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独的美学与独处的空间

 汉青的马甲 2015-01-16

孤独的美学与独处的空间

台湾知名的艺术家、作家蒋勋先生,曾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从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暴力六个面向阐释孤独美学,融入了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蒋勋在美学角度谈孤独一书中,给出了个结论: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蒋勋说:当你被孤独感驱使着去寻找远离孤独的方法时,会处于一种非常可怕的状态;因为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也很难和别人相处。无法和别人相处会让你感觉到巨大的虚无感,会让你告诉自己:“我是孤独的,我是孤独的,我必须去打破这种孤独。”你忘记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独的动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独感的原因

蒋勋写这本书的时代是2007年,还是以邮件为主要沟通工具的时代,他提及了讯息泛滥的问题,说:每次旅行回来得要先杀掉大多数的垃圾邮件,才能开始读信。现在看来垃圾邮件已经不是问题,反而是社交讯息泛滥的议题。扑天盖地、随时随地可以联系的工具迫使我们给别人也给自己造成许多人际关系的压力。

有位朋友的摄影家男友出发到深山去拍摄作品,连续十多天联系不上,这位朋友在微信上的焦虑令人心怜。我安慰她说:从前的樵夫一上山砍柴就得十天半个月,如果都像你这样该怎么办啊。这位朋友的文字极其优美,我曾如果在资讯不及时的过去,她的思念可能就转换成优美动人的文字。从前人与人沟通不及时的时代,人们打发孤独的感觉,只能坐下来写封长长的信,这些信产生了人类史上多少优美的文学呢!

蒋勋写了六篇论述孤独的文字,他其实最想阐述的是这句: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然而在我们这个时代,孤独似乎不需要害怕了,就像绝症已经有了个特效药,随时随地只要感觉孤独了,都能在线上找到朋友,无论是深聊的、一面之缘的甚至陌生的朋友。

我们这个时代反而需要创造独处的机会,找到让自己孤独的方法,至少让自己有一些时刻是连自己也无法接触到其他人。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下能逼自己面对自己,许多文学家艺术家都在这种状态下才产生微大的作品。但是,要现代人主动关掉WIFI是十分困难的。人都怕寂寞。怕孤独的人就会寂寞。

蒋勋说:有时候我会站在忠孝东路边,看着人来人往,觉得城市比沙漠还要荒凉,每个人都靠得那么近,但完全不知彼此的心事,与孤独处在一种完全对立的位置,那是寂寞。所以我说孤独是一种福气,怕孤独的人就会寂寞,愈是不想处于孤独的状态,愈是去碰触人然后放弃,反而会错失两千年来你寻寻觅觅的另一半。

给自己创造一个能独处的空间,把社交网络的瘾暂时戒除。在这孤独的空间里学习与自己对话。学习像李白一样的境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转转会【手作之美创业联盟】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所有个体可以实现自我的时代,只要开始行动,透过网络的力量,透过各种平台,热诚积极的与世界互动,你的愿望一定可以实现。

转转会在过去的一年,撰写过很多这类人的成功故事,他们在纽约、旧金山、柏林、伦敦、东京、神户、、、他们也是从拥有一个梦想:我的生活我做主开始。

这些认真的工匠、烘焙师傅、有温度的手作品牌等。因为态度与坚持的品质,不仅成就了自己的愿望,更将决定我们未来的社会风貌与生活方式。

因此,为了持续推动艺术进入生活、手作与日用之美,转转会将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在微信公众平台设立【我的生活我作主】的专栏。

这个专栏将报导这样的真人真事,透过这些和我们生存在同一个时代也许微不足道的人物的创业故事,他们的梦想、心路历程,他们如何摆脱只是一颗螺丝钉的命运,成为能主导自己生活的主人。

他们做到了,只要开始行动,你的梦想也可能实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