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间,孕妇出现与妊娠有关的皮肤瘙痒症状者,称“妊娠身痒”。《叶氏女科证治》将妊娠遍身痒称为“风痹”,《胎产新书》认为“皮中有风”所致,《妇科 指归》认为“皮毛中风湿”所致。与现代医学妊娠合并荨麻疹相似。本节包括妊娠肝内胆汁郁积症引起的全身瘙痒,本病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对围生儿预后有不良影响。引起妊娠瘙痒症状的疾病还有风疹、妊娠疱疹、疱疹样脓疱病等,均可导致宫内感染威胁胎儿生命,或严重致畸,应引起足够重视,发现宫内感染者,应终止妊娠.不屑本节讨论范围。 (主要病机} 中医认为妊娠身痒的发生,大多由于素体血虚,孕后阴血聚以养胎,血虚益甚,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或孕后冲任不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不调,营卫不充,肌肤失养而作痒。或素体阳盛,血分蕴热,孕后血聚养胎,阴血不足,风热之邪乘虚而入,客于肌表,伤及营血,营卫不和发为身痒,或素性抑郁,情志不遂,气不宜达,郁而化热,热伤冲任,营卫不充,肌肤失养而作痒,或肝胆湿热,湿热之邪久恋,郁于肌腠,外不得透达,内不得疏泄,也可身痒日久不愈。古人认为:诸痒属虚、屑风、属火,热甚则痛,热微则痒.、现代研究认为;肝内胆汁郁积症(妊娠瘙痒症)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升高及过敏体质体内雌、孕激素升高及酶异常影响胆盐自肝细胞的摄人、转运和排泄,加之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障碍,引起血中非结合型胆红素升高,毛细胆管内胆红素滞留及胆栓形成. 2。妊娠期用药 如氯丙嗪、硫脲嘧啶、呋喃坦啶、安定等,与本病发生有关。 另外,遗传因素也与本病发生有关。肝内胆汁郁积症对围生儿有诸多不良影响,如缺氧、早产、死胎;新生儿窒息以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上升。妇女产后流血发生率也显著升高,并易并发胆石症。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病史:可无特殊病史,如为经产妇,既往妊娠有皮肤瘙痒及黄疸史。或有家族遗传史. (2)临床表现:妊娠期,特别是妊娠中晚期,全身皮肤瘙痒尤以腹部及四肢瘙痒或风团块明显,以及瘙痒后出现黄疽,分娩后上述症状迅速消失。①瘙痒:为胆盐潴留于皮肤深层,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而致。多发生于妊娠22周之后,亦可早至妊娠工2周。瘙痒多位于腹部及四肢,严重者可波及全身,夜间和清晨尤甚,持续至分娩后1—7天消失. ②黄疽:出现于瘙痒后的1—2周,为轻、中程度,仅见于巩膜。少数可有食欲不振、轻度的恶心及呕吐。 (3)辅助检查:主要为实验室检查.①转氨酶正常或升高.②胆红素轻度升高,平均为34.2~mol/L,一般不超过85。5~mol/L。直接胆红素23.23#mol/L。③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对本病的诊断有特异性.④胆固醇升高可达15.6mmol/L。⑤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达30,6以上.⑥尿胆原、尿胆红素、尿胆素均阳性。 2.鉴别诊断 如属一些严重影响母体及胎儿生命和致畸力强的皮肤病,应选择终止妊娠。 (1)风疹:古称“瘾疹”,风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疾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典型体征是耳后和枕骨下淋巴结肿大,稍有压痛。