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衢州美食寻踪

 紫罗兰ilove 2015-01-14

 我50岁生日在磐安吃鱼面,52岁生日在青田吃索面。今年11月,将近53岁生日时,我在衢州江山吃了碗“大陈面”。“知天命”之后,居然在浙江吃了3次寿面,不能不说我与浙江缘分非浅。

  中国“八大菜系”中,浙菜在苏菜和闽菜夹击之下,原本不以调味自高,不曾想,衢州菜却独张异帜,居然以辣味为主调。据说,当地人为了增加辣度,常会做出“红辣椒炒青辣椒”的异行。我对这件事想了许久,最后才想通。衢州亦称“四省通衢”,也就是浙闽皖赣四省通衢的意思,既然是交通要道,必定有都市气象,也就是兼收并蓄,为其所用。于是,衢州菜便同时兼有浙菜、闽菜和江西菜的特色。当然,还不能忘记安徽,衢州随处可见的徽派建筑便是明证,菜品中自然吸收了徽菜的古意。衢州菜中辣味的代表作为“三头一掌”,其辣直入经络,如今名气甚大,知道的人多,这里就不谈了,还是谈谈我边走边食的观感。

  在酒店里吃自助早餐,清淡鲜咸的雪菜,居然是翡翠中令人心痒难挠的“黄杨绿”色。11月的雪菜是时令菜,用盐浅腌为小菜,配一碗福州人坚称其独自发明的“燕皮馄饨”,顿感肠胃温暖舒适。因为怕伤胃,我向来早餐不吃粘食,但此刻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尝一尝本地的肉粽。25年前,也是11月,我带着太太来杭州新婚旅行,火车夜过嘉兴,车站上有人叫卖热肉粽,我给太太买了一只,半尺多长,肥肉莹然,瘦肉嫣红。我怕太太积食,嘴上紧着劝:咬两口尝尝就得了,前途美食无数。为此,便落下25年的积怨,太太每思及此,常怨我没让她将肉粽吃完。衢州的肉粽有特色,竟然添了辣椒,肉块则是迷人的赭红色。于是,我每早进食辣味肉粽一枚,算是替太太“还愿”了。

  衢州山高路远,海鲜少,但我还是尝到一味酸豇豆辣炒小螺片。螺片稍硬,但酸辣得透彻,有震霍胃口之功效,令人食欲大增。另外一道凉菜,似藕非藕,色如白玉,只有食指粗细,斜切成段,精致得好似工艺品。我最初以为是“藕带”,此物湖北孝感最出名,细问之下,本地人却称为“藕尖”。这道菜有浙菜的特点,配上青瓜和彩椒凉拌,滋味清远,像位洁身自好的名士。有一物不明,必当追根溯源,这是美食家的基本功。回家之后我详查“藕带”与“藕尖”的区别,原来却是同物异名,都是莲的幼嫩根状茎,由根状茎顶端的一个节间和顶芽组成。《本草纲目》引用汪颖《食物本草》称,藕带有“解烦毒,下瘀血”的功效。看起来,这还是一道能使人心情开朗的佳肴。至于其口感,脆嫩单纯,美妙之处似交益友。

  我生活在北方,那里除去烤鸭,很少有餐馆能做好鸭子,因此,我每到江南,鸭子是一定要吃的。衢州鸭子当然不是蒲松龄《聊斋志异·衢州三怪》中的“鸭鬼”,而是名曰“长寿鸭”的釜烧鸭子,不辣,却有股淡淡的药香。中餐有药膳传统,药膳厨师想尽一切办法避免菜里有中药味道,殊不知,药香在汉文化中是最具隐逸意味的香型,能让人产生高山结庐、逃离十丈红尘的遐想。这只鸭子盛在黑色陶釜中,身下衬着稀疏的竹篾箅子,应该是怕鸭皮粘住釜底,导致陶釜加热时开裂吧?鸭皮薄亮,色如重枣,应该是先将鸭坯抹酱腌制,接着油炸上色,最后才烧制。釜底只有很少一点浓汤和厚厚的鸭油,调味料都被捡了出去,应该是为了避免泄漏厨中机密。

