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损伤 【概述】 概念耳部遭受外力袭击而损伤,称为耳损伤。由于外力的大小、方向、方式不 同,耳受伤的部位、轻重程度均有不同,常见有耳廓瘀肿、耳廓破损、鼓膜破裂、耳窍 深部损伤等。若伤势较重,常可危及生命。 历史源流历代文献中没有耳损伤之病名,明代以前的医著,也少有耳损伤的专门 论述。至明代,在《证治准绳·疡医·卷之六》中始有论及头目鼻耳伤的内容,说:“凡 耳斫跌打落或上脱下粘,或下脱上粘,内用封I-I药拔,外用散血膏敷贴及耳后,看脱落 所向,用鹅翎横夹定,却用竹夹子直上横缚定,缚时要两耳相对轻搏住。”其论述了耳廓 破损,用药外敷及用竹夹子固定的治疗方法。在《跌损妙方·头面门第二》中,则是以 穴位作为分部位,描述了各部外伤的治疗方药,如提出“乔空穴伤”(即指耳后根伤)。 清代,《伤科补要·卷二》、《医宗金鉴·卷八十八》等医著,对耳损伤有较详细的论 述,如《伤科补要·卷二》有专论“伤耳”一节,说:“耳者,司听之窍也。耳门名日蔽, 耳轮名日郭。或被砍跌打落,或上脱下粘,或下脱上连,须拈正,用封药敷贴;若全脱 落,急用缀法,将两耳相对,用药贴定,再以竹夹子,直上横缚可全。又有玉梁骨,即 耳门骨,……内通脑髓,亦关灵明,若伤者肿痛流血,服接骨紫金丹,外用八仙逍遥汤 薰洗,贴混元膏,若伤重,内动脑髓,及伤灵明,昏沉不省,若平素气血皆虚者,不治。,, 以上除论述了耳廓破损的外治法外,还进一步提出了耳窍深部损伤“内动脑髓”而致的’ 危重症状及预后。可见,当时医家对耳损伤的观察是比较细致的,在治疗方面已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 【病因病机】 耳廓为头部的显露部分,易单独遭受各种外力而致损伤。如受利器外伤,拳击等直 接暴力的损伤,或爆炸气浪、震荡、巨响等间接暴力,均可引起耳的外伤。此外,由于 巨大暴力的袭击,可致耳窍深部损伤。 一、耳廓瘀肿 由于钝物撞击后,耳廓皮下或软骨膜下出血,血液瘀积,致耳廓红 紫肿胀。 二、耳廓破损 多因利器损伤或拳击,跌扑等,致耳廓撕裂破损。 三、鼓膜破裂如外耳道异物或取异物时的外伤,挖耳、冲洗外耳道耵聍时用力过 猛,可引起鼓膜损伤破裂。或囚炮震、爆炸、掌击耳部均可使鼓膜破裂。 四、耳窍深部损伤 多由暴力撞击头部或由高处坠下而致。 【临床诊断】 症状:或觉耳廓胀痛,或耳疼痛较甚,局部出血较多,或突然发生耳痛、耳聋耳鸣、 眩晕,甚则引起耳窍出血、渗液,或恶心呕吐、面瘫等症状出现。 检查:耳廓瘀肿者,可见耳廓瘀血斑块或呈紫红肿胀隆起呈半圆形,按之柔软。耳廓 破损者,轻者为一裂口,重者常常有组织缺损,甚则致耳廓撕裂或全部撕脱。鼓膜破裂者, 外耳道内可见有血迹或少最血痂,鼓膜穿孔呈裂孔状。或见外耳道流血,渗液。若耳窍 深部损伤。听力检查呈感音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X线拍片有助于诊断。 【辨证论治】 一、辨证 . 1.耳廓瘀肿 证候:耳廓局部肿胀、疼痛,局部呈现瘀血斑块或半圆形紫色肿块。 病机分析:耳廓是由皮肤包裹软骨而成,肌肉少,其经络血脉都较表浅,一旦受损 伤,则气血瘀阻,经络闭塞,故疼痛较甚。因受伤后表皮未破,但深处血脉出血,血积 聚于皮下,故局部呈现瘀血斑块,积血多者,可呈半圆形紫色肿块。 2.耳廓破损 证候:局部疼痛较甚,可呈现整齐裂口,或见组织缺损,甚则耳廓撕裂或全部撕脱。 病机分析:若金刃锐器割切者,伤口整齐,若系扯撕伤,则伤口呈不规则形状。轻 者为…·裂口,重者常有组织缺损,甚则耳廓撕裂脱落。 3.鼓膜破裂 证侯:受伤后突然觉耳内轰鸣,耳深部疼痛,或有少量血液从外耳道流出,随即出 现耳胀闷感,耳鸣及耳聋。或有眩晕恶心。检查可见鼓膜有不整齐的穿孔,出血或有血 痂血斑附着。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 病机分析:因鼓膜损伤,位置较深,故表现耳深部疼痛。因鼓膜破裂,血脉破损, 故出血或有血痂、血斑。鼓膜破裂,传音功能受阻,故耳鸣,听力下降,呈传导性耳聋。 鼓膜破裂穿孔,裂孔的形状部位,视损伤原因而异,直接损伤者,多在鼓膜后下方,间 接损伤者,多在鼓膜中央,形状不规则。如伴有内耳损伤,则可有眩晕、恶心等症状。 4.耳窍深部损伤 证候:损伤初期,即有听力障碍、眩晕、恶心、呕吐、面瘫等出现,同时耳道流出 血液或红色水液,其后由于出血停止,则流清水样液体。检查可见耳膜破裂,耳道有血 液或红色水液由鼓膜破裂处流出。也有鼓膜未破,呈深蓝色,微向外突出。听力检查呈 感音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 病机分析:本病伤势较重,病位在耳窍深处,伤及脑髓,故全身症状较明显、严重, 如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甚则昏迷。耳窍深处损伤,面部脉络受阻,故可出现面瘫。 耳窍深处,颅底骨部受损,并发鼓膜损伤者,耳内血脉破裂,脑液外渗,故可见穿孔处 渗血,渗液。