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君作文教学笔记(15):干嘛要端着金饭碗找饭吃呢?

 江山携手 2015-01-17

      【《创新作文》“名师专栏”2014年第六期】

     这学期,工作调动到了清华附中。一到学校便接了个很“奇葩”的班。教语文,也当班主任。人没有到,关于这个班的“事故”就听了很多。就连领导交代工作时也把各种各样的嘱咐塞了我满满两耳朵。这个班,是附中的一个衔接实验班。小六的孩子,据说数学和外语水平相当了得,在同龄人中是佼佼者。我问,语文呢?大家就不吱声了,表情也很复杂。我明白了。

我不敢轻举妄动。凡事先观察,先请教学生,请教同事。

接班前,找个机会去班上逛了逛,打探了一下地形。有一面墙是“优秀作品榜”,贴了不少孩子的作文。我读了几篇,套话大话的居多,排比句一串串,形容词满天飞,基本上没有什么鲜活的内容。我黯然:从这些空洞的作文中我大概也能感觉到孩子们以前的一些老师的作文审美取向。我当年,不是也有一段时间是这样引导学生写作文的吗?学生写作路子不对,很多时候我们这些当老师的还真有责任。但是,这似乎也不能全怪我们。我们从小受的教育,还有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应试无孔不入的逼迫,懂作文,会写作文的老师,也越来越少了啊。

 

接班第一天,我也没有直接上课。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的文化,一个班级有一个班级的习惯。我是有过教训的。如果要想强势植入新理念,贸然推进新方法,很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中途接班,一定要知己知彼才能动作。

我拜了几个孩子当老师,让他们上两节课给我看看——尽量展示他们记忆中最好的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片段也是可以的。小孩儿们居然非常积极呢。我便乐呵呵当了两天学生,看几个异常活跃的孩子折腾了一番。当然,最后,我的感受是:大江南北,京城内外,语文教学一样尴尬。因为从六个孩子选择的教学内容中,以及他们的授课思路中,我看到了惊人的相似:他们虽然都来自不同的小学,而且是小学里最优秀的孩子之一,但是从他们回忆的教学内容来看,教什么,怎么教,其内容和形式都在证明着一个事实:中小学语文教学基本上都是在直接瞄准应试。

我感慨:那些贴在墙上的“优秀作文”是怎么成为“优秀”的?不就是被我们这些一猛子扎进考试里,自己被呛得要死要活却还强撑着,最后已经无知无觉了的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一起辛辛苦苦地炮制出来的吗!

然后就是调查问卷的跟进,我请孩子们谈一谈,他们理想中的语文课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对新的语文老师有什么期待。问卷收上来,一一读来,哑然失笑。两个班,80多个精英孩子,起码也有80%以上的孩子在哀求:老师,少布置作业,特别是作文,求求你了!

于是,我知道了自己的起点:不管他们是什么班,优才班也好,创新班也好,在语文上,在写作上,我基本应该重新开始。

重新教孩子们,什么是语文。

重新告诉他们,什么是作文。

我如果不能让大部分孩子对语文有一种依恋,对作文产生原初的冲动,我就是不合格的语文老师。

哈哈,我苦笑着,也感恩着:生活又给了我一次全新的体验。我第一次面对一群小学六年级的孩子,第一次面对一群据说数学和外语思维极棒的孩子——我来教他们写作文。

怎么教?

又一次回到原点。

第一次布置全周作业,当然有作文。跟所有学校的孩子一样,教室里一片鬼哭狼嚎。

“真的这么难呀?”我同情地问。

“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写什么呀?”其中一个孩子嚷嚷。

这句话打在我的耳膜上,我的心上。

我在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反复听到这句话。这是孩子们拒绝写作文的最直接理由。

发生?这是个很美好的词语。孩子们认为什么才是发生呢?

春游?运动会?班会?……总之,要有“大事”才算发生。因为这个认识,所以,他们的作文常常让我们读得要吐了:一个年级的作文改下来,一半的人写拔河,而且执着地写拔河,从初一写到初二,甚至要毕业了,脑袋里边还是只有那个拔河。

他们从来不认为只要在过日子,就会有“发生”。

这似乎也是被我们这些老师害的。“要有意义”、“要有高度”,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被我们这样教育着。时间长了,孩子们的思维被固化了。他们偏执地认为:平平淡淡的日子会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意义”真是害人!

