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键词与思维导图

 许愿真 2015-01-18
编辑点评:思维导图可以用来帮助我们记忆。很多人用思维导图来学习外语,记忆词汇。让我们一起从词汇和思维导图两个方面来分析,结合词汇、思维导图的特点,找到更快速高效的记忆方法。


词语的多向性
每个词语都具有“多向性”,即每个词以自己为核心向四周伸出许多小钩,这些小钩与其它不同的词语相连衍生出不同的含义。如“跑”字,可以粘住不同的词语构成“拼命跑”、“她口袋里的钱一点点都跑光了”。
除了词汇有多向性外,人与人的大脑也各不相同。大脑瞬间产生的联想数目是惊人的。人与人之间生活经历很不相同(即便两个人一起成长,有共同的人生经历,他们仍是两个世界的人:一个事件中,A唱主角,另一个事件中,B唱主角)。相应地,对同一词语.两个人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联想,如“叶子”这么个简单的词语,听到或看到这个词的人,头脑中会有一系列不同的图象,一个酷爱绿色的人会想到碧绿的叶子,另一个偏好褐色,由此又想到秋季的美景;曾经从树上跌下来摔伤的人可能会闪过一丝恐惧;而一个园丁则出于不同的感情而想到看见树叶生长时的愉悦及在它们坠落后必须将之扫净的念头等等。我们可以无限地想下去,但即便如此,也不可能道尽所有读这本书的人对“叶子”的畅想。

大脑不仅在“看见”个人想象方面有独特的方式,而且还具有创造与组织感觉的天性。
它喜欢“有趣、愉悦”的情节,正如我们白天或夜晚做梦时一样。
现在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从一篇文章中选取的那些一般化的词语为什么不能让你想起原故事。当我们选择了多向性的词语或短语时,思维自然会将“连接小钩”挂向那些最明显、最具想象力、最合理的词语,然后顺着这个思维直走下去,更有创造性地构思出一个新的有趣的故事,而不再是原故事了,但这对于记忆倒是说不上任何好处的。而记忆性词汇则迫使大脑沿着明确的方向合理联想,使人们重视已遗忘的故事。

关键词与标准笔记
人们记忆的主体是这种关键概念特征的组合。它并不是人们常以为的,逐字逐句的原文抄袭。当人们讲述看过的一本书或描述曾去过的一个地方时,他们并不是从记忆中重现一切,而是用一些关键的词概括主要人物、环境与情节,也可以增添一些描述性的细节。同样的,单个的关键词或短语会带回全部的经历与感受,如看到“孩子”这个词,想想那些进入你头脑的图象。

那么,接受记忆关键词会影响我们的态度这一事实,将如何改变我们今后做笔记的结构呢?
我们往往习惯于口头语与书面语,以致认为,这种语言结构是记录口头或笔头思想的最佳方式,因而大部分学生,即使是研究生,都习惯于用标准的文体方式记笔记。
关键概念与记忆的新知识告诉我们,这种笔记中,90%以上的词语于记忆无补,如果再看看以这种句子结构记录的笔记,就会发现其造成的时间浪费是多么惊人。
1、花在记录那些与记忆无益的词语上的时间消耗(约有90%)。
2、重读那些重复而又无意义的词语的时间浪费(约90%)。
3、用笔记时反复搜寻记忆性关键词的时间消耗,大多数人的笔记中,这些词混杂在与记忆无关的词语中,没有任何标记以示区别。
4、记忆性词语被隔离,相互间的联系被打断。我们知道,记忆的工作方式是联想,那些非记忆性词语的干扰会破坏记忆。
5、在时间上,记忆性词语之间被插入的、无意义的词分割开,读完一个关键词或短语后,至少得花几秒钟去看插入的词语,然后才能转入下一个关键词,中间间隔时间愈长,产生合理联想的可能性愈小。
6、在书面上,这些记忆性关键词语从空间上被隔离,同样地,这些词语间的距离愈大,联想的可能性愈小。

建议各位从过去的笔记中练习如何挑选记忆性关键词或短语,同样,用关键记忆词记笔记的方式写出本章的概要,这也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请重新认识一下关键记忆词与创意性关键词,尤其是关于记忆规则。同样,还请注意记忆法与关键性及创意性概念之间的关系与相同点。
这样做也是为了便于复习。如果笔记是以关键词方式记录的,复习将很容易,耗时少而记忆却更深刻、更全面。任何薄弱环节都能及时加固。
最后要提醒的是,各记忆性关键词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要注意强化,避免简单排列、堆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