若鼓膜未破,损伤后血液积于鼓膜后,故耳膜外凸,呈深蓝色。耳窍深处 受伤,内耳脉络瘀阻不通,故听力检查呈感音性耳聋。 二、治疗耳损伤的治疗,以外治为主,并根据情况配合内治。 (一)外治法 1.耳廓瘀肿,血肿小者,局部严格消毒,以粗针头将积血抽出,加压包扎;每曰观 察,必要时可反复抽吸。血肿大者须行手术切开,清除血块后,缝合切口加压包扎。瘀 血斑块者,可外涂万花油、玉龙油等。 2.耳廓有伤口者,治疗时首先按外伤处理原则,在严格消毒后进行清创缝合。 ·3.鼓膜破裂者,以酒精消毒外耳道后,取出外耳道内的耵聍或异物,附于鼓膜上的 血块,可不予取除,以酒精再次消毒外耳道,用消毒棉球轻塞外耳道口。 (二)内治法 1.耳廓瘀肿 治则:行气活血,散瘀止痛。 方药:复元活血汤加减。方中用大黄荡涤留瘀败血;柴胡疏肝调气;当归、桃仁, 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穿山甲破瘀通络;瓜蒌根既能入血分助诸药而消瘀散结,又 能清热润燥;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各药合用,使瘀祛新生,行气通络止痛。为了 预防感染成疮,可选加I』』栀子、蒲公英、芙蓉叶、黄柏、黄芩、黄连等清热解毒的药物。 2.耳廓破损 治则:活血祛瘀,止痛止血。 方药:七厘散。方中以血竭祛瘀止痛,并能收敛止血;红花活血祛瘀,乳香,没药 祛瘀行气,消肿止痛;麝香、冰片气味辛香,走窜通络,助诸活血药活血祛瘀,散瘀止 痛;儿茶收敛止血、清热解毒;朱砂定惊安神。诸药合用,既可祛瘀行气,消肿止痛, 又可收敛清热,生肌止血。本方为内服外敷的伤科常用方剂。为防止伤口染毒,可以五 味消毒饮送服。 3.鼓膜破裂 治则:行气通窍,解毒散瘀。 方药:复元活血汤加减。若伴有较严重的耳鸣耳聋、眩晕,可加朱砂、酸枣仁、柏 子仁、远志、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等以镇静安神。 4.耳窍深部损伤 治则:滋阴养血,止血止渗。 方药:圣愈汤加减。方中以四物汤补血调血养血,加人参、北芪益气摄血,止血止 渗。若患者烦躁不安,心悸怔忡,可配服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以养心安神、除烦。神 昏者服苏合香丸以开窍辟秽,行气解郁,清心解毒。 【转归及预后】 耳廓瘀肿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耳廓增厚变形。耳廓破损,如伤口染毒蔓延,可引 起耳廓红肿溃烂疼痛,即为断耳疮(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鼓膜外伤破裂,若继发染毒, 可致脓耳。耳窍深部损伤,为外伤的危重症侯之一,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发生 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 【预防及护理】 i.着重进行各项安全教育,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是预防耳损伤的关键。 2.加强卫生宣传工作,戒除挖耳习惯,取外耳道耵聍和异物时应动作轻巧,以免损 伤鼓膜。对于能预知的爆炸,可用棉团塞耳或戴防护耳塞,以资保护。 3.耳廓瘀肿,应避免用力揉按患处,以免再度出血。 4.有伤口者,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染毒。伤口较深或伤口不洁者,应预防破 伤风,可内服玉真散,或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500单位(须作皮试)。 5.鼓膜破裂,首重防止感染,禁止洗耳、滴耳药,以免将细菌带入中耳。禁止游泳, 沐浴时防水入耳,避免不恰当的擤鼻,以防从咽鼓管传入感染。 6.耳窍深部损伤,应密切观察病者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失血性休克。创伤 严重,不宜过多翻动病人,及时请脑外科、神经外科诊治。 【小结】 :耳部遭受外力袭击而损伤称为耳损伤,常见有耳廓瘀肿,耳廓破损,鼓膜破裂,耳 窍深部损伤等。耳损伤的治疗以外治为主,有耳廓破损者,首先应按外伤处理原则,在 严格消毒后行清创缝合。鼓膜破裂者,首重防止染毒,禁止洗耳、滴耳药水。耳窍深部 损伤,伤及脑髓,是外伤的危重症候之一,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及时请脑外 科、神经外科进一步诊治。内治方面,可根据不同情况用药,如瘀肿疼痛者,以行气活 血,散瘀止痛为主,伤口破裂出血,则宜配合止血止痛之剂,耳窍深部损伤,则以滋阴 养血,养心安神,止血止渗为原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