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安与鲁迅——守望一生只为爱

 济宁文学 2023-10-19 发布于山东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朱安与鲁迅——守望一生只为爱

作者:周 礼


或许,大家都知道鲁迅,许广平,却很少有人听说过朱安。朱安是什么人呢?她就是鲁迅的原配夫人,一个被世人所遗忘的悲剧女性。

1878年,朱安出生在绍兴一户姓朱的商人家,从小就接受了封建礼俗教育,裹小脚,做花红,学烹饪。虽然她识字不多,但性格温和,勤劳敦厚,深受鲁迅母亲的喜爱。于是,在1901年4月3日,鲁迅的母亲亲自去朱家“请庚”,在没征得鲁迅同意的情况下,为他们定下了这门亲事。尽管鲁迅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新青年,但无奈母命难违,他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不过,他对朱安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放脚,二是读书。

1906年7月6日,这是朱安悲剧命运的开始。一大早,朱安打扮得漂漂亮亮,怀着美好的憧憬等着鲁迅的花轿到来。朱安知道鲁迅不喜欢小脚女人,为了讨他欢喜,她特地在出门时穿了一双比较宽松的鞋子,在里面塞了许多棉花。然而,朱安的这个小伎俩一上轿就被拆穿了。由于轿子过高,加上朱安头上顶着盖头,一不小心,绣花鞋掉了下来,露出了里面的“三寸金莲”。也许就是从那一刻起,鲁迅对朱安彻底没了好感。

新婚之夜,本是一个女人最幸福的时光,然而这一夜却是朱安一生中最痛苦、最难熬的一个夜晚。从她进入新房后,鲁迅就没碰过她一下,甚至连正眼也没有瞧过她一眼。朱安泪流满面,却又无处诉说,她在心里问自己,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何大先生(指鲁迅)要这样待我?

结婚仅三天,鲁迅就带着弟弟周作人去了日本,这一去就是13年,留下朱安一个人独守空房,其中的痛苦,恐怕只有朱安自己知道。1919年11月,朱安随婆婆和小叔子周建人来到了北京,与鲁迅团聚在了一起。久别重逢,这对朱安来说,本来是一件万分欣喜的事情,可是鲁迅却很木然,很少和她说话,就像一个陌路人似的。朱安激动的心,一下子掉进了冰窖。在北京生活的那段时间,朱安与鲁迅几乎每天只重复相同的三句话:早上,朱安说,大先生,吃饭了。鲁迅答,好!中午,朱安说,大先生,吃饭了。鲁迅答,好!晚上,朱安说,大先生,吃饭了。鲁迅答,好!

朱安爱她的大先生,愿意为他付出一切,可是她不懂大先生的心,更不懂大先生所忙的事业。她渴望和大先生能像其他夫妻一样恩恩爱爱,夫唱妇随。可是,她又不知道如何跟大先生交流,况且大先生总是躲着她,不愿与她亲近。

鲁迅对朱安的态度十分决绝,除了供她吃穿外,几乎没给过她一丝温暖。在家里,为了避免与朱安接触,鲁迅把一口箱子的箱和盖分别摆放,一处放洗好的衣服,一处放换下的脏衣服。对此,朱安很知趣,她总是默默地把箱盖上的脏衣服收起来洗干净,又默默地把晒干的衣服放回箱子里。即便鲁迅这样对她,她还是处处维护着鲁迅,常常对外人说,大先生是一个好人,他对我很好。

朱安一直天真地认为,她可以像蜗牛一样慢慢地爬,总有一天她会爬到墙顶,得到大先生的心。可是,她的这个梦还是被打碎了,她无怨无悔的付出并没能换回鲁迅的心。不久,鲁迅娶了许广平,面对自己的情敌,朱安表现得十分的从容大度,她像对待亲姐妹一样对待许广平,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周海婴,甚至在鲁迅去逝后,朱安还托人让许广平与自己同住,她在信中说:“许妹及海婴为堂上所钟爱,倘肯朝夕随侍,可上慰慈怀,亦即下安逝者。”

1936年10月19日,朱安所钟爱的大先生在上海病逝了。听到这个消息,朱安伤心欲绝,感到自己的世界一下子坍塌了。虽然这个男人从未爱过自己,但在她的心里,他是她的全部,如今他走了,她心中的最后一点希望也随之破灭了。

这四十多年来,鲁迅除给了朱安一个名分外(当然属于有名无实),什么也没有给她。然而,朱安却没有丝毫的怨恨,心甘情愿地照顾着鲁迅的母亲,照顾着这个家庭,她用自己的生命爱着她的大先生。

1947年6月29日,空守了一生的朱安孤独地离开了人世,逝世前她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能葬在大先生的旁边,永远地陪着他,照顾他。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最终也未能实现,死后,她被葬在了鲁迅母亲的墓旁,连一块墓碑也没有。

作者简介:

周礼,偶用笔名,普石,教师。至今已在《思维与智慧》《做人与处事》《辽宁青年》《才智》《意林·原创》《小小说月刊》《短篇小说》《短小说》《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大公报》《澳门日报》《国际日报》《美国侨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一千余篇。多篇文章被《读者》《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中外文摘》等杂志转载,部分文章被列为中、高考阅读题,每年有数十篇文章入选各类图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