我开始了对这拨孩子的第一次启发。

“这两天,真没有发生什么事吗?”

“没有。”无数小孩子直着脖子,认真回答。

“真没有?”我瞪大眼睛追问。

“就是没有!”他们都点头。

确实也是,才开学,学校所有活动都还未开展。虽然来了个新老师,但这个新老师似乎也没有啥大动作。在小孩儿眼里,当然什么都没有发生。

“可是,我觉得发生了很多事啊!”

“你有病。”一个孩子毫不客气,硬邦邦回了我一句。

“不,我没病!”我没生气,认真地回答。

全班孩子都笑了。

“我有证据。”我说。

我看见一部分孩子眼睛亮了。

于是我打开我的教育手记文档,翻给他们看。虽然才几天,我已经记录了不少班上发生的事,一两千字是有了。在这些大作文也以“500字”为标准的孩子眼里,简直是太长太长了。

我把其中的两则字体变大,让他们慢慢读。

 

                     

走进教室。我自我介绍说:“我姓王,至于名嘛,和‘王’的意思大概相同。猜猜,我叫什么。”教室里立马炸了。王帝、王皇、王龙、王朕、王虎、王龙、王君……我说,我是女的,如果叫“王虎”什么的不太恰当吧?全班哈哈大笑。最后的结果是一致认为我叫“王君”。于是,皆大欢喜。

然后,我写了一大堆阿拉伯数字在黑板上,提要求:“仔细观察,你能观察到些什么?”

教室里只片刻宁静,立马爆发。“哇哇哇!今天是王老师生日!王老师生日!”然后掌声雷动,“生日快乐”声汹涌一片。

我乐了,这帮小家伙果然聪明。他们居然很快猜到那堆数字是身份证号码,而且快速判断出我的出生年月。关键是,还马上和“今天”联系起来。

                             

 

   孩儿们一边读,一边笑。都是他们自己刚刚经历的故事,新鲜出炉,还热腾腾的呢。

读完了。我问:“有发生吗?”

“这也算发生?”一个孩子很惊奇。

我懂他的疑虑。这些芝麻小事儿,也算“发生”,也有“意义”?

“你们读老师的文字,觉得有意思吗?”我问。我有意把“有意义”换成了“有意思”。事实上,很久以来,我已经发现,让孩子们懂得写得有意思,就是有意义。

“有意思有意思,好真实啊。”一个孩子说。

“王老师是一个有意思的老师,您的自我介绍很有意思。”

“我们闹得也很有意思,被老师写得活灵活现的。”

“老师是这样跟我们交流的。才两天,我发现班上已经有一点点改变了。”

“我开始没有什么感觉,但是读了您写的后,发现真的很有意思。”

……

孩子们叽叽喳喳。没有说话的,也若有所思。他们很兴奋,我想,这大概是第一次,一个老师告诉他们,而且是以自己的文字告诉他们,鸡毛蒜皮的生活小事也是发生。把鸡毛蒜皮记录下来,也可以算作文。

然后我跟他们聊。聊了聊最伟大的《红楼梦》,最不可超越的,就是鸡毛蒜皮的生活细节。也聊他们熟悉的《哈利波特》,我说,除掉幻想的神奇,你往细里看,全是生活的鸡毛蒜皮呢……

孩子们频频点头。

最后,我问:谁的生活中没有鸡毛蒜皮?

当然没有人吱声。

于是我追问:“那干嘛守着金饭碗却说没有饭吃呢?”

大家又哈哈大笑。

我顺势就布置了一个现场作文题:“你们天天都在经历着鸡毛蒜皮——上学或者放学。就以《上学路上》或者《放学路上》为题目,写个小随笔吧,400字就可以。你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欢迎所有鸡毛蒜皮,不欢迎惊天动地。”

    于是,就读到了一批挺好的即兴随笔——比他们贴在墙上的那些装模作样的作文好看十倍。

是,写作真的太简单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守着个金饭碗,因为,我们都活着。而只要活着,就会发生,只要发生,文字就可能成长。

 

                  

 

