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兴民风民俗

 侗乡人1961 2015-01-17
泰兴民风民俗---婚丧喜庆篇(红媒大人说亲忙)
               
               
                  日期:2013-02-20 11:19  作者:  来源:江苏农业网 
点击:185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女长到一定年龄,婚事便提到日程上来了。旧时,传统的婚姻观点占主导地位,人们受“早养儿子早得力”的思想支配,子女十七八岁时,长辈便开始为他们张罗婚事。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媒人是民间婚嫁的基本要素之一。说起“媒人”称呼的来源也是很有趣的。相传古时候某地东庄有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叫赵景,经一位好心的老汉牵线搭桥,与西庄的一位美丽的姑娘阿彩成了亲。婚后,小俩口相亲相爱,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后来,夫妻俩想报答那位老人,却苦于找不到他,于是就用面粉做了个老人的塑像,每天晚上请在桌上拜敬;因怕人取笑,白天就把塑像藏到柜子里。没几天塑像发了霉,他们很惋惜,就叫他“霉人”。从此,人们便把为男女牵线的人叫“霉人”,后因“霉”字不雅,又改称“媒人”。“媒人”又称“月老”,这也有一段有意思的小故事。唐代有个叫韦国的人,一次旅行住店,遇到月光老人在翻检书信,他见老人身边一个麻袋里装了许多红线绳,便问老人要这许多红线有什么用。老人告诉他:“这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亲仇、贫富、远近,只要系上一根红线,便会结成夫妻。”以后人们便用“月老”代称“媒人”,并把做媒称为“牵红线”。“媒人”也好,“月老”也好,就是婚姻的介绍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说到了媒人的作用。在封闭的时代和环境中,男女青年的婚姻命运,很大程度上决定在这些媒婆手中。


  平时,媒婆特别留意那些将到婚龄的青年男女。到时她将主动上门,为之说媒,将男女双方撮合到一起,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媒人也不是随便去撮合的。人说“量媒量媒”,就是说媒人要以双方的相貌、年龄、门户等条件来掂量、掌握分寸,有的放矢,力求促成,否则她便会劳而无功、劳而无获。大媒人一般到男家尽说女方如何美貌,如何贤惠等等;到女家则说男方如何发财,如何魁伟,有出息,死鸽子说得活鸽子扇。说得双方心动,再由男方主动张罗,请媒人正式登门说亲,这桩婚事就算有了一点眉目。如果双方都早就有意,则请媒人来说,这就让媒人乐不可言了,因为几乎不需要费太多口舌。如果双方早已谈妥,找“媒人”只是个形式,这样的“现成媒”谁也会做,不一定要找专职“媒婆”,亲朋好友中找两个做做形式就行了。今人自由恋爱,不过还会找两个“媒人”过过场。


  媒人对民间说亲的常识掌握比较透彻。比如说“同姓不婚”、“宗亲不婚”之类,比如说属相不合,像“羊入虎口”(属羊、属虎者不宜结亲)、“蛇盘马脚”(属蛇、属马的不宜结亲)、“龙虎斗”(龙虎属相的不宜结亲)等等;“一对鸡,笑嘻嘻”,双方都属鸡,这个亲就可以做了。在年龄上,则掌握“男比女大”的基本原则,因为有“男大三,要上万;女大三,要讨饭”等等说处。这些“规矩”在民间还有一定市场,许多方面都包含着人们长期的实践经验和优生优育的科学知识,当然其中也有不少迷信、愚昧的无稽之谈。


  关于媒人的职责,文雅的语言是“通二姓之好,定两家之道”,人们向来是很尊重媒人的,但有的媒人索要酬谢,欺瞒两头,尽做谎媒,有时她们靠三寸不烂之舌,抓住双方的心理,一味地甜言蜜语,天花乱坠,把双方吹得天上有地上无,结果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双方均受骗上当,造成婚姻破裂。这对媒人自身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媒人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很高。人们大致的观点是媒人不可缺,但媒人的话不可全信,是要经过调查、观察、证实的。不过人们对媒人还是客气的,每次登门,总要有个“六大碗”,“三六十八碗,吃饱了去埋堆子坎”;前前后后,从说亲到新娘子进门,要有“十八个朝南坐”。事成之后,双方对媒人总有酬谢。至于说“新娘子进了房,媒人撂过墙”,属调侃的语言,朴实的人们还是忘不了大媒,生了孩子还要“谢媒”,满月去请到家里来喝酒,还要在他的口袋里装上不少的红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