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云港年俗

 侗乡人1961 2015-01-17
连云港年俗
               
               
                  日期:2013-02-06 11:41  作者:  来源:江苏农业网 
点击:179

               
               

                 




  过冬


  乡民称每年“冬至”日为“过冬”,十分重视,有“冬大如年”之说。此日有午饭后上坟之俗,还有午饭吃“红瓜汤”之说“喝了红瓜汤,冬天没冻疮”,“吃红瓜汤腰不疼”。


  吃“腊八粥”


  民间称腊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皆为腊八。此时吃腊八粥,看天气,以预测来年丰歉。有“三个八、地皮白,又收稻、又收麦”,和“要得发,扫十八(俗称扫尘)”之谚语。


  十九祭龙


  腊月十九,很多地方会在老龙王庙老庙址举办“祭龙”仪式,为元宵舞龙拉开序幕。


  二十以后扫尘


  腊月二十以后,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家里的卫生,称为扫尘。将打扫出来的扬尘等垃圾沿大路边丢弃免遭灾难,这天打扬尘越早越好,认为“打得早,春来早,福星多,灾星少”。


  二十二上坟


  年前一般都要上坟,很多人家是大年三十到坟上烧纸钱,有些人家会带一些麦子的秸秆当金条烧给祖宗,还有人家会放鞭炮、祭贡品。如果贡品里有饭菜不能事先品尝淡咸,自己先吃是对先辈的不敬。


  二十三祭灶


  腊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贴灶老爷画像,中午做祭灶老爷的饭菜,很少用海鱼,一般都是河里红鱼。菜做好以后倒酒、放鞭磕头祷告,一般都说请灶老爷上天多说好话之类的话。


  二十五忙年


  在腊月二十五,都要准备过年的各类食品。以前家家户户的豆腐、馒头都是自己亲手做的,现在基本都是在集市买,所以现在购置年货中都必须买豆腐、馒头,其中豆腐寓意“兜福”。


  二十七祭土地


  土地老爷是民间最信赖的神,又称为“福德正神”。逢年过节,人们都会在土地庙前贴对联:“居东南福地,佑西北人家”,“保一方宁静,佑五谷丰登”等等。


  大年三十最忙


  三十晚各家要做聚宝盆、接灶、压锅、压磨。每年除夕夜乡间称为三十晚。各家要做“聚宝盆”,即在一盆米饭上插上松枝,枝上系上染红的花生、白果、盆中加红枣,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发大财;晚间接灶,即把腊月二十三祭灶日将被送上天的灶神接回来,然后全家围着火盆烤“元宝火”,俗称“守岁”,近子时,把地上的花生壳、瓜子壳等扫到门后,俗称“隔年尘(陈)”;在睡觉前,在锅、磨、放上两棵葱和一点豆腐或糕,俗称“压锅”、“压磨”以示一年到头不空,有饭吃。


  初一最讲究


  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正月初一凌晨千家万户鞭炮声响,将新春第一天推向火热的高潮。这天,各家各户除了送财神和玩麒麟的都不出门。


  年初一早上第一顿饭是吃水饺,水饺中有几个是包有硬币,吃到硬币饺子的人,在新的一年里会发财顺利。如果水饺在锅里煮破,不能说“破”,一定要说“笑”或“挣了”,“下水饺”、“下面条”不能说“下”,一定要说“煮”。东西吃完了要说满了,一般碗里会留一点,不会全吃完。


  渔民讲究就更多了,渔民之间不称筷子,称为“槁子”,当鱼的一面吃完要吃另一面时很忌讳说“翻过来”,要说“调一抢”,不论干什么忌讳说“翻”,暗示渔船不翻。


  有很多人家正月初一门框、走廊的柱子上、门前、水桶上都插上了桃树枝,水缸、水桶、盆都装满了清水。渔民早上起来吃的第一样食品,就是喝炒米水。农村子女逐个排队磕头拜年,长辈逐个发放红包,城里下跪拜年的很少了。渔民会在这一天种植摇钱和祭海。


  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是女儿带女婿回娘家的日子。一家人一边拉家常一边忙着做饭、炒菜,准备中午迎接新贵客的酒宴。


  初三干点活


  正月初三无论是哪个行业都会象征性地干点活,农民会象征性下地转转,盐民到盐田转一圈,有的渔民会正式干活,因为他们一般是选正月初三、六、九三天,寓意三六九顺,顺风、顺雨,一切都顺。


  初四拜山神


  春节过后第一次进山砍草,要拜山神。带大伙上山砍草的带头人,在到达砍草地点时,选一路边地让大家放下镰刀、扁担、绳,就地焚化由黄表纸印制成的“龙牌”,大家跪拜山神,祈求保佑大家一年砍草既多又平安。


  初五破五


  这天被称为破五日。正月初五之前有不少禁忌习俗,如妇女不能用针,称“忌针日”。这些被禁的活动,都得在“破五”解除后才能正常进行。


  初六开盐


  盐民对盐婆婆的生日十分看重,宁可少吃几顿,也要在年前就备好香烛纸马,到正月初六的清晨带领全家人到滩头或风车头放鞭炮、烧纸磕头并祷告:请盐婆婆显灵开恩,保佑全年的天气好,产盐多,盐粒大、盐花白。


  初七接灶


  正月初七是接灶日,把灶老爷接回家,有人家包水饺,大部分是搞一桌丰盛的饭菜,把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贴在灶台墙上的灶老爷像裁下来烧掉,家里男丁到门前燃放鞭炮、高升。


  元宵张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民谚:“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意即年三十火要烧得旺,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花灯要精彩,因此元宵节又叫灯节。灯在新年里带给人们一个新的希望———“添丁”。


  十六拜盐神


  盐民对盐神管仲爷爷十分敬重,正月十六放鞭炮表示对战国时齐相管仲的“民得其七君得其三”分割利润政策的向往,希望官府能降低盐税。然后在盐垛上插画管仲像的小旗测风向、观天象,预测原盐收成年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