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繁花》插图与消逝的上海记忆……| 金宇澄

 真友书屋 2015-01-20

长篇小说《繁花》的作者金宇澄


《繁花》插图与消逝的上海记忆……}金宇澄

文/图:金宇澄

1,【皋兰路房顶】

《繁花》:阿宝十岁,邻居蓓蒂六岁。两个人从假三层爬上屋顶,瓦片温热,眼里是半个卢湾区,前面香山路,东面复兴公园,东面偏北,看见祖父独幢洋房一角,西面后方,皋兰路尼古拉斯东正教堂,三十年代俄侨建立,据说是纪念苏维埃处决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打雷闪电阶段,阴森可惧,太阳底下,比较养眼。蓓蒂拉紧阿宝,小身体靠紧,头发飞舞。东南风一劲,听见黄浦江船鸣,圆号宽广的呜呜声,抚慰少年人胸怀。


2,【国泰电影院】

国泰电影院买票队伍,顺锦江饭店的街廊朝北排开,该廊现已辟为店面。1961年,少数头轮电影院有冷气,“上海电影院”是三轮影院,以纸扇消暑。

一般小说的插图都由画家担任,倾向于装饰元素,而小说作者的自绘兴趣,往往更个人化,在于我,既然表现城市的现实,不能如小说或电视剧虚构比如“临海市”等等莫须有地名,人物走动的地理路径,是极有对照意味的表现,此外,因为书写之局限,一般文字难以表达的内容,用图(含地图)解释等等,是一种自然的理由。

一万字恐怕都不明白,我想让任何地域的读者看明白,借代画图是可行的,典型的上海民居,老理发店样子,楼上邻居关系,都更有趣,包括弄堂靠马路俗称的“街面房子”,“春香家”这幅就是,南面开门临路,这种居住样式在过去上海非常有代表性。

3,【春香家】

1970年代中期,春香有这样的婚房,摆设,已算上海弄堂里的殷实人家了。


4,【瑞金路长乐路变迁】

历史初稿,画笔代替伟大的相机镜头,记录了这个街角四十年的戏剧性变迁。

p138页一幅三联图,是重点强调建筑物(上海瑞金路长乐路口)的变迁,查上海历史照片,没有这个记录。

上中下三幅,主体是同一个中学,名称和环境却变得都不一样了,“1963年”表示在1963年它是“建春女子中学”,是女中、女校。等我1965年就读,它已改名“长乐初级中学”,男女生已招了一届,当时记得初一、初二、初三年级集合,初三年级的队列还是一律的女生大姐姐。按图所示,校北面有一天主教堂“君王堂”,租界时期它只接纳高级西人,国人不能进去礼拜,完全是洋人教堂。

到“1967”,就是第二幅图,是我亲眼看到这座教堂被捣毁,里面的神像(天主教堂都有圣徒像)穿的是真绸缎衣服,其时已弃于垃圾堆;1967年,“君王堂”内部被铲平,然后在这地方建立起一座塑料布与竹架构成的工棚,上海油画雕塑院制造领袖像的场所(之后知道,陈逸飞等一代文革画家也活动于此),工棚非常高大,我在学校房顶上面画了两个小人,其中一个就是我,当时就是在学校楼顶上,观看北面这个工棚,感觉它像导弹发射场一样,里面高耸一尊毛泽东立像,围有脚手架,可能是塑完之后翻铸模所做的石膏稿或水泥像?做出之后再分割?但看它有一种整体性,所以书里说,一个旧偶像倒下去,再来一个新的,人物私下讲了违禁的话,“敲掉一尊,再建一尊。”

最下一幅,2000年,长乐中学已被路对面的名校,上海向明中学合并,成为分校,北面的那块地皮,已建成一座知名上海的“新锦江大酒店”,隶属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

文革后落实宗教政策,“君王堂”重建,这是我偶然发现的,它已改址到巨鹿路、茂名路的转角,属于某大楼的一部分,非常不起眼。因此我在《繁花》地图(90页),做了“君王堂”原址和现址的说明,使得这部小说除了内文,两幅插图提到了这座小教堂的变迁,对于我的记忆来讲,是因为这座教堂曾那样的漂亮,但已彻底消失了,必须记录下来,如今已无人记得还有这样一件旧事,图画比照相更灵活,更说明问题,三图对比,出现一种特别的味道——我们记录上海的文本很多,但这样连写代画的式样,绝非是私人行为,可拼接这一段小历史,即便它失去照片的记载,这些图文没有被淹没,还可以说话,上海历史档案馆有这个记录吗?

