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史话”之二十:《孔子“远其子”》

 杏坛归客 2015-01-15

 

《孔子“远其子”》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在《论语.季氏》中记载了孔子“远其子”故事:

孔子的学生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您父亲对你有没有与众不同的教导吗?”

伯鱼回答说:“没有啊。有一次,父亲独自站立在庭院里,我从他身边走过时,他问我:‘你学《诗经》了吗?’我说没有。他便说:‘不学《诗经》,就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我就学习了《诗经》。又有一次,父亲问我:‘你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对我说:‘不学礼,便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于是,我就学习‘礼’。我听到我父亲的教导就是这些。”

陈亢听后高兴地对同学说:“我通过询问,收获有三:一是知道要好好学习《诗经》,二是知道要好好学习‘礼’,三是知道君子教导自己的儿子,与教导学生的要求完全是一致的,没有进行特别的要求和教导。”

《诗》和《礼》是孔子教育学生的基本内容。《史记》上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论语.泰伯篇》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说诗可以使人振奋,礼能使人在社会上站得住脚,音乐使人所学得以完成。

这里所说的《诗》,即《诗经》,传说是孔子精心筛选编纂而成。孔子认为《诗经》是一部思想性非常好的著作。他认为学习《诗经》有许多好处,可以培养想象力,提高观察力,锻练合群性,用来进行批评,还可以得到许多自然知识。

    孔子所说的“礼”,实际上是指社会上的道德规范。他曾指出,用“礼”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就不至于离经叛道。如果不学礼,有许多的害处:“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篇》)这是说,只知道恭敬而不知礼就会徒劳,只知谨慎而不知礼就会拘谨,只知勇敢而不知礼就会乱了章法,只知直爽而不知礼就会伤人的面子。

孔子教育儿子学《诗》、学《礼》,和对他的弟子的要求完全一致,并没有因为孔鲤是自己的儿子就放松对他的要求,而是同学生一样的严格要求。说明孔子对儿子成长很关心,期望也相当高。

陈亢说,孔子对儿子的态度是“远其子也”。何谓“远其子”?按宋朝司马光的解释是:“远者非疏之谓也,谓其进见有时,接遇有礼,不朝夕嘻嘻亵狎也。”(《温公家范》)这是说,“远其子”的“远”字,并不是疏远的意思,而是说孔子在和儿子接触中讲究分寸、尺度,有章法,不是过分亲昵,没有界限,丧失原则。因为家长和子女无原则的过分亲昵,会使子女变得放肆。这样做,体现了对子女的严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