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VV美丽人生正无限VV 2015-01-21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2013-06-14 12:17:35) 转载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中国园林博物馆于2013年4月底建成对外开放,选址位于鹰山脚下、永定河畔,占地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950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20685平方米,室外展园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开馆时展出藏品2350件。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中国园林博物馆无疑是园博园中标志性的建筑,是收藏园林历史文物、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园林艺术魅力、研究园林价值的国际园林文化中心,从设计之初就要把它建成全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融历史与未来、古典与现代、继承与创新,填补我国没有国家级园林博物馆的空白。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中国园林博物馆规划设计方案选用了组群建筑方式,主体建筑平正、大方、整体性强,整体建筑注重表达园林空间自由灵动与博物馆功能需求的融合,注重展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少数民族园林等多种园林类型,形成了平稳周正、藏风聚气的山水骨架格局,体现了园博馆到园博园、城市到自然、现代到传统的过渡。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博物馆的主体博物馆设计将“建筑为纸园林为画”作为理念,在将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建筑功能结合的过程中,通过轴线、院落、天际线、色彩四个方面展示设计特色。主体博物馆利用轴线控制建筑总体布局,院落是主体博物馆内部的室内展园及景观空间,采用“前殿后苑”传统布局方式,穿插于建筑整体之间,将园林与建筑内部相互连接。天际线是指主体博物馆屋顶,勾勒出风格突出的建筑天际线,也是对北京地域性天际线的一种呼应。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而色彩将加深体现建筑的属性和性格,主体博物馆提取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中的经典色彩,并运用现代材料呈现。主屋顶的金色体现北京的皇家园林的地域性特征,而江南则以灰白为主。最大特点是“漂浮的屋顶,消失的外墙”,金色屋顶效仿了皇家建筑群组屋顶结构,消隐通透的外墙构建了博物馆内外的空间联系和视觉沟通。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博物馆分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展示区,其中,室内展园占地3000余平方米,以江南园林为主,展示南方园林的清丽秀美。室外展区包括山地园林、平地园林、水景园林,展示北方园林的恢宏气魄。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这些园林方案的选择,是经过国家院士等专家反复审核后,才最终确定的。在南方园林的设计过程中,他们还请当地的设计大师监督把关,力争呈现出原汁原味的园林。这些园林的施工,不仅植物全部产自原地,连铺地面的石头都是原装的。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中国园林博物馆设置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设置6个固定展厅和4个临时展厅:以中国古代园林厅、中国近现代园林厅构成基本陈列;以中国园林文化厅、中国造园技艺厅、世界名园博览厅、园林互动体验厅构成专题陈列;以临时展厅展示国内外园林文化和艺术精品。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中国园林博物馆以室内展陈为主,以室外展园和室内庭院为辅,三者相互穿插、渗透,成为一个展陈整体;在采用传统展陈手段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的现代化展陈手段,突出具有季相变化和空间艺术特征、体验式的园林展品,彰显园林博物馆的展陈特色,达到博物馆展陈与园林环境相融合的效果。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园博馆室内原比例再建了3处“南方私家园林”,即:苏州“畅园”、扬州“片石山房”以及岭南“余荫山房”;在园博馆室外,依地形、因地制宜地再建了3处“北方山水园林”,即:山地园林“染霞山房”、平地园林“半亩轩榭”和水景园林“塔影别院”。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圆明园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硅化木巨型化石、“前程似锦”植物生态墙,可以说是园博馆内的三大“镇馆之宝”。进入园博馆,首先看见的是主馆中央大厅内的巨幅“圆明园”实景沙盘。其由上海雕刻大师阚三喜历时10余年创作,按盛时的圆明园以1:150的比例制作完成。在盛景的两侧分列的是12兽首的仿制品,参观的游人大多寻找着与自己相应的属相合影。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作品长18米,宽14米,有大小各异的山250座,各类建筑近2000座,各式桥梁180座,各式树木10000棵,各类人物3000个。