5,【卢湾区地图】

据记忆所画,1960---2000年上海卢湾区局部,含租界部分路名及其他。2011年,卢湾区与黄浦区合并,此名成为历史。

6,【邮票】

物质匮乏年代的梦幻邮票。

74页的“中国邮票”,这图草稿的小朋友蓓蒂,戴红领巾,到1962年时,这小姑娘谈到很多她想吃的东西,也喜欢收藏邮票,可惜这两类东西当年都非常缺,是如今难以想象的一种缺乏,所以把它画出来,也觉得她戴红领巾不好看,因为她从没有谈到这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她这方面不敏感,属于“资产阶级”的一种小姑娘,然后就画成了这样子。

我没正式学过画,以前下乡跟朋友写信,难以表达就画在信里,比如北方的火炕,火墙,信里写不清楚。《繁花》这些图,大部分也因为是文字难以说明白,“文革”初年穿什么最时髦,弄堂房子结构,三层楼,底下理发店,一些地图,一些指南,几万字也写不明白,起一个说明的作用。

7,【文革时髦细节】

小朋友又问,这傻男人,干什么的?我答:这都是当年很精干的人呢,图为革命运动的积极分子,体育教练或者教工,1967年,皮鞋为凤毛麟角,普通时尚男女,是以田径鞋,乒乓鞋为上品,沪产回力篮球鞋为上上品,北方直到1972年,上海产的“回力”篮球鞋,仍属于稀罕之物,鞋带则容易买到。

8,【小毛家】

典型上海老弄堂,无天井,无抽水马桶,基本是周璇与赵丹说笑挂鸟笼的背景。1990年,市面出现粉碎式马桶,底部装一粉碎器,一切可以打碎,冲入下水管道,重点销售对象,就是这类民居的人们。

9,【南京西路以北地图】

记忆地图之压缩版。我已忘了80年代“大都会”舞厅的模样了,我记得附近有一家书场,有花圃,靠南京西路的转角,现在的伊势丹百货位置,是一家我常去的旧书店。

10,【沪西地图】

七十年代沪西局部,按记忆所画。所有工厂,现已经拆除殆尽。

一户人家被“革命”前夜,财产已剥夺干净。这家老人说,天井下藏着一大缸,是一缸银元宝,明天群众就要占据这个大房子,今晚他们就挖,没想到挖出的不是元宝,是一缸蛇,意思是人走了霉运,黄金会变成铜,倒了大霉是财宝变成一缸蛇了。这故事实际是祖母跟我讲的。《繁花》出版在蛇年,画一幅留念。

11,【蛇】

本书出版是2013年,蛇年,画蛇忆旧。

12,【上海中心城区简图】

本书所述的人与事,座落于这座城市版图的大致方位。沪杭铁道现已经改为轻轨。无比例尺。

13,【石担】

可增加应景物品(除常规武器外)计有:各类徽章,纸质高帽,麻绳,语录,袖章,铜头皮带,军用书包,水壶,大瓶墨汁,毛笔,排笔,浆糊桶,竹梯,锣鼓响器,旗帜,广播喇叭,手提电喇叭,蜡纸,刻蜡纸钢笔、钢板,手提油墨印刷机等。静物画家,可考虑这类宏大题材。”

14,【日本妹妹】

我一个小朋友说,这四个女人的发型穿戴,怎会是婚服等等古早式样?我知道,这不合战后特征,此画只为了一句“借种”的传言,表达以“贬日”为满足的某种情绪。

15,【钢琴】

任何大革命,即财产大转移,时称“远东最大旧货店”,上海淮海路国营旧货商店,开门迎来千年难得的寄售旺季,据说常有盗贼匿于橱柜,乘夜窃物,店方养一狼狗,务必每夜巡逻。

16,【汽水扳手】

式样相当多,包括孙悟空,铁扇公主,阿飞,熊猫,鹿,嫦娥飞天等等,网上查不到这项民间收藏,当年的草根创意,富含机械金工手段,表面或饰有暗影装饰,如金属压花,滚花,铲花等等,手法精湛,拙笔实难表现于万一。

17,【曹杨工人新村】

1950年代建造的工人新村,上海称“两万户”,以实际户数得名,一说是仿自苏联集体农庄式样,或苏联专家直接参与设计。难怪小阿姨讲,这种马桶板,又重又臭,是“罗宋瘪三”搞的名堂。现已基本拆除。

18,【听书】

楼下是说书的,听书的,楼上的情况,不清楚,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19,【黎老师家】

桃花赋在,凤箫谁续。

张爱玲说《海上花列传》“特点是极度经济,读着像剧本,只有对白与少量动作。暗写、白描,又都轻描淡写不落痕迹,织成一般人的生活的质地。”这些‘特点’在《繁花》中都有,却不那么‘经济’。且不说对白,如程德培归纳的‘我讲你讲他讲,闲聊对聊神聊’,话里套话,形式繁复得多。有一点张氏未言及,即《海上花列传》里的地貌细节,是增强‘在地感’的重要手段。长三堂子散布于四马路上各条弄堂,小说逐时逐日地描写嫖客们寻花问柳,从宝善街到棋盘街,流连往返于尚仁里、公阳里、会兴里等地名一一交代不厌其详,以四马路为中心,走红的长三喜欢招摇过市,雇一辆西洋马车,出四马路,在外滩绕个弯,由南京路直至张园,方圆不过‘十里洋场’。这方面《繁花》可说是得其真传,更发挥得淋漓尽致,描写某日某人从什么路到什么路,甚至乘哪路电车公车,作者还自画四张地图,将各区路名一一标出。

——陈建华

20,【码头猫】

文中提到一动不动的江鸥,我始终找不准位置,该画在哪里才好,最后就这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