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搭台 群众受益

 汉青的马甲 2015-01-17

"清泉旁边开晚会,搭起歌台三丈三,三天三夜唱不够,喉咙不哑不罢休。"10月10日,合山市北泗镇龙王屯百二清泉边上,搭起一座壮族特色的大型水上舞台,人们身着民族盛装,载歌载舞,纪念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周年。

广西著名壮族歌王覃焕锦、覃焕权,网络流行壮语歌手韦小刚和来自南宁、柳州市及来宾各县(市、区)的民间艺人约500多人应邀而来,为十里八乡的数千名群众献唱。随后,庙会、武术表演、壮族婚嫁习俗展演、壮师剧表演依次展开,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宣传演绎得淋漓尽致,吸引附近游客上万余人前来观看。

除了定期举办民族民俗文化表演,合山的一些村屯也借助民俗文化获得了发展。

贡模移民新村是合山市瑶族聚居村,今年获得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2万元。该村购置了瑶族服装、瑶族乐器、舞台音响设备一批,组建了瑶族民俗文化队伍,选派年轻村民到忻城拜师学习"上刀山下火海"等民间绝技,定期举办"瑶族盘王节"和"瑶族特色美食节",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使贡模瑶族移民新村成为远近闻名、具有民族团结进步标杆作用的示范村屯。

北泗镇东亭村委那羊屯,是该市著名壮族古老神话传说"特辽王"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壮族文化底蕴。为传承保护壮族地区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合山市在那羊屯成立了首个壮族民俗文化传承基地,以"民族之家"为载体,组建了壮师队、壮欢队、传统手工艺品作坊等,统筹资金为基地购置民族乐器、舞台音响、民族服饰等一批民俗文化设施。重点挖掘了壮锦、绣球、百合粉、黄金枕等传统民族手工技艺,并通过举办"壮族三月三""四月八""九月九"等重大民族节庆活动,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展示民俗文化精髓,促进壮族文化建设。如今,北泗的土特产黄金枕作为旅游纪念品,被杭州厂商定期大量订购,进入杭州各大超市,也成为本地人婚宴的佳品。

少数民族古籍普查是保护民族文化的关键。截至今年9月,合山市完成了15个行政村79个自然屯的普查工作,登录古籍2650册,其中道教经书605册、儒教经书993册、师公经书1052册。重点发现一批反映明清时期壮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习俗,记录民间对违反家规族法和触犯伦理道德进行惩罚和忏悔仪式的道公经书,如《坐殿审毛对怪经》等,在普查中尚属首次发现,是极为珍贵的资料,对研究古代壮族地区法制建设、道德伦理和民族宗教文化具有很高参考价值。

以民俗文化推动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转型发展是合山市民族工作的最新思路。近年来,该市以贯彻自治区和来宾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为契机,立项建设河里乡灵岩湖生态民俗文化景区,并通过积极争取,使之成为2014年自治区重点推进项目。项目总体目标是:到2017年末,将景区打造成一个集壮乡特色、农耕文化、禅修、东盟商务交流、东南亚商业贸易、产权式酒店以及山地绿化于一体的生态民俗景区,推动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转型发展。

  • 分享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