更神奇的是,沙盘上的水法中,粗细仅有头发丝二分之一的水嘴能喷出喷泉,而部分建筑的门窗都能进行关合。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盛景的北侧是一座古建连廊,雕梁画栋,不但可以欣赏,连廊下还可以供游人休息。在连廊与盛景之间,还有六只金鱼荷花大木海。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乾隆皇帝亲自题名的太湖奇石“青莲朵”,也从中山公园借调至此。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沙盘的南侧是一面巨大的生态墙,设计原型为富春山水画,是利用墙壁栽种绿植营造的垂直绿化景观。此“画卷”长28.4米,高9.8米,用到黄金葛、黑金刚、玉龙草等十余种近2万株植物,力求通过数十种植物不同的色彩、质感,展现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渔舟的春山美景,是目前我国室内应用最大的一件作品。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移步向南是馆藏的最大硅化木,其产于新疆奇台,化石长达38米,根部直径达2米,是当今极为罕见的巨型化石。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中国古代园林厅以“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为主题,以史为纲,系统介绍三千多年来中国园林的生成、转折、繁盛、成熟和成就,面积达1670平方米,包括5个复原场景、6个沙盘模型、4个数字成像、472件精选展品。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展厅局部再现了我国古代的景点历史名园,包括我国现存最早的宫苑园林基址实物遗存“西汉时期南越国宫殿御苑”、唐代文人园林“白居易履道坊宅园”。重点展品有反映中国园林起源时期特点的实物“刖人守囿车”和“囿人陶俑”,也有唐代石槽线刻画“春苑捣练图”等。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中国近现代园林厅以“传承创新 宜居和谐”为主题,展示了中国近现代园林的辉煌发展历程,分中国近代园林和现代园林两部分。展厅面积1505平方米,共7个场景、4个沙盘、13个数字成像和300件精选展品。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观众在这里可以看到清代农事试验场开放、无锡梅园等主题场景。重点展品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题词“绿化祖国”手稿、陈毅手书盆景展题词、我国最早的国家级园林行业期刊《中国园林》创刊号等。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中国园林文化厅以“文心筑圃 诗情画境”为主题,系统展示中国园林与传统哲学、文学、书画、戏剧音乐等之间的相互影响,表现中国园林的多元功能、文化内涵及其文化影响力。展厅面积805平方米,包括5个场景、2个沙盘、1个数字成像和157件精选展品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设置园林中听琴、经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昆曲《牡丹亭》等不同主题的场景。重点展品包括反映宋代帝王园居生活的名画宋徽宗《听琴图》、园林主题图案的明代青花瓷盘以及反映清代文人园居生活的《西溪梅竹山庄图题咏》。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中国造园技艺厅以“师法自然 巧夺天工”为主题,主要介绍园林造景立意和技法、园林基本要素和传统造园流程等。展厅面积640平方米,通过8个场景、1个沙盘、1个数字成像和74件精选实物展品,展示中国传统园林的精湛造园技艺。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展厅内通过叠山、理水、花木配置、园林建筑等一组大型场景系统展示中国园林的造园技法,以一组模型沙盘讲解中国园林的造园流程。重点展品包括“明代太湖石立峰”、“紫檀木园林建筑模型”等。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世界名园博览厅以“名园揽胜、海外撷珍”为主题,以欧洲园林、亚太地区及非洲园林、美洲园林三个部分构成展览主线,展示22个国家和地区的经典名园。展厅面积650平方米,设置3个场景、11个沙盘、3个数字成像和11件精选展品。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场景包括典型的欧洲规则式园林“法国凡尔赛宫苑”和具有东亚园林风格特征的“日本枯山水庭院”等,通过沙盘再现伊斯兰园林风格的“印度泰姬陵”等。重点展品包括“古波斯挂毯”、以德国无忧宫“中国茶亭”为主题的邮品、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果实“海椰子”等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园林互动体验厅以“科普互动 体验园林”为主题,突出科普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体验造园技艺,普及园林知识。包括中国园林畅游、园林体验互动两部分,展厅面积650平方米。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参观者可以通过数字沙盘和4D巨幕影院畅游园林,还可以通过互动式的花木配置、园林建筑营造、叠山理水等项目体验园林乐重点展品包括造园工具“铜质鲁班尺”、园林中的陈设物品“雕花石鼓墩”等。

中国园林博物馆之展厅篇

我的更多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