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腹泻,小儿厌食嗜异症---参连建化汤(史方奇)

 学中医书馆 2015-01-17
参连建化汤(史方奇)
    (组成]  党参6克黄连3克黄芩6克干姜3克法
夏3克大枣6克炙甘草3克生扁豆10克泽泻6克
    [功效]  益气健脾,升清降浊。
    [主治]  小儿脾虚久泻。
    [用法]  本病既因脾胃纳化失调所致,其煎服法不可不究,
否则药虽对证,服而不受或受而不化,治则无效。本方每剂煎2~
3次,再将药汁合而浓缩,如用红参、西洋参,须另煎汁兑服。一
般采取多次少量喂服法,每次服药10毫升左右,每日7~8次。若
呕吐重者,每次可减至5毫升左右,每日可增至十多次或数十次,
或日服两剂。这种办法既可使失和之胃能收纳而不吐,又可使已
虚之脾运化而不泻,不但易于收敛,而且使药力得以持续。此为
治疗之要,特为强调。
    (方解]  本方师仲景泻心之意,方中党参、炙草、大枣、扁
豆补脾以升清,干姜温中以醒脾,法夏、泽泻除湿以降浊,黄连、
黄芩清热以燥湿,体现了补、泻、温、清、升、降的配伍法度,集
扶正祛邪、调理升降、寒温并用三法于一方,深得前贤对证遣方、
据法立方之妙。
    [加减]  本方结构谨严,组合全面,药物、剂量不可随意改
变。如随证加减须遵法度,方能收效。其要点:(1)本方用党参
以治本,为其重点。病重者党参量可加大,病甚者可用红参,虚
极者可用西洋参,不能口服者可用人参针静脉注射。(2)黄连与
干姜的配伍也很重用。脾虚热重者可加大黄适量,脾虚寒甚者可
加大干姜量。两者一苦寒一辛温,寒温并施,不可随意更换或代

用。(3)兼表有风寒者加苏叶3克,表有风热者加银花、连翘各
6克以解表;夹食者加山楂3克、神曲3克、莱菔头6克以消滞;
便泻稀水者加车前仁6克以分利;呕吐重者加大半夏量,更甚者
用灶心土30克煎汤代水熬药以降逆;服数剂不效者,升清力逊,
加升麻6克、莲米6克或荷叶克6克,以鼓舞脾气上行。
    (按语]  小儿脾虚的病机为:脾虚运化失职,水谷不能化生
精微,反内聚为湿;湿为阴邪,更伤脾阳,湿性粘腻重浊,阻碍
气机升降,久遏郁热,更虚脾气,致使腹泻迁延不已。根据小儿
脾虚久泻的病机,史师提出了补脾温中,除湿清热的治疗原则。针
对病候特点,治疗原则中还体现温清并用、调理升降的治法。所
以参连建化汤与病机相符,故临床常获佳效。
    [典型病例)  ×××,男,1岁半。
    患儿反复腹泻,已有1年以上,每日大便4~6次,呈稀水或
鸭溏,兼夹粘液,色绿黄。曾长期使用抗菌素治疗鲜效。请史师
诊治时,患儿面色无华,精神倦怠,形体消瘦,食欲不振,舌淡
苔薄白,脉沉,指纹淡伏。中医辨证:脾虚久泻、升降失调。据
证立法:补脾益气,调理升降。处方:参莲建化汤加味。药用:党
参6克、黄连3克、黄芩6克、干姜1.5克、法夏3克、大枣6克、
炙草3克、山楂3克、神曲3克、生扁豆6克、莱菔头6克。水
煎服,日一剂,服药十余剂后病愈。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