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血养肝健脾汤 (邵经明) [组成] 当归12克 白芍15克生地20克丹皮12克 阿胶9克旱莲草12克 白术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 [功能] 补血滋肾,养肝健脾,益气补中。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主治]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皮肤和粘膜出血为主 证。其病因虽有多种因素,但其病机不外肝肾阴虚,肝脏失其藏 血功能和脾气虚弱失其统血能力,而使血液不循常道,溢于脉络 之外发为本病。方中当归、白芍可补血活血,养血敛阴;生地、丹 皮滋阴凉血化瘀;旱莲草、阿胶滋阴补血;白术、茯苓、炙甘草 则可健脾益气补中。全方九味药物配伍,具有滋阴补血以养肝,使 血得其藏;健脾益气而补中,使血得其统,使血液循常道运行而 不致妄行。 [加减] 据临床体会,治疗本病药宜甘寒,不宜温燥或苦寒, 温燥伤阴,苦寒伤阳,均不利于本病。经过多年实践,筛选稳妥 有效的理血养肝健脾汤作为治疗血小板减少的主要方药。但由于 患者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病程的长短和病情轻重缓急的不 同,所以选定处方,也应随之加减。例如儿童稍受时邪则易内热 蕴藏,迫血妄行,发生本病,治疗宜清热凉血养阴,本方去白术、 茯苓,加犀角、银花、连翘;男性中青年多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发生本病,每伴鼻衄、齿龈出血,治疗宜滋阴降火、导热下行,本 方去白术,加川牛膝、白茅根、小蓟等;中青年女性多肝郁化热、 失其藏血和调节血量的能力,而易发生本病,多伴性情急躁,脉 象弦数,若血上溢则鼻衄、齿龈出血,血下溢则使月经过多,治 宜疏泄肝火,本方可加炒栀子、柴胡等;如因思虑过度,劳伤心 脾,失其主血和统血能力而发生本病,不论男女老幼,病程日久, 都可出现气血两虚,可伴心悸健忘,倦怠纳减,失眠等症,治宜 重补气血,本方减去丹皮、旱莲草、生地,加熟地、黄芪、党参、 远志、炒枣仁、桂圆肉、龙骨、牡蛎等。 [按语] 中医认为脾统血,主肌肉、四肢,本病出血多在四 肢,故本病与脾虚有关。鉴此,在凉血止血的同时,应注意补脾。 本方即为补脾止血之代表方,临床上可放胆用之。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内科药方(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