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赴淄矿集团巴彦高勒矿井和双欣矿业公司的学习考察报告(一)

 平安365a 2015-01-20

编者按:近日,集团公司领导带领基层单位及有关部室负责人前往淄矿集团内蒙古巴彦高勒矿井、双欣矿业学习考察。为及时总结学习考察成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扎实推进治亏创效行动,凝聚度危求进的强大正能量,本报分期登载第一、第二考察组撰写的《关于赴淄矿集团巴彦高勒矿井、双欣矿业公司的学习考察报告》文章,以供各单位学习借鉴。

12月15日至17日,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安监局长姚峰带领9个矿井、内蒙能源、人力资源部、生产技术部负责人,前往淄矿集团内蒙古巴彦高勒、双欣矿业学习现代化高效矿井建设经验。整个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先是通过座谈交流和下井参观的方式进行实地学习考察,然后在石场湾煤矿召开座谈会,结合学习谈感悟、理思路。此次学习考察,感到震撼较大、感受较深、收获颇丰,获得了经验、受到了启发、明确了思路,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矿井基本概况

(一)巴彦高勒煤矿

该矿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陶勒镇,由淄矿集团和内蒙古世林投资集团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金15.8亿元,双方出资比例分别为60%和40%。矿井地质储量10.4亿吨,设计可采储量6.36亿吨,共有全部和局部可采煤层8层,主要可采煤层4层。矿井设计产能1000万吨,服务年限43年,煤种为不粘煤为主,另为长焰煤。矿井2011年4月15日破土动工,2014年4月29日实现联合试运转。现有在册人员833人,另外在掘进、洗煤厂、机修、井下安装撤除等环节使用了部分专业化公司人员;在食堂、治安保卫、锅炉房、卫生室等使用了部分社会化服务队伍和人员,共计600人左右。全部从业人员在1500人左右,班子成员8人(其中合作方3人)、矿副总师3人。矿井机构设置为14个,其中区队3个,分别为综采队、综掘队、运搬队;机关设置为“一处、两科、三中心、五部室”,分别为安监处、机电科、通防科、调度中心、后勤服务中心、财务人事部、企业供应部、煤炭运销部、行政办公室、党群办公室。机关工作人员共计58人,全矿副科级以上管理人员32人(不含班子成员)。

(二)双欣矿业公司

该公司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由淄矿集团和内蒙古双欣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金5亿元,双方出资比例分别为55%和45%。矿井地可采储量2.8亿吨,矿井设计产能500万吨,服务年限42年,煤种主要为不粘煤和少数长焰煤,原煤发热量3500大卡左右。矿井2008年11月6日破土动工,2011年5月实现联合试运转,2012年3月正式移交生产。现有在册人员513人,洗选厂、机修厂以及物业后勤等使用外部专业化、社会化公司人员200人左右。全部从业人员700多人,班子成员7人,矿副总师5人。矿井机构设置为“563”格局,共有14个科级单位。“5”即五个三部一室一中心:经营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后勤服务部、党政办公室、调度指挥中心;“6”即一采两掘三辅助:综采队、掘锚队、综掘队、机运部、通防部、安监处;“3”即三个地面单位:设备材料管控科、煤炭运销科、选煤厂。机关工作人员49人,全矿副科级以上人员67人(不含班子成员)。

二、感悟和收获

近几年来,淄矿集团积极创新办企理念,坚持走建设现代化“轻型大矿”的新路子,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让所有参加学习者耳目一新、感触较大。总结淄矿两个单位的办企理念和经验,集中体现在“轻资产、精用工、市场化、高效率”四个方面。通过此次学习,获得了很好的启发和收获,可以用“242”进行概括。“2”就是让大家彻底颠覆了两个传统理念;“4”就是获取了四条宝贵经验;“2”就是让所有学习者达成了两个共识。

(一)颠覆了两个传统理念

——资产多、人员多就是大矿的理念被彻底颠覆。相比淄矿集团两个单位的资产和人员规模,目前新矿集团很多矿井的资产和人员规模都比较庞大,让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负重前行,不仅直接影响了效益的提高,还为企业推行各项改革增添了较大阻力,可谓苦不堪言。而淄矿集团以较小的资产规模和用工数量,却创出了人均万吨的原煤生产新纪录,在市场形势严峻,自身竞争优势并不优越的情况下实现了利润最大化,这让大家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以规模论英雄,不以人多论贡献”。

——煤矿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观念被彻底颠覆。以往的观念认为,煤矿就是用人多、效率低、技术含量低,所以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由于担心人员不够用,设置了门类齐全的机构和部门,配备了为数众多的人员,使企业逐渐陷入“大而全”、“小而全”的不良局面,企业为此付出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支出,同时耗费了较大的人员管理精力,负担非常沉重。反观淄矿集团,他们提出了“宁花百万上设备,不花十万招一人”的理念,凡是能用装备和技术手段替代人员的,坚决上装备、用技术,节约了大量用工,使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轻装上阵、身轻体健。

(二)获取了四条宝贵经验

此次学习淄矿集团办企经验的精髓,就是“轻资产、精用工、市场化、高效率”四大方面,这也是新矿集团所有矿井特别是新建矿井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1.轻资产。在资产投入方面,淄矿人的理念是“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成本”,大做资产瘦身文章,实现了轻资产运行的目的。具体操作中:一是设备投入的目标非常明确。该投的设备从不吝啬投入,因为它的科学投入决定着人员的少投入;不该投的设备严格把关论证,绝不投入一件无效设备,避免了设备规模的无序膨胀。二是基建设计方案保证最优化。对已经确定的基建设计方案,还要进行多次的分析和优化,逐步剔除不合理项目,实现投入最小化。三是设备选择上最节约。在设备购置和使用上,能修旧利废的绝不购置新的,能使用国产的绝不使用进口的。四是设备维修针对性强。设备在维修前定项目、定价格、定要求,实现“维修项目清单化”、“维修价格协议化”,节约大量维修费用,也减少了大量不必要增资。五是利用外部设备办自己的事。一些外委服务项目,由承包方自带设备,不仅减少了设备投入,还可以省却设备折旧的提取。

