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粳米:加工利润相对低迷“旺季不旺”

 haosunzhe 2015-01-21

  产区粳米价格走强旺季难旺

  距春节仅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酿酒、年糕等行业大米需求亦开始增长。同时米厂将在节日前夕停机检修加工设备,春节期间销区站台装卸工人也将放假。为满足节日消费,近来广州、杭州、北京、昆明等地商家备货意愿回升,带动产区粳米价格走强。

  但受国家限制“三公消费”影响,节前机关集中团购福利现象已经鲜见。广大居民作为市场消费的主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采购方式也多以随用随买为主,早年节前集中采购的现象已不再出现,市场“旺季不旺”特征较为突出。

  米厂加工利润不佳开机率低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大米价格虽有所上涨,但水稻价格同步走强,令加工效益并未改善。如南通市如皋地区粳米出厂价4060元/吨,油糠批发1900元/吨,稻壳500元/吨,出米率71%的粳稻到厂价3060元/吨,理论加工利润≈4060-(3060-381+131.15)/0.71≈102元/吨,较上周基本持平。此时中小米企业库存消化将尽,只得提价收购水稻。但大米价格又续涨乏力,导致苏皖产区米厂开机率要低于上周。

  对于地处铁路货运线路末端的黑龙江省而言,局部加工利润甚至下降。

  如建三江为例,当地部分加工企业圆粒米出厂价为4260元/吨,周比虽上涨20元/吨,但圆粒水稻到厂价3120元/吨,周比涨幅近40元/吨。该厂油糠出厂价1780元/吨,大碎米2940元/吨,理论加工利润≈4260-(3120-369.8+131.37)/0.685≈53元/吨,相比上周下降10元/吨。

  东北产区离主要销区运距较远运费高企,到货成本也要明显大于苏皖产区,近期销区粳米成交仍以江苏米占据主导,东北米厂整体开机率虽有所恢复,但部分产区开机率仍低于30%,益海嘉里、中粮、华润等集团企业均以停收或放慢收购速度。

  水稻托市力度加大价格居高

  托市政策市推高米厂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据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截至1月10日,黑龙江、江苏、安徽、吉林、辽宁、河南等主产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4产粳稻334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22万吨。其中政策性收购量1496万吨,占到收购总量的45%,近半数粳稻已被国储收购入库。

  而在1月11日至1月15日当周,全国各承储库点收购托市粳稻77.92万吨,较前五日收购量下降13.83万吨或15.07%。虽然近一周来,粮库停收现象增加令托市进度出现放慢。但据相关部门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全国累积托市粳稻收购数量已达1574.30万吨,超出去年同期400万吨以上。

  虽然江苏、安徽、河南托市收购截至日期为1月31日,即将于本月底落下帷幕,但因东北三省保护价收购将执行至3月31日,考虑到黑龙江省托市收购量要占到全国粳稻托市总量的80%以上,短期保护价政策仍将给予稻价坚挺支撑,受此影响,米厂生产成本恐难下降。

  一号文件即将公布保护价难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或将于1月底公布,目前文件已在内部下发。按以往惯例,每年一号文件都是1月中下旬至2月初公布。近年来粳稻保护价持续上调,已从08年的0.82元/斤上调至1.55元/斤,累积涨幅达89.02%,令国内外大米价差逐步拉大。同时2013/14、14/15年度托市收购量屡创新高,但国储拍卖却不甚顺利,目前储备陈稻库存已处高位,预计2015年水稻保护价再度上调的可能性偏低。由于2015年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已经公布,仍为1.18元/斤较2014年持平。而正在执行的玉米的临储收购价也未进一步上调。预计国标三等粳稻保护价可能仍以1.55元/斤为主。

  大米作为中国人的口粮,是维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品种,因此为维持农民种植积极性,近两年内将托市政策改为大豆、棉花的价格补贴形式的可能性极低,预计在新年度托市政策在仍将推高新产稻谷价格,进而令广大米厂面临成本压力。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粳稻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