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据实验室】遍地开花见效慢,创意人才是短板

 慈溪全媒体 2015-01-20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无锡“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在2012年,无锡市委市政府曾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意见提出无锡计划在“十二五”期末,将文化产业GDP占比提高至6.4%。
  两年过去了,面临目标截止日期的迫近,无锡文化产业是否做好了交出合格成绩单的准备?无锡华莱坞影视集团总经理施娟一语道破: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创意是重中之重。本期数据新闻实验室将从最新公布的《无锡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4)》入手,和业界一起探寻无锡文化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新兴文化产业有望挤入无锡支柱行业
  2014年是互联网和资本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再造和升级的关键一年,“融合”成为这一年无锡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从科技融合,到金融融合,再到区域融合……创意为文化产业点睛,而融合发展则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无锡积极探索“政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多产业融合,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融合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融合发展成为了无锡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常态。
  以金融行业为例,无锡市第一家文化产业专营银行机构——无锡农村商业银行太湖文化支行在2014年揭牌成立,这也是江苏省内首家文化产业专营银行机构。太湖文化支行通过建立一整套契合文化型中小企业的服务模式,推出动漫网游之星、影视传媒之星等“文企星路”系列产品,全力助推无锡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发展。揭牌当日,无锡农商行太湖文化支行就与江阴传澄制袜有限公司、宜兴中超利永紫砂陶公司、无锡凤凰画材有限公司等5家文化企业进行了首批集中授信签约,授信额度超过2亿元,助力这些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根据报告显示,在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的2012年,无锡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9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为3.9%。而2013年无锡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321.47亿元,比2012年增长8.9%,高于GDP增速2.3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为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虽然要在今年之内实现无锡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由2013年的4%增加到6.4%,文化企业任重而道远。但随着文化行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红利将逐步释放。”长期研究文化产业的无锡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军对新一年文化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6.4%”这个具体数值作为目标,文化学者张鸣年告诉记者,根据经济学业内提法,只要产业增加值超过5%,该产业就可以晋升为无锡市经济支柱行业。“目前,无锡市文化产业正逐步向无锡市支柱行业目标靠近。”
解决板块分散、人才紧缺问题势在必行
  “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无锡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规模效应不够、人才紧缺,特别是创意文化产业还处于培育阶段,这些都是制约无锡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软肋。”张鸣年认为,当下无锡文化产业增速不高的关键问题就是企业和人才太分散,不够集聚。

  截至2013年底,无锡市年产值超5亿元的文化企业有16家;年产值1亿元到5亿元的文化企业有97家;年产值5000万元到1亿元的文化企业有79家;年产值3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文化企业有91家。

  从板块分布来看,目前江阴市共有文化企业2100家,宜兴1700家,滨湖区1337家,城中三区加起来也超一千家,可以说文化企业遍地开花,数量并不少,但文化产业组织形式却呈现出明显的小而散状态,特别是民营企业基本上还处于小规模的经营状态,龙头企业并不多。

  面对上游原创不足、中游生产集聚程度不高、下游营销能力不强的产业链格局,不少专家强调,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支撑,对于文化产业的集聚至关重要。“无锡动漫产业世界有名,人才却只有2万多。特别在数字网络、动画设计等科技含量较高和需要综合性人才的领域,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的引入十分有限,直接导致文化产品质量档次、科技含量不高。”

  针对目前的发展困境,在小而多且不强的众文化公司面前,切实解决板块分散、人才紧缺的实际问题已迫在眉睫,大幅度提高行业集中度可谓是势在必行。

投资大、见效慢,文化创意产业接下来怎么走
  在五爱路上有一家万和公益剧场,于2012年10月成立,是无锡首个民营全公益剧场。这个能容纳120人的多功能剧场,从开创至今,每周免费上演两场提升心智的小话剧或戏曲折子戏,平时则安排各类讲座和培训,从未中断。它的创始人就是江苏万和文化集团董事长谢咏禾,万和公益剧场是谢咏禾关于文化事业构想的一块试验田。

  “文化产业绝不能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否则就会变味。做文化一定要有洞穿岩石般的意志,不能寄希望于短期的利益成果。我所期望的,就是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从而能够积微炭成薪火,给受众带来正面的服务。”这是谢咏禾对于文化产业运作的理解。

  正是这种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特点,让许多想要进入文化行业的企业望而却步。不过在当前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不断向好的大背景下,初具规模的文化产业,俨然已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引领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特别是新兴文化业态发展迅速,与年轻人消费特性紧密相关的电影、游戏、动漫和互联网新媒体等公司业绩增幅位居前列,未来发展潜力仍然很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对内对外贸易总额(主要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上的无锡文化企业已达到39家。按照产业门类来划分,文化制造类企业数量最多,为27家,文化批零企业7家,文化服务企业5家。另外,文化制造企业贸易总额占绝大部分的比重为80.65%,而增加值率较高的文化服务企业的贸易总额占仅为4.02%。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文化产业接下来要走好,核心还是在于创意。”施娟向记者介绍,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华莱坞近年来突破了影视剧的传统拍摄模式,在努力做好基地周边配套服务的同时打造全球影视的资源平台。“未来全球的影视公司包括好莱坞都可以从我们这个平台上找到所需的资源,如拍摄场地、后期技术支持等。无锡很有潜力成为影视业的‘资源池’。”由此可见,未来无锡文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总体方向也应当在整合传统文化产业的基础上,提升文化服务企业的数量和贸易占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