上学路上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小六创新班   邱灿融
  

     如果你每天清晨6:45左右在上地佳园南门附近走动,会看见一辆自行车从大门那儿一路“冲”到大街上;如果你每天早上6:52左右在体育大学慢跑,会看见一辆自行车从你身后“呼”地一声“飞”过来然后把你远远“甩”在后面……这辆自行车的后座上有一个穿着校服、一直在向四周张望的女孩——那就是我,而这辆车的“司机”是我那以锻炼身体为由、天天骑车送我上学的爸爸。
   以上都是每天我上学路上必经的场景,而接下来的会更加有趣。在体育大学,有时还可以听到他们校园里“大喇叭”播放的“中国之声”,直接就能知道发生的新闻,比看早报还省事呢;出了体育大学,要过一座架在河上的桥,桥的两侧有忙碌着的卖早点大叔正张罗着“开店”;还有悠哉游哉的垂钓者,甚至还有老爷爷牵着“巨大的”狼狗来散步。

接着,我们会进入一个小区。许多三、四年级的小学生也歪歪扭扭地骑着小小的自行车同样奔波在“上学路上”——也不管自己到没到允许独自骑车上路的年纪。我和他们一样大的时候根本就不敢这么做呢!有时看着他们,也会想起小学时和那些同学打打闹闹的情景,但现在,我们都长大了,生活还在继续……
   如果你每天7:03来到清华附中门口,会看见一辆自行车稳稳当当地停下,一个女孩背起书包跳下车,朝一片洒满金色阳光的地方走去……

 

【点评】

    当灿融小姑娘把视线投向凡俗人生的时候,文字便有了柴米油盐的气息。知道吗?那是最好的味道啊。

 

上学路上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小六创新班   国一嘉

 

天边的云彩灰蒙蒙的,竭力阻挡着太阳金色的光辉。月亮无精打采地挂着,好像是等待下班的公务员,现在正是早上7点。

我带着朦胧的睡意爬上车,等待和这个城市一起苏醒。可是唤醒我的不是这个城市,而是爸爸的一声大喊:“一定冲过去啊!”

我被这一声大喊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抬起了头,有幸看到这“精彩”的一瞬间——汽车的后轮才险险地跃过白线,红绿灯就急急滑到了红灯,时间,卡得刚刚好。

爸爸,多么遵守交通法规,一板一眼的爸爸啊!半年前,还刚刚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不要闯黄灯,不要压线,不要……可是……

我有点儿忧郁。

一路上,潜伏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交通问题慢慢爆发了出来——加塞,插车……一点一点的,让这个城市的清晨,也没有了从容。

终于,我在担惊受怕中挨到了学校。还好,还好,附中的同学们,是尊重法规的。只是,我们,还能坚持多久呢?

上学路上,愿以后,再无惊魂。

 

【点评】

一个瞬间,短短一秒,比鸡毛蒜皮还鸡毛蒜皮,可是,却有多么动人的思想在“发生”啊!

 

 

 

放学路上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小六创新班   高仲博

 

往脖子上挂上公交卡,从书包里掏出手机,一天的校园生活也就算结束了。悠悠地和老白走上天桥,猜着下一辆公交车是哪路,互相考着自己编的脑筋急转弯,一天的快乐的、悠闲自在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

周四正午的太阳打在脸上,让人觉得似乎有人在给自己做按摩。“681路公交汽车,开往海淀中街……”,老白默默地走上了车,车开走了。不知为何,一到周四中午,都会有种怀念旧时的感受:小时的“抓人”游戏已经变成了今天的踢球;小时的《弟子规》和《百家姓》的背诵已经变成了今天的作文;小时在路上想今天回家该怎么玩,已经变成了今天在路上想:这天回家该怎么学。转眼间,真的是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呀!

轰隆隆……656路公交汽车缓缓行来,我也默默地上了车,刷了卡,坐了下来。慢慢摇动中,有些神思恍惚,突然想起刘墉的《萤窗小语——人生不惧时间的弯镰》。

刘墉说:赚的钱越多,花的钱越少;书架上放的书越多,读过的比例越少;努力的越多,享受的时间越少……

当时我不懂。在今天放学的路上,却突然觉得懂了一点点,一点点……

 

【点评】

我们总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也许,我们是错的。

 

上学路上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小六创新班  盖艺轩

 

我对世界总抱着怀疑的态度,看谁都可疑。又因为想象力太丰富,所以在走过上学这段路时,总是思绪万千。最近,父母加强了对我的安全教育,给我看许多恐怖案例,所以现在我变得更加多疑了。

上学路上,虽然我是坐班车,但是还要自己走过一座天桥才到学校。这短短的二百米,对我来说却像几千米那么长。对面过来一个人,我就会想他是不是小偷;有人在后面走,我就又会想他是不是在跟踪我,伺机抢劫。我一感觉到后面有人,就飞快地走到前面同学的更前面去,才感到安全。我很想有人和我一起走,但,这是不可能的。

