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耳文摘】愚公买山

 昵称14197453 2015-01-20

·费源《群珠集》中有一谜:“愚公买山(四书)费而隐”。经查,“买山”典出《世说新语·排调》:“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支道林,东晋僧人,名遁,时称“支公”、“林公”或“林道人”。深公,竺法深,亦晋僧,字法深,法名道潜,誉称弘道法师。印山,“印”为“卬(‘山’旁‘卬’)”之误,在今浙江嵊州市(原嵊县),晋时属剡县;竺法深即隐居于此。巢由,著名上古隐士巢父、许由之合称。既欲隐居,自当悄悄地,而支遁却托人去买隐居之地,事属张扬,故受到深公“没听说过巢由买了山然后再归隐”的冷嘲热讽。这大概也与当时的“名士风尚”有关吧。后世则以“买山”喻指归隐。如李白诗“巢父将许由,未闻买山隐”(《北山独酌寄韦六》),顾况诗“好鸟共鸣临水树,幽人独欠买山钱”(《送李山人还玉溪》),均可证之。

“愚公”,考诸群籍,古来称此名者凡二。一为《列子·汤问》中立志移山之人。此人因了彼时的政治需要,曾被广泛宣传,故知名度较高。二为见之于《前汉书·古今人表》者。据刘向《说苑·政理》述:“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谷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问:‘何故?’对曰:‘以臣名之。’”用这一“愚公”命名的“愚公谷”,后来借喻为隐居之地。如北周·庾信《小园赋》即云:“名为野人之家,是谓愚公之谷。”而其谷也实有地方,乃在山东临淄县西(见《水经注·淄水》)。前一“愚公”本古代寓言中假托之名,其人则不可徵信,因之只能叫他“移山”,不可能另编造一则寓言让他去“买山”。后一“愚公”虽是史书上有明确记载之人,但他既已有“谷”可隐,何必再花钱作此“买山”之举呢?至若后世又有人号“愚谷”(明李舜臣)、“愚山”(清施闰章)、“公愚”(近人马公愚)者,其概不等于名为“愚公”,且亦未闻有“买山”走终南捷径之事,离题颇远,自无缘吹皱一池春水。

谜底“费而隐”见诸《中庸》第十二章:“君子之道费而隐。”朱熹原释“费”为“用之广也”,“隐”为“体之微也”;句意系指君子之道广大而又精微。截句作底,乃曩昔所悬灯谜中较为常见者,究其原委,亦只文人游戏心理作怪耳。

“费而隐”与谜面扣合,实取“费”作“花费”,“隐”作“隐居”,其别解意义显然存在,谜味也尚称浓郁。问题的关键在于:“愚公”与“买山”已各含“隐居”之意,而单一“买山”又足可稳扣“费而隐”,为何还要把谜面拟成“愚公买山”?这岂非应了那句臭上加臭的俗谚“放屁脱裤子”?当然,话说回来,若果能“升天入地求之遍”,搜检出“愚公买山”的完整故实,或真有专家考证并论断“乾嘉时江南确曾流传过此语”,那么本谜倒是可以上“玉盒子底盖”类的佳谜排行榜,从而增资晋级的——不知此举是否太苛责了我们的前辈谜贤,抑或是笔者既皮囊空空、孤陋寡闻,复又自作多情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