  我伸箸从鸭翅上方结缔组织里取下一片带皮鸭肉,这等最难烧透的地方也口感软烂,滋味绵长。于是,我明白了,这鸭子应该是在大锅宽汤中炖到糯而不散,临上桌时移入陶釜,再加热激发出浓汤中的药香,从嗅觉上先声夺人,吸引食客的注意力。对于这种滋味和口感,我的味蕾有记忆,发生在衢州邻省的江西瑞金,那里有一道名菜“李德鸭”。这道菜发明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地点是瑞金苏维埃共和国,主要人物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专家、奥地利人李德。综合各种史料和传闻来看,李德对他的中国妻子肖月华非打即骂,借口常常是肖月华没能将苏维埃“特供”给他的一群鸭子烧成美味,为此,他甚至砸碎了铁锅。肖月华无奈,只能向“老表”借了一只沙锅炖鸭子,不想,烧成的鸭子味道绝佳。原来,肖月华借来的是只药锅,“老表”同情她的不幸,又给了她一张13味药的清解温补药方,让她照方抓药给李德烧鸭子。这位可怜的女子发明了这道美味,却并没能改变李德对她的打骂,直至到了延安以后,方才离婚。“李德鸭”药香浓厚,衢州“长寿鸭”药香悠长,两者各具特色,难分高下,都是稀世美味。有人也许会问,到底是“李德鸭”传到了衢州,还是衢州“长寿鸭”传到了瑞金?其实,用中药烧制肉食,从5000年前的“钟鸣鼎食”时期就发明了,衢州能留下这道好菜,是交流的力量和兼收并蓄的结果。

  饱食思动,我步行至衢州城的新桥街。汉文化传统最重师承,各行各业都有祖师爷,而作家这一职业的祖师自然就是“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孔夫子了。这里有孔子嫡系后代所建“南宗”孔氏家庙。蒙孔氏南宗奉祀官、孔子七十五代孙孔祥楷赠送《论语》一部,大喜过望。其实,孔夫子也是美食家的祖师,他给后代美食家制定了一系列纲领性的规范,如“席不正不坐”,“食不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君子远庖厨”等等。同时,他还借着表扬弟子颜回强调,美食非奢侈之事,而是关乎品德的修行:“贤哉回也,一簟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夫子的深意应该是,要想成为美食家,先得成为刚正严谨且又不失活泼的君子。

  晚餐在江山,据说此地有100多种方言,而且历史上人才辈出,最著名的食材是大白鹅。不论车行步行,此地常能看到成群的羽毛雪白、蜡黄嘴掌、高冠阔步、全不畏人的大鹅。中国古人有能耐,将天上排列成行的鸿雁驯养成家鹅,体重4到6公斤,然而,禽类越大,肉质纤维便越发粗长,很难烹制。从文化传统上讲,自明代之后,人们每想到食鹅,就常常会想起明太祖赐徐达食蒸鹅的典故。我也有同样的心理阴影,因此,行走全国各地,总是避免吃鹅类菜品。今天,上桌的是著名的“三套鹅”,大白鹅腹中塞入了本地另一种名产——白毛乌骨鸡,盛在巨大的砂锅中,是清炖的手法,汤浓似乳,香气袭人。出乎意料的是,鹅肉酥软细腻,不柴不老,滋味清远。当年,我到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会稽山游玩时,怀揣王右军爱鹅的故事,眼望“鹅池”中的群鹅,心中却冒出另一种怪念头:书圣王大人养鹅,难道仅仅是为了书法,他不吃吗?他会用哪种烹饪手段?此刻在江山,品尝大白鹅,心中冒出的念头却是:抗战时期在陪都重庆,军统局长戴笠与毛人凤等江山出身的心腹会餐,口吐难懂的江山方言,毫不担心旁人窃听,这时,他们会不会也从心底有感而发,像“莼鲈之思”一样生出“白鹅之思”呢?四川的鹅会像江山的大白鹅这般细嫩美味吗?

  中国的饮食史其实就是一部政治史,也是一部杀伐史……不谈这话题,还是谈食物有趣些。晚上,在衢州市文联品茶,我为巨型徽派庭院建筑的宽敞与繁复而惊叹。主人有雅趣,办公室内摆放着多种自制的干花,插在陶瓮瓦釜中,看似随意,其实深具巧思。茶是与我同龄的陈年好茶,茶点是衢州独有的椪柑、胡柚、竹炭花生,还有古代文人画中常常用来寄托情怀的柿子。此地的柿子与我家乡的磨盘柿子有很大不同,它是在树上自熟的,柿叶全部落光之后,色若蜜蜡的柿子挂在枯枝上,入诗入画,美得让人心醉。很久以前,我曾有过一个梦想,就是在天津蓟县山里买个小院,种上一株核桃树,一株柿子树,两树谐音为“合适”;再在门前拴一头毛驴,赶集买菜时便骑着它去。如今想来,内心世界的和谐,没必要非用两株果树暗示,行动的逍遥也无须骑着毛驴向旁人证明,这些都着了痕迹,都是虚妄,属于虚荣心的一种。此刻,在百年庭院之中,坐对贤友,细品佳茗,谈些山川草木的话题,探讨几句“易牙之术”,便是将心放在了日常行止之中,便是“合适”,便是逍遥。