我就这样一次又一次被想象中的坏人“跟踪”、“追杀”,心惊胆战。只有我像风一样冲进教室后,想象力才勉强被控制住。当我气喘吁吁地坐下,我才会松一口气。所以,每次上学路上都是痛苦的,仅仅是因为我的多疑。

我现在开始反省我的性格:有时适当的怀疑是好事,但过度怀疑就不好了。小学班车上的老爷爷就曾经评价我:虽然不爱说话,心事肯定很多。当时不服气,现在想来还真有道理。

我是不是应该鼓励自己:有时候,对于这个“危险的”世界,我们必须选择相信。相信世界上好人多,相信别人,相信自己……多疑,会让自己担惊受怕。而信任,才是一种幸福的品德呢。

我想,我应该改变自己了。

 

【点评】

     很打动我的一篇小随笔。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也常跟儿子叮嘱。现在,是不是应该有所改变呢?

 

 

                     上学路上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小六创新班  齐一鸣

 

开学了。一切都显得平静美好。

上学要穿过小区。小区里有一块电子屏播报当周的重要新闻,每次上学我都会经过那里,已经习惯了顺便看一下新闻。

这段日子,那块电子屏幕却好像中了邪。

第一周,屏幕上一个显眼的头条闯入我的视线。我停下来,望着那几个大字:“东莞扫黄。”我有些愤怒,持续了几年的东莞黄,为何今日才归案?现在的司法如此的强大,为何还是有小蚂蚁钻出缝隙?我恨恨地走了。

第二周,还是那块电子屏幕,却不是以前的头条,留下的是“云南暴恐”。四个黑乌乌的大字,一下子让我脸色煞白。我腿软得简直有些动不了了。为何恐暴案件还在不断发生?为何还是有人对社会强烈的不满采取这样极端的手段报复?我叹着气,难过地走了。

第三周,我鼓起勇气看看那屏幕。可还是没有什么好消息,又是几个令人厌恶的字眼:京陷重霾。北京!北京!我的令人难以呼吸顺畅的故乡啊!今日的环保防卫如此的强大,为何还会有城市陷入雾霾的魔爪。我匆匆地逃离了小区,可是,我又能够逃向哪里呢?

第四周,我心惊胆战地经过那个屏幕。我缩着脖子偷眼一瞧:天!屏幕确实又更新了——“马航失联”!恐怖与绝望交错着吞噬着我的身体。153名中国人还在飞机上啊!今天的科技水平如此的强大,为何还有飞机失去联系?政府们,请想一想啊!我沉沉地垂着头,走得独孤又忧伤。

我的上学路啊,雾霾重重……

 

【点评】

    很创新的一篇。用“鸡毛蒜皮”写尽了天下大事。了不起的孩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啊!

 

 

 

放学路上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小六创新班   白浩桐

 

下了公交车,走在丹棱街上,阳光从高楼大厦的缝隙里射出一线细细的光。

渐渐放慢脚步,春天的美景吸引了我的眼球。瞧!门前那一排杨树,纤细的枝条向着阳光,在清风中舞动。只听“啪啪”的声响,我转头一看,原来是小麻雀拍打着它们那柔软的翅膀,正从巢中飞出来,感受春光的温暖呢!春天在飞舞——一阵风刮过,漫天的杨絮飘落下来。我跑去捡起一束,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观察:细小的白毛包裹着一节节的种子,外面还有红绿的小叶片作为它们的衣裳,真是可爱极了!

不觉间,我拿出手机,开始兴致勃勃地拍摄这放学路上的各种风景。忽然,几个年轻人笑呵呵地朝我走来,嘴里还念叨着,嘲笑着我:“哈哈,正常正常,我们小时候都爱这样。”我顿时有些羞愧,但又疑惑不解: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难道不热爱吗?为什么长大了就不能和小时候一样了呢?难道长大了对大自然就麻木了吗?

到了家,我还在不断地琢磨。其实,人,只有热爱生活才能感受到每一天都是美好的啊。“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当我想到课本里的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同情起那几个大人来。他们真可怜!

 

【点评】

    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这个孩子,悟得多好啊!


王君作文教学笔记(15): <wbr>干嘛要端着金饭碗找饭吃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