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相对论”5

 钟家台 2015-01-20

“经方相对论”5

高:就是有点浪费药材(没办法,又是一阵笑,绵延很久…)

张:说到浪费药材,有些人拿日本人的用法和中国人的用法做过比较,日本人用的方子非常非常小,类似于咱们的煮散剂,剂量很小,一次吃3g5g,但是他一吃就是三个月、半年,算下来,和咱们中国人常用的三付、五付的剂量相比还要多,所以说,小方子也可以浪费药材,不是说大方子才会浪费药材。(哄堂大笑,老师默默点头…)

继续回到咱们的“汗法“,前面讲的刚开始入手是“发汗而解”,接下来就是“得汗而解”,“得汗”就是说发可以得汗,不发,你把身体的气机调通了也可以得汗,就是说阴阳通自然得汗。接下来你治的病人越多越需要有一些基础理论的修正。第三个阶段叫做“解而汗出”,里面已经出现了阴阳调和了,气机通畅了,经络通达了,汗是在身体健康、症状消失后才会出现的。刚开始从发汗入手到最后讲到广汗法(广汗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最终让这个人达到正常出汗,在这儿多说两句,什么叫正常出汗呢,就是《伤寒论》中桂枝汤原文所讲,“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有三个要点: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遍身”张仲景讲“手足具周”,我们一般是,病人来了,问他,“你出汗怎么样?”“我出汗挺厉害的”,你再问他“你哪儿出汗?”“我脑门儿出汗”,脑门儿是最容易出汗的地方,你再接着问“小腿前面出汗吗?”我们做过小范围的统计,没有一个人小腿前面出汗,这是不是就是说小腿前面不会出汗呢,是不是张仲景说错了,就不可能“手足具周”呢,大家可以关注《中国中医药报》“银屑病与汗”专栏的第33篇或者第34篇,从现代科学角度讲,人是可以达到“遍身微汗”的,这个咱们今天就不细讲了。

记者:我在临床上跟老师出诊时,对第一次印象特别深,我从来没有看过那么严重的皮肤病,我都能感觉到病人的那种痛苦,而且病人整个的状态是特别压抑、低沉的。但是这一个暑假里,我亲眼见证了一部分病人病情逐渐在减轻甚至痊愈。老师您能不能总结一下您是怎么把握病人这么严重的病情,怎么遣方用药的,您常用哪些方子哪些药,能不能更直观的给大家说一下。

张:我还是从“理”上说起,“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临床上很多人往往有误解,说长得越多的,越“重”的,越红的,症状越明显的感觉越难治,我认为,上面这些属于病在三阳,体内有问题应该往外表现,能明白往出走是好的话,症状越明显说明正邪交争越剧烈,正气不弱,正气可以驱邪外出,才会症状重。有的病人的病只有脑门儿上一块儿,我说,这个病难治,为什么,发病越慢,皮损越局限,病情越缠绵的越难治,它属于三阴。

 我和高教授在学术关系比较亲密的,他的学术观点会影响我,我的也在影响他。虽然我是喜欢攻邪,觉得有病就是有邪,能攻邪时首攻邪,但是还有句话叫“正气需保护”,小孙跟我出诊也见过,给病人看的时候,攻怎么攻呢?比如有个病人,是个矿工,在汤药的基础上给他用了大黄蛰虫丸,你们想像一下,一天给他用几丸……10丸?20丸?我们用过一天60丸,一天三次,一次二十丸,但不是一开始就用60丸,是第一次吃一丸,慢慢往上加,吃到什么时候呢?张锡纯说过“药以胜病为能”,吃到觉得有点不舒服,还没有来得及不舒服的时候就需要减了。这样用药比较安全,病人感觉也很踏实,对于加量法,有药味加量,单药加量,整方加量,这个大家感兴趣可以查阅我的书。我想说的是,攻邪一定要把量給足了,量不足的话可能会姑息养奸,把最佳的时机错过了,但一定还要注意“正气需保护”,用的药可以不断的加,但是每次病人来了,首先会问“你精神好不好?”、 “你吃饭好不好?”在对人没问题的基础上我们会加大用药量来治病。

 常用的方药吗?有麻黄类、桂枝类,白虎汤类、大黄类,柴胡类,四逆辈,乌梅丸类,泻心汤类等等,我们只能希望自己多掌握一些方剂,一些方理。但不能指望病人按我们预设的方子来得病,这就是古人说的“不能胸有定见”。

记者:谢谢老师!我跟老师出诊的时候发现,开了方子之后并不是稍加嘱咐就让病人走,而是很注重和病人的交流,您能告诉我们,您一个方子开出之后,取效的关键是什么吗?您和病人交流很多,比如说心理方面,比如说如何用药,比如说还需要注意其他一些方面,我觉得您做的非常全面。