        江山的廿八都很值得一游,成片的古建筑保存完好,小街小巷,古意盎然。这里有一道特色小吃“铜锣糕”,滚圆形状,密封包装,携带方便。铜锣糕烹调方法有二:一种是切片油煎,外脆内糯;另一种是切片后,上笼屉蒸透食用。我喜欢后者,色泽深沉,如最上等的碧玉。这种食物与我相遇多次,在邻近的丽水市云和县,此物有个古雅的名字叫“蓬餣”,有甜咸两种馅料;在贵州的湄潭县此物叫“清明粑”,包豆沙馅食用。与以往不用的是,此次,我将这种食物的染色秘密终于弄清楚的。这种深沉的绿色来源于植物“鼠尾草”,它的别名甚多,在湄潭叫“清明菜”,在丽水叫“青蓬”,在江山廿八都则叫“佛耳草”,都是菊科鼠尾草属鼠尾草,学名Cudweed Herb。它野生于山坡、田间、路旁,贱生贱长,春季未开花时采摘洗净,在开水中抄熟后,挤出水分,放在笸箩中让其自然发霉。经过霉菌转化,待它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香味时,便是成品,可当即使用,也可晒干存储,留待冬天使用。美食家如侦探,探寻食物秘密的过程如同推理小说,乐趣无穷。

  我今年来浙江较早,原以为美味的冬笋还没生出,心中遗憾是难免的。不想,在开化,我们以笋肉馄饨这种隐蔽的形式重逢,他乡遇故知般惊喜。在此之前,我对此地的了解仅限于名茶“开化龙顶”,茶芽如胖针,绿色淡,香气清,滋味长。开化是钱塘江的源头,有好水必有好鱼,草鲤鲢鳙都被本地人称为“清水鱼”,单用美味二字不足以形容。然而,最为紧要的则是,此地有一种全世界独有的食物,它叫青蛳。

  螺蛳是中国特有的生物,只分布在浙江和广西、贵州等地,是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腮亚纲中腹足目田螺科螺蛳属方形环棱螺,学名Bellamya quadrata。螺蛳外壳呈褐色,肉味鲜美,尤其是雄性生殖腺,俗称“螺黄”,更是美味异常。大约30年前,我在广西参加会议,从阳朔乘船回桂林,亲眼得见几位著名评论家,用高妙的技巧和雅俗各异的姿态,风卷残云般吃掉船家满满一搪瓷盆螺蛳。而开化的青蛳更是不同,蛳壳是深绿的黛色,近似于唐代宫女画眉的“螺子黛”,看一眼展子虔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便能对这种颜色之美有直观感受。这种青蛳,全世界也许只在开化出产,肉色灰绿,雄性生殖腺则是春茶芽尖般的嫩绿,是螺蛳中的极品。据说,在夏天的时候,农民下田耕作,折一把柳枝丢在溪水石缝中,傍晚荷锄而归时,柳枝上已爬满青蛳,带回家去,农妇剪掉青蛳尾端,加葱姜蒜、紫苏、辣椒和黄酒一炒,正好下酒。开化的青蛳全年皆有,我这次也尝到了,将拇指和食指捏住蛳壳,用嘴轻轻一吸,蛳肉脆鲜,尾端清甜,当然,还有调味的辣,是那种挥汗如雨的辣,也是酣畅淋漓的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行路的妙谛则在于衣食住行和人情世故。我的中华美食行衢州站,到此只是一个小结。能在此品尝到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物产,我只感觉造化之神奇,人生际遇之奇妙,当然,更要感谢衢州的贤主人。


文章来自文苑网生活百科频道,转载请保留出处:
http://www./MjM5NDYxNzYwNA_310015566_fda48eba53979994a78b69a2367a33a2.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