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和平喘汤(胡翘武)

 学中医书馆 2015-01-17
阳和平喘汤(胡翘武)
  [组成]  熟地30克淫羊藿20克当归10克麻黄6克
紫石英30克  肉桂3克  白芥子6克鹿角片20克  五味子4
克桃仁10克皂角3克    ,
  [功能]  温肾纳气,化痰调营。
  (主治]  慢性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之属肾督虚
冷,痰瘀凝滞而致咳喘经久不已者。
  [用法]  日一剂,水煎分温两服。
  [方解]  咳喘之证不离乎肺,缠绵经久,无不由气及血而瘀
阻脉络。肺络瘀阻,宣肃通调乏权,津难化气悉变痰浊,与瘀血
为祟,互结一体,.阻塞气道,影响气体出入,咳喘益甚而重笃难
以向愈也。气主于肺而根于肾,且肺肾又为金水相生之脏,经久
咳喘又无不虚体害正,穷必归肾,伤及下元,损及气根,气体吐
纳失节,此咳喘又不止于肺也。故老慢支患者无不为痰壅络阻予
上,元精内夺于下。肺肾同病,虚实相因诚为其必然也。考王洪
绪《外科全生集》之阳和汤具温阳补虚,散寒通滞之用,虽为阴
疸效方,但从其组方配伍观之,于肾督阳虚,寒痰凝滞之咳喘,有
补虚泻实上下同疗之意。然化痰调营尚嫌不足,温纳肾气也需增
添。。本方以熟地、鹿角片、淫羊藿、肉桂温养肾督峻补下元,易
鹿角胶为鹿角片者,以胶者凝滞有助痰浊之弊。鹿角除秉温补肾

督功用外,更具活血通络散滞之用,与熟地相伍、温补精血,可
减少胶、地同用粘滞碍膈之嫌;淫羊藿补肾壮阳,肉桂温养命火;
紫石英质重色赤,性味甘温,功擅温养下元,主咳逆痰喘,与五
味子配用镇摄之力更显,合此六味温而不燥,补而不腻,既摄纳
又重镇,为补虚填精求本培元之道。当归养血活血,更具“主咳
逆上气”(《本经》)之用;桃仁破血行瘀,是“止咳逆上气”
(《别录》)佳品,以此合鹿角片、紫石英,既调营通络,又止咳,
平喘,皆一药而二得其用之品,为咳喘由气及血,络脉瘀阻不可
缺如之味也。白芥子利气豁痰,皂角滑痰通窍,皆辛温入肺之品,
为寒痰壅肺痹阻气道首选之药。麻黄宣闭通滞止咳平喘,与五味
子配对,又可一开一合,启闭肺气。且肺金得肾督之温养,治节
宣肃之职有复,协同麻黄、五味子,更利气体出纳,痰浊排送。全
方虚实补泻得宜,肺肾上下同疗,为下元虚寒,肺金痰瘀咳喘之
良方。
    [加减]  阳虚及阴者,去肉桂,加山药20克、山茱萸10克;
寒痰化热者,去白芥子,加葶苈子10克、泽漆15克;气急喘甚
者,加苏子10克,沉香3克(后下);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20
克、紫菀20克;胃脘饱满,纳食不馨者,加砂仁6克、二芽各30
克;痰浊消减者;去白芥子、皂角,加橘红10克、茯苓20克。
    [按语]  阳和平喘汤为胡翘武主任医师在长期咳喘病证诊治
中,精炼而成之效方。紧扣久病入络,穷必归肾机理,在阳和汤
基础上去炮姜、甘草中守之味,增补肾镇纳、化痰和营之品,寓
泻实于补虚之中,辅通络于化痰之内;补虚泻实各得其宜,上下
同疗互不杆格,在扶正祛邪之中,旨在恢复肺之气道能畅,络脉
流运,俾治节宣肃复司,咳喘顽证虽不能彻底治愈,也可轻减过
半矣。    ’
    [典型病例]  王某,男,54岁,1991年3月26日初诊。
    咳嗽反复发作30余年,加重伴气喘4载。近3年5次住院,

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屡治乏效,只赖解痉、激素之剂控制
症状,但停药即犯。因症状日益加重,喘咳气急,步履艰难,西
药无法改善症状而试服中药。患者面色清晦虚浮,畏寒肢冷,胸
膈憋闷,抬肩,言语断续,咳声不扬,痰多泡沫清稀,便秘,舌
淡暗润苔白薄,脉沉细弱。此为肾督亏虚,痰瘀恋肺,亟当补虚
泻实上下调治:  ‘    ’
  熟地30克、鹿角片20克、自芥子6克、麻黄6克、肉桂3克、
紫石英30克、紫菀30克、五味子6克、苏子10克、桃仁10克、
当归10克、肉苁蓉20克。
  方5剂,胸膈憋闷大减,步履登楼不甚喘促。继予上方10剂,
诸症再减。后因口干痰液较稠,舌尖淡红,肺阴不足,寒痰化热
之象有露,于原方去麻黄、苏子、肉桂、白芥子,加南沙参30克、
葶苈子10克、冬瓜仁30克,10剂诸症渐平。继予阳和平喘汤去
皂角,减麻黄为3克,加淮牛膝10克。30剂后诸症悉已,宛如常
人。激素解痉之剂早已撤除,随访至今未见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