通常在1—2天后即身发淡红色小斑丘疹,首先出现在脸面、颈项,迅速布散至躯干、四肢以及全身,但不累及手掌足底.2天内身热消退,3"--'4天后,红疹全消,而无脱屑.可致畸形,应终止妊娠为宜。 (2)妊娠疱疹:常在妊娠期第1次出现,产褥期消失,再次妊娠又复发,且发病更早,症状加重。皮疹常出现在躯干的前表面及肢体,头面部很少,很少累及粘膜。皮疹开始为红色荨麻疹样斑块,扁豆大小直至手掌大小,然后在红斑基底之上及其邻近出现疱疹,或环形分布的小水泡,往往相互融合,形成紧张的大水泡。 (3)疱疹样脓疱病:是妊娠期最严重的皮肤病,在炎性红斑的基底上,不经过结节或水疱阶段,直接出现脓疱,脓疱成行或环状排列,从谷粒至扁豆大小,在旧的病灶边缘又重新发生新脓疱,脓瘢融合形成痂皮,痂皮剥脱即显出一潮湿、红色发亮表面,即湿疣性病损。最后上皮形成有深度色素沉着而痊愈。 (4)妊娠合并传染性肝炎:可通过肝功能以及HAV、HBV检测以及肝活检进行区别。 妊娠身痒既要审证求因,又要结合西医检查辨病。两者有机结合,稳妥处理.妊娠身痒多因血虚、风热、营卫不调所致。皮肤干燥,脱屑作痒,疹色淡红者多为血虚,皮肤干燥,抓破血溢,发于腹部、大腿内侧者多为营卫不调,遍体作痒,皮肤隐疹色红灼热者多为风热。血虚者,治以养血为主,佐以滋肾养阴;风热者,治以疏风清热,佐以养血安胎;营卫不调者,治宜调和营卫。 1.血虚证 病因病机 素体血虚,孕后阴血下聚以养胎元,更感阴血不足.血虚不能营养肌肤,肤失濡润,化燥生风,风胜则痒。 主要证候 妊娠期皮肤剧痒,无疹或有疹,疹色淡红,日轻夜甚,或劳累后加重,也有全身剧痒难忍,坐卧不安,抓破皮肤流血,而无原发皮损者,面色咣白,心悸怔忡或烦躁失眠。舌淡,苔白,脉细滑弦。 辨证依据 有血虚史,皮肤干燥,疹色淡红;兼心悸怔忡,或烦躁失眠。舌淡,脉弦细滑. 治法 养血祛风,滋养肝肾. 方药 人参养荣汤(见“闭经”节)去肉桂加茵陈、荆芥、乌梅、车前子。 2.风热证 病因病机 孕妇素体阳盛,血分蕴热;孕后血聚养胎,阴血不足,风热之邪乘虚侵入肌表,发为身痒。也有因孕妇禀赋关系,食鱼腥虾蟹海味等而致过敏反应者。 主要证候 妊娠期全身皮肤瘙痒,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风团块,上半身尤甚,疹块色红,剧痒,遇热则痒增,得冷则减,局部有灼热感,或兼咽喉肿痛,头痛。也可无原发皮疹而周身作痒,以背部及上身为甚者。舌红,苔黄,脉浮滑数。若因食鱼腥虾蟹所致的过敏反应,还可兼脘腹胀满或大便泄泻,食欲不振等。 辨证依据 有风热史;疹色红而灼热;或兼咽喉肿痛,头痛等全身证候。舌红,苔黄,脉浮滑数。 治法 疏风清热,养血安胎。 方药 消风散(见“经行风疹块”节)去石膏,加茵陈、栀子、五味子、白芍、黄芩。 风胜者,加薄荷、浮萍,热盛者,去当归,加黄芩、丹皮;属食物过敏者,加紫苏、莱菔子、绵茵陈等。 3.肝胆湿热证 病因病机 或素性抑郁,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气不宣达,郁久化热,热伤冲任,营卫不充,肌肤失养而作痒。 主要证候 孕后身痒,多为妊娠中晚期腹壁皮肤及大腿内侧剧痒难忍,精神郁闷,时欲太息,嗳气食少.舌质红,苔薄,脉弦或略数。 辨证依据 有情志不遂史,以腹部、大腿内侧、腰骶剧痒为主;或精神郁闷,时欲太息,嗳气食少。舌质红,苔薄,脉弦或略数。 治法 清热舒肝,养血止痒。 方药 茵陈蒿汤(《金匮要略》茵陈、栀子、大黄)加五味子、泽泻、黄芩、黄柏、车前子、郁金. (预防及护理) 妊娠期间出现瘙痒症状,宜及早进行诊断,排除病毒感染性疾病所致者,并监控胎儿宫内安危状况. (疗效判断标准) (现代中西医结合。实用妇产科手册) 1.治 愈 症状、体征消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 2.好 转 症状、体征减轻,各项检查明显改善。 3.未 愈 症状及各项检查无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