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瘀消胀汤(吕承全)

 学中医书馆 2015-01-17
开瘀消胀汤(吕承全)
  [组成]  郁金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  丹参30克
川军10克  肉苁蓉10克  仙灵脾10克  巴戟天10克
  [功能]  开郁行气,活血化瘀,消肿除胀。
  [主治]  瘀胀症(类似现代医学的特发性水肿、更年期综合
征、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冠心病、消化不良等)。
  [用法]  上方每周服6剂,水煎服。一般服用1个月可明显
见效,治疗3个月左右瘀胀即可消退。同时,要调情志,使之心
情舒畅。
  [方解]  瘀胀症临床表现为外形丰腴,肢体瘀胖,早晨面部
肿胀,手瘀肿而无力,中午胸胁满闷,心慌气短,下午腰腿酸困,
瘀肿加重。其特点:虽似水肿,但肿胀较坚实,指压略带弹性,与
水肿不同,其症尚可有胸闷气短,心中懊恼,善怒善悲,善太息,
五心烦热,面部烘热,烦躁出汗,头晕耳鸣,月经失调,性欲减
退等。其脉多沉细涩,亦可有弦、滑之脉象。其舌质多淡胖,苔
冉薄,或腻或微黄。其发病与气、血、痰、火、湿、食等六郁之
邪及脾肾两虚密切相关。正气不足,六郁不解,导致气滞血瘀,形
成瘀胀。同时,气血脏腑受诸邪所伤,功能失调,临床多属虚实
夹杂之证,根据病邪所犯脏腑不同,各有所侧重。
  瘀胀症临床表现虽较复杂,但总以全身瘀肿、胀满为主要见
症。治疗时,不宜因六郁而攻利过猛,劫伐正气;也不宜因脾肾
虚损而纯用补剂,否则瘀肿胀满日甚。治宜攻补兼施,使之补而
不致壅滞,破而不致伤及正气,补破结合,开通内外,调补阴阳,
以达到开郁散结、消肿除胀之目的。
   方中首用郁金,既破有形之血瘀,又散无形之气郁;伍以三
棱、莪术之意,在于理气和血,化瘀消积;佐以丹参,功同四物,
既可助三棱、莪术活血祛瘀,又可养血安神;佐以川军既可配合

消积导滞,又可化瘀散结;为防攻伐太过、损伤正气,方中配伍
肉苁蓉、仙灵脾、巴戟天,意在补益命门之火,以壮元阳温煦五
脏。诸药合用,寓破于补,使之破而不伤正气补而不滞经脉,补
破结合,针对瘀胀为主要表现之病症可收到调补阴阳、开郁散结、
消肿除胀之功效。
    [加减]胁肋胀痛、烦躁易怒、腹胀暖气者,加柴胡、白芍、青
皮、枳壳、半夏之类;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去川军,或改用川军
炭;瘀肿较重者加山药、薏苡仁、茯苓;心悸怔忡者,加炒枣仁、炒麦
芽、鸡内金;头晕目眩者,加夏枯草、珍珠母、黄柏;舌有瘀斑、行经
腹痛、经下瘀血者,加泽兰叶、川牛膝、桃仁、红花、香附;甲状腺功
能减退者,加海浮石、桃仁、红花之类。
    [按语)  本方是吕承全教授治疗瘀胀病的基本方。自五十年
代始,临床经常遇到一些既不同于肝、肾病,也不同于心脏病的
无法确诊的肿胀病人。该病补而不受,肿胀更甚;渗湿利水,’则
消而复胀;采用破法,则易伤元气,动则气短。吕教授经10余年
临床研究探索,发现该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查尿17一羟、17
一酮、血T3、T4等内分泌功能,多在正常值内的低水平范围。根
据祖国医学有关理论,定名为瘀胀症,并创研出以开瘀消胀汤为
主方的治疗方法,经临床应用20余年,收效颇佳。
    [典型病例]  鲁某,女,32岁,1974年5月24日初诊。
    患者全身肿胀7年,加重2年。来诊时全身瘀肿蹒跚,体重
80公斤。肢体指压呈水肿样凹陷,但略有弹性,伴有腰腿酸软,动
则汗出气短,失眠多梦,晨起腹泻,小腹发凉,经前面部发红,口
唇紫绀,经期面部光白,瘀肿加重,月经量少色黑,脉沉细涩,舌
暗有瘀斑,苔白腻。经做肝功、尿常规及妇科检查,均未发现器
质性病变。询及患者早婚,且孕6次。辨证为生育不节,冲任损
伤,肾阴阳俱亏,不能温煦五脏,正气不足,血瘀水停而为病。中
医诊断为瘀胀症,给予开郁消胀汤去大黄,加杞果、桑寄生、肉

桂、白术、茯苓、泽泻、乌药等治疗20余天,月经来潮,虽仍量
少色黑,但全身瘀肿、口唇紫绀诸症显著减轻。在经期再予开瘀
消胀汤加桃仁、红花、当归、川芎、香附、自芍之类通经活血,腹
冷便溏加吴茱萸、肉桂等调治3月余,瘀胀诸症消失,月经正常,
俸重减至6 7|.5公斤。恢复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