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史话”之四十四:《为教子而疏财》

 杏坛归客 2015-01-19

 

《为教子而疏财》

            

疏广,字仲翁,汉朝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县)人。对《春秋》很有研究,曾被征聘为博士。汉宣帝刘询在位时,疏广任太子刘奭(shi去声)的太傅,即辅导、辅佐老师;疏广的侄子疏受(字公子),同时任太子少傅,协助太傅教导、辅佐太子。

太傅、“少傅”的职责有二:一是教育太子成人,二是维护太子的地位。实际上,太傅、少傅是一种官职。太傅为一品官,少傅为二品官。

    在太傅、少傅精心教导下,皇太子刘奭进步很快,12岁时就学通了《论语》、《孝经》等这些儒家著作。汉宣帝看到太子的进步,非常高兴,更加赏识疏广、疏受叔侄的才华。

    就在这时侯,疏广要急流勇退。他对侄子疏受说:“我听说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到困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险。现在我们已经位居二千石,官做成了,名声也有了,这样再不离去,恐怕要后悔的。”疏广的意思,侄子疏受心领神会。

    当天,叔侄二人向汉宣帝写了呈文,说年老体衰,想辞官退休回家。皇帝批准了他们的请求。疏广教导、辅佐皇太子五年,兢兢业业,成绩卓著。为了表彰、感激他,宣帝赐给他黄金二十斤,皇太子又赠送黄金五十斤。

疏广德高望重,疏受贤而有才,威望也很高。在他们离开京城时,高级官员、老朋友们设宴东都门外(即长安东部门),依依惜别,为他们饯行。

那天,光送行的就有几百辆车,街道两旁还有许多人,人们都纷纷称赞说:“真是两位贤人!”送行的人中有的还恋恋不舍地掉下眼泪,那情景非常感人。

七十斤黄金,是个不小的数目!人们都猜度着:疏广得到这么多的赏赐,儿孙们可沾光了,这得购买多少房产、土地啊!

然而,对于所得到的丰厚的赏赐,疏广却另有安排。他并没有都带回家,把大部分黄金分送给老朋友、老部下;带回家的一部分,也不打算留给子孙后代。

回到家乡以后,每天设宴,请来远远近近的乡亲,新交旧识的朋友,一起叙友情,拉家常,谈笑风生。这样,一年都快过去了,几乎没有一天断过,他所得到的赏金像流水一样地花销了。可疏广一点儿不心疼,也没有停止花销的意思。

儿孙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也不说给我们留下点儿钱财,不给我们置办点田产?成天只顾宴请外人,怎么就不顾我们呢?

    儿孙们虽有想法,但不敢直接跟疏广去说。于是,儿孙们便托请本家的一位长者去劝说疏广,希望他不要把钱财都给折腾光了,要留下一些给儿孙们置办些产业。

    疏广一听,微微一笑说:

    我虽然老了,可我还没有糊涂到不念及子孙后代的地步。我早就考虑到,就我们家现有的房产、土地,已经足够了。只要儿孙们辛勤劳动,完全可以丰衣足食,达到中等以上的生活水平。如果我要是用这些赏金再给他们多置办家产,这样做表面是在关心爱护他们,可实际上会使他们坐享其成、养尊处优,是在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变得懒惰。

    常言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有才德的人,要是钱财太多了,就会消磨他的意志;愚钝顽鲁的人,要是钱财太多了,就会更加助长他的过错。我多年在外,没有好好培养、教育我的子孙后代,可我也不打算助长他们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过错而引起人们的怨恨。

    再说了,这些钱财是皇帝赐予用来养活我的,我乐于跟我的乡亲邻里、新老朋友共同享受这种恩赐,来度过我的晚年,这不也是很好吗!”

乡亲邻里、新老朋友以及他的子孙们,听了疏广的肺腑之言,都心悦诚服。宋朝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高度称赞疏广说:

“真是有远见卓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