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古代历史的改革

 许愿真 2015-01-18



专题十九   古代历史的改革

年级                姓名             学号       面批           

一、【按照原因和性质的不同古代改革可分为四类:

①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

②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的改革(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政治改革),如商鞅变法;

③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

④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和制度的改革(具有封建化性质),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中国古代封建化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

必然性

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通过 变法以增强国力。秦孝公顺应时代潮流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北魏崛起后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冯太后和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

目的

富国强兵,建立封建统治

顺应民族融合趋势,巩固统治

主要

内容

政治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实行连坐法;经济上,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令”。

经济上颁布均田制租调制与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政治上整顿吏治,制定了俸禄和考核制度文化上由平城迁到洛阳风俗上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说汉话、改汉制 

性质

加强地主阶级中央集权的封建化改革

统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

成功

原因

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

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富国强兵;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得到秦孝公支持;

商鞅本人有革新的勇气和魄力。

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与趋势;

适应了历史发展与前进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孝文帝本人改革意志坚定。

进步性

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经济需要;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符合社会生产力和封建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奠定了统一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顺应了时代潮流,加快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 

启示

改革是国家民族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国家民族才会有光明前程;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乐于献身于光辉的改革事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东西方调整社会内部矛盾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

古希腊的梭伦改革

原因

增设大量官僚机构造成冗官;扩充军队造成冗兵;养兵养官、战争赔款造成冗费,出现积贫;

削弱分散军权、对辽西夏战争连年战败造成积弱。

①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直接原因)

②工商业奴隶主的崛起,要求分享权利,实行改革。(改革的阶级基础)

③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领导改革。(政治前提

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富国强兵

奴隶主阶级为缓解社会矛盾,稳定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秩序的改革

主要

内容

经济上采用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军事上实施保甲法、将兵法;

教育上改革科举制度,贯彻择优录取原则。

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鼓励工商业的发展,提倡节俭;

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④重组国家权力机构;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并创立了两个新机构——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性质

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富国强兵的改革

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富国强兵的改革

失败

原因

①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遭到激烈反对;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③宋神宗变法态度的动摇及宋神宗的病死;

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封建土地私有制

 

进步性

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使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社会发展。

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奠定了社会基础。

局限性

没有从根本上封建土地私有制,危害百姓的利益,最后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

中庸原则决定了他的民主化改革的不彻底性。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并未完全转移到雅典人民手中。

 四、【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②是否有强大的政治力量作后盾,得到统治者或民众的支持,是否有支持改革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③是否采取了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措施。

④改革者的政治素质和意志是否坚强。

【专项训练】

110分)追求时尚、追求梦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的追求梦想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知识分子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5分)

 

 

 

 

 

2)请用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的任一个观点(如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5分)

 

 

 

 

 

 

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的主持下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方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方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桑弘羊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王安石对桑弘羊的理财措施有哪些借鉴与发展?(9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王安石在理财方面的特点。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谈谈你的认识。(6分)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外近代史上改革的作用:第一,它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形式;第二,它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第三,它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途径;第四,它是落后国家自强御侮的必然选择:第五,它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材料二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历史上比较典型的社会变革。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的四个方面,各举一例并进行简要说明。(所举事例不能重复)8分)

 

 

 

 

 

(2)结合材料二,概括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它们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7分)

 

 

 

专题十九   古代历史的改革

1、【答案】

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私学出现,学术环境宽松。

2史实说明:(3分)

观点: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

说明:孟子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观点: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

说明: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观点: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

说明:——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井田制;奖励军功、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秦国实力逐渐强大。

 

 

2、【答案】

(1)作用:增加了政府收入;节省了运输费用;加强了各地间经济联系;稳定市场,抑制物价,打击了富商大贾势力。(4分)

借鉴:均输法、市易法(平准法)。(2分)

发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3分)

(2)特点:利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2分)

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执行过程中增加了百姓负担。(4分)

 

3、【答案】

(1)、第一:欧洲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觉醒)

  

第二: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亚洲强国,摆脱了民族危机。(阿里改革)

 

第三、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落后局面,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亚洲强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第四、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消灭了马木路克势力,结束了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客观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历史进步。(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等)

 

第五: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按财产划分等级等政策局部调整了生产关系,促进了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王安石变法实行方田均税法、青苗法等措施调整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5分)

 

2、共同之处:

(1)等级制度(财产等级制度——连坐制,二十等爵制);(2)重视发展经济(发展工商业生产——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废除旧制度(废除债务奴隶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任意2条即可)(3分)

 

不同影响:梭伦改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4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