2.精用工。淄矿集团的精用工,主要特点就是“用人少,均量高”、“小机关,大服务”。在具体操作中,不仅依靠设备替人、技术换人实现减人,重点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做法:一是实行辅助专业化。将井下非核心业务的辅助环节的业务和服务如设备安装撤除、物料运输,包括选煤加工等,委托给社会上专业化队伍承担,工作完成后可随时清退,减少了在册人员数量。二是实行后勤社会化。将地面的后勤物业,全部通过竞标产生的方式,委托社会化物业公司承担,通过招标比价,最大限度降低服务价格。三是管理层次少。两个矿的管理层次非常简约,在“大部室、大工区制”的框架下,形成了一人多职,一职多能的管理特点。科长、区队长大都由总师担任;多个部门和职能合并到一个部门,由一个部门领导管理,且很少设副科级岗位;推行了“以科带区”的组织模式,让机电科直接管理机电工区,机电科长兼职机电区长,通防科长兼职通防区长,调度室主任兼管回采工作,副主任监管掘进工作等,节约了大量领导职数和用人。四、劳动组织活。由于用人少,采掘人员如果按正常的休班制度休班,将势必影响生产进度。为此,两个矿实行了集中休班的方式,在不影响生产计划的前提下合理确定集中休假时间,休假结束后集中力量进行生产,不仅保证了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还保证了出勤率和生产工作的高效进行。五是人均概念根深蒂固。在企业管理中,淄矿集团将人均指标引入到考核体系中,人均产量、人均收入、人均资产等指标成为最基本的考核指标,坚持按“减人不减资,增人不增资”、“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区队干部的收入严格按区队在籍人员的倍数计发等原则考核,长期下来一些科室和区队要求增加人员的想法,自然而然地被打消了,实现了从“要人”到主动“交人”的转变,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

3.市场化。通过学习让我们认识到,淄矿集团的市场化是真正做精、做细、做实的,是真正落地的。这体现在外部市场化和内部市场化两个方面。在外部市场化方面,将非核心业务环节和项目在实行外包的过程中,一律实行招投标,实行“比服务质量”、“比服务价格”,完全用市场机制说话,将外部的优质服务引入到企业内部。在内部市场化方面,一是在科学测算吨煤单价的基础上,从生产源头开始进行内部服务的层层结算,建立了“公司、分口、区队、班组、岗位”五大市场主体和四级核算体系,各级体系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完全依靠服务和价格作为引导。由此,员工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便得到了充分调动。二是利用市场化消灭以往后勤物业无偿服务的做法。将食堂就餐、住宿、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服洗涤、用电等制定了收费标准,谁享受服务谁付费,并统一制定收费标准,增强了职工的节约意识。三是建立健全内部市场管理机制。成立内部市场管理委员会,行使内部市场运行监督、价格管理等智能,保证了内部市场的规范运作。

4.高效率。淄矿集团的“高效率”理念,与日常所说的“效率高”具有本质的区别。通常的“效率高”,反映的是工作的效果和特点,而淄矿提出的“高效率”,是对每一项工作的要求和考核。一是建设高效率。淄矿集团利用高效率理念组织基建矿井建设,使巴彦高勒和双欣两个矿井都在3年左右的时间投产。矿井早一日投产,就可以在抢占市场先机方面抓住主动权,就可以早一天创造效益,缩短投资回收周期。二是生产高效率。淄矿的生产高效率,主要依靠高效设备的配备上。因此,在设备投入上舍得花钱,依靠高效设备,提高单产单进水平,保证辅助环节的畅通,整个矿井的生产效率便得以保证。三是依靠精用工保证高效率。淄矿精干用工配备,利用“用人最小化,产量最大化”的做法,保证了人均高效率。其中,巴彦高勒一个采煤队72人,可创造年产700万吨的产量,人均达到了10万吨,杨家村的掘锚队52人,月单进达1000米以上;综掘队78人,单头月进尺700米以上。

(三)达成了两个共识

在感受了淄矿集团先进办矿经验和淄矿人勇于奉献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座谈会的讨论交流,大家达成了两个共识:

一是要牢固树立分忧意识,敢于担当。目前,我们企业正经受着来自市场低迷、资金不足、新区开发不畅等各种不利因素困扰和考验,从山东能源到新矿集团直至下属各级单位,都面临着来自企业内外部的双重压力,担子异常沉重。突破困境、创新发展也是企业各级领导矢志不移的决心和目标。因此,在这样特殊时期,企业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清醒认识和把握当前形势,用积极的态度和措施,破解企业发展中的种种压力;都要牢固树立压力分担意识,对上理解领导的压力和苦衷,主动分担压力。对下,为职工群众着想,主动承担压力。只有这样,才能逐级化解压力,实现难中求进。

二是要彻底克服固步自封的自满意识。新矿集团在发展史上曾经创造了不少的辉煌,也形成了许多值得骄傲的管理经验,但很多已成为过去甚至不合时宜。特别是学习了先进矿井的管理经验,让我们看到了差距,找到了不足,需要我们知耻后勇、奋起直追,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依靠科学、规范的管理,实现企业的优质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