张:因为我治疗的多数是顽固病,难治病。病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急性发病或者说在“三阳”,包括银屑病在内,“三阳”的话七天之内可以解决。三阳的时候,用药治疗效果较快,有时候不用药效果也很快。比如,前两天见了一个小女孩,讲起来说我给她看过病,看过一次病却没有用药,用的什么呢,羊肉汤。那时候快放假了,我说你上学不方便吃药,先吃羊肉,打个底子,有个基础,到了放假以后再来找我,我给你用药调。天天吃羊汤,天天运动,把没有达到“三阳”的全调到“三阳”,使正气足了之后再用药物干预,后来我没见过这个病人,那天讲起来说,就那样就好了。还有一个病人也没有用药,我见他的时候他已经在全国跑了两个多月了,见了我的时候我说我正好有事儿,你先去温泉泡半个月,我回来再给你治,后来这个病人也是“失踪“了,后来回访的时候才知道,他泡过温泉之后就好了。对于这种复杂的病,我们常说要”四多两温度 “,”四多就是:“多晒,多动,适当多穿衣服,适当多吃发物”。发物是我这个学说的一个亮点,很多人说皮肤病不能吃发物,很多病都要禁忌发物,但是我认为,可以用很多阳热药,(国内已经有很多人会用到温法散寒,但是饮食上强调禁忌发物,我觉得药和食是一个协调合作的关系,药可以这样用,食物完全可以这样用。然后,讲到酒,酒是发物里面比较特殊的一类,古人有话说”风为百病之长,酒为百药之长“,所以大家可以去关注酒怎么使用,咱们中医的”医“字,有一种写法,下面就象一个酒壶,所以这么好的一个药现在大家都不去用,多么可惜。在临床上我们建议病人用温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和病人交流的时候,我会问病人,你有治愈这个病的信心没有,如果你觉得这病治不好,你找我干啥。你要是觉得能治好,我们共同合作,治疗的主体是患者而不是医生,这是一点,还有一点是,疾病最终是自愈的而不是治愈的,医生或者药物的作用就是为治疗创造条件、扫清障碍。还有一点可以落实的是体温,大家可以试试,早上起来不要动,测一测体温是多少,我们也做过调查统计,现在很多人的基础温度不超过三十六度五,讲到体温呢,这就又能讲一个自愈的病例,最近有一个保定的小孩找我看病,看完回去的时候淋雨了,开始发烧,第一天三十七度五,第二天三十八度五,第三天四十度了,这个过程中他一直在问我,这个病人是比较幸运的,我建议他不到不得已不要用消炎药,就这么一拖延,给他自己的自愈创造了条件,就没有用药,他脑袋上特别重的,全是肥厚、干燥,裂口,这种情况用药治疗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这么一烧没有更多的药物干扰就好了。还有一个大同的大学生,今年五一的时候他烧到三十九度多,全身的皮疹就都褪了,因为身上难受,他很及时的用了点消炎药,用完后皮疹就起来了。银屑病的学界很多认为感冒引起或者诱发银屑病,但是,经过这一系列的实践后,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感冒误治诱发银屑病》,从表面上看,是上感诱发银屑病,实际上是感冒误治后,把热郁到里面,诱发或加重了银屑病。一定要认清楚,药物和医生对于一个病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很多时候,你的治疗不仅仅是药物的作用。

记者:谢谢老师,其实我在临床上看到的那些病人的时候,其实我心里有种畏惧感,我想问,这些病是什么因素作用形成的,跟遗传有多大的相关性?

张:我在和病人沟通的时候指出很多病是跟遗传没有关系的,西医扩大了遗传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很多病和遗传有关,实际上没有多大关系。每个人都有遗传的疾病易感性,你容易得某种病,但是你可以完全不用过分担心。就像种子和土壤的关系,遗传的是种子,它放在你身体的土壤里,等适合它发芽的时候,它才发芽。有遗传的种子,但是身体的土壤就不让种子发芽,这种情况也是很多见的。这个又讲到我经常说的综合治疗了,你治的是什么,是土壤,是脾胃。治疗的根本是要改善体质,达到根治的目的。

记者:谢谢老师,接下来我要代表中医学院的学生问老师一个问题。因为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跟名师学习的机会,对于我们在校的本科生来说,我们该怎样利用我们在学校的资源,更好地学习中医呢?

高:跟老师学习肯定是个很快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机会可能不是那么多。那接下来我们最主要的就是读书了,当一天医生就得读一天书,除非你不当医生了,或者不存在了。如果你想做个好医生,你家里面一定要有一定量的图书。读的书多了不一定能成为好医生,但读的书少了一定成不了好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