三五次愈。 《外科大成.卷四.不分部位小疵。诸癣》 吹花癣生于面,初起痞癌作痒,渐成细 疮,女子多有之。由风热积郁,久之恐变风症。治宜清心火,除肺风,外以羽白散搽之。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五.疥癣》 面上风癣,初起痦痛,或渐成细疮,时作痛痒, 发于春月,名吹花癣,女人多生之。此皆肺经蕴积风热,阳气上升,发于面部或在眉目 之间,久而不愈,恐成风疾。治法当清心火,散肺经之风热,然后以消毒散热之药敷之 则自愈矣. [现代研究] 辨证施治 管汾将单纯糠疹分为2型:①风热外袭型:一般多发于春天,尤以日晒 为重。皮疹色泽较鲜,重者可呈轻度肿胀,瘙痒剧烈,伴口渴引饮。舌红,脉数。治宜 清疏上焦风火,一般以黄连上清丸常服,或汤药予以化裁.②虫积伤脾型:患儿面色萎 黄,常伴脐围腹痛,食纳不佳。皮疹为淡白或淡红色斑,边缘不清,无主观感觉。大便 检查,有肠寄生虫卵。治宜驱虫健脾,化虫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或乌梅丸。徐宜厚主 张单纯糠疹从血论治,用凉血散风法,方以凉血五花汤加减,药用红花、凌霄花各6g,银 花、野菊花、沙参、生地各12g,玄参、升麻各lOg,绿豆衣15g,甘草3g。l日1剂,分 2次内服。外用鹅黄膏、润肤膏,每日外搽1次。 [述评] 单纯糠疹临床多见,很容易与白癜风混淆,引起患者或其家属紧张不安。一旦确诊, 应耐心解释清楚,一般仅用外擦药即可,不必用内服药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