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园林博物馆: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室内展馆引人驻足,室外展园令人流连(上)

 心尧九十八谈 2022-08-16 发布于北京

第326篇

【心尧爱北京】

中国园林博物馆开馆已经近十年了,是中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 

路过几次,却还是第一次进来参观。本以为半天时间足够,参观完的感受是:下次要一整天!

但是,提醒大家尽量避开暑期,太多夏令营的孩子了。观展体验并不好,环境嘈杂,追跑打闹,带队的老师就在一旁玩儿手机。可能孩子们也不喜欢这些,很快就走了。

这座博物馆的体量够大,馆藏够多(虽然很多是复制品),由主体建筑、室内展园与室外展区三部分组成。

其中主体建筑包含共两层九个展室;室内展园包括余荫山房畅园片石山房三个展区;室外展区则由塔影别苑、染霞山房、半亩轩榭三处北方园林组成。

(图片来源于园方公众平台)

一半古典,一半现代的园区建筑,在阳光下交相辉映,很难说谁更适合这片蓝天。

好么,我们光是在室外展区就用了将近一个小时,之后参观中国古代园林展厅又用了一个多小时,参观几个临展一个多小时…… 逛博物馆真是件力气活儿。

担心闭馆时间,有几个展厅看得不是很仔细,匆匆转一圈就离开了。下次,下次一定安排充足的时间再来,看个仔细,看个够。

观展之行的上篇先从室外展园和几个临展开始吧,因为常设展览会一直在那儿,临展的话过一阵儿就该撤换新的啦。

壹 · 室外景观区

1. 半亩轩榭

半亩轩榭是园林博物馆室外景观区的重要景观,取清代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半亩园云荫堂庭院为范本复原建造。

半亩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位于京城弓弦胡同(今黄米胡同)内,现已不存。

传说半亩园为清初造园家李渔所建,园中的叠石假山被誉为“京城之冠”。

这座室外展园再现了云荫堂庭院当年的景色,建有玲珑池馆、留客亭等景观。使建筑与水体、山石相互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小中见大”的造园手法。

2. 染霞山房

染霞山房集中再现了北方多个著名古典园林的景观。例如承德避暑山庄的山近轩、梨花伴月,颐和园的赅春园等。

这座展园集中运用了各种传统山地造园技巧,在建筑布局、地形处理、山石步道、植物配置等方面,充分展示了空旷与幽深相结合的北方山地园林艺术的特征。

上山的途中会路过几处小平台,休憩之余可以眺望远景。立秋之后的北京有了它显著的特点:早晚凉爽,中午暴晒。

这样的天气来游览中国园林博物馆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即便在室外,也能找到绿树成荫的地方躲避热浪,看着有些树叶已经开始渐渐变红变黄,宣告着真正的秋天已经开始慢慢走近我们了。

3. 塔影别苑

我们没过去,只在水边拍了两张塔,就往山上走了。

室外区域里有很多植被,园方很贴心地放置了标牌和简介,有些直接扫描二维码就能听到讲解,非常不错,可以认识许多植物。

这是七叶树,在中国北方的寺庙中大量种植。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80岁高龄时安详右卧,涅槃于娑罗双树间。因此娑罗树被视为佛教圣树。

由于中国北方不生长娑罗树,故北方寺庙中多以七叶树或银杏代替。例如北京的大觉寺、卧佛寺、潭柘寺、灵光寺、香界寺等均有种植,作为对佛祖的纪念。

这是木瓜,正开着淡黄色的小花。落叶小乔木,庭院观赏,果实有色有香,古代常作祭祀贡品。

《诗经》中有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的诗句,表现了古代有以木瓜、桃、李等瓜果作为定情信物的风俗。

这满枝看似普通的绿叶植物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唐棣。蔷薇科小乔木,开花时花穗下垂,花瓣细长,白色而有芳香。唐棣不是棠棣哟~

贰 · 室内临展

1.《四时闲居 · 清供真趣》

【清供】,是指清雅的供品,始于秦汉。最初是古人在传统节日或祭祀时摆放的清果、鲜花等供品,唐宋时期逐渐演变为可供赏玩的各种清雅之物。明清时期进入清供文化的兴盛期。

清供可分为“有名之供”和“无名之供”——

“有名之供”按节日分有岁朝清供、端阳清供、中秋清供等;按礼俗分有寿诞清供、婚喜清供等。

(清乾隆 | 青花博古图盘)

(清雍正 | 粉彩博古纹盘)

“无名清供”则是在非节日之时,在桌案上随心摆上几样风雅的物什,取其清雅之意。

我们可以从历代书画、古籍、器物中窥见古人的清供习俗和岁时文化,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于日常细节中见品质。也能认识到古人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是如此和谐统一,丰富饱满。

这个临展延长至今年的10月9日,感兴趣的大伙儿不妨来看看呀。

2.《锦色——传统建筑彩画技艺展》

来园林博物馆之前,最满心期待的就是这个彩画技艺展。

去年整理的那套袁志伟老师的《中国传统建筑课程笔记》中,就有专门的一节讲述建筑彩画。(详情请点击《传统建筑彩画》

(入口处“地仗”工艺分层展示教具)

在观展中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重新梳理、再次巩固,同时也能够掌握新的知识点和更多细节。

这次的展览主要集中展示了彩画中蕴藏的自然之趣,“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论语·公冶长》中记载 “山节藻棁”,藻棁(zhuō)即绘有彩画的梁上短柱。由此可知,早在春秋时期,先人就已经在抬梁式木构建筑上施以彩画。

后来,人们用“雕梁画栋”来形容中国传统建筑这一独特的装饰艺术。

精致华美的彩画给宏大巍峨的建筑平添了几分色。彩画是木构建筑对抗风雨的第一道防线,其分布在梁枋、天花、斗拱与藻井之上,饰建筑之华丽,护木构以周全。

这个展览从彩画的构图、色彩、纹饰、工艺、保护等方面讲述色彩斑斓的木衣锦绣,第一次近距离仔细观看工匠们绘制的彩画小样,看到细节、看到层次、看到从起笔到收尾的艰辛,弥补了每次参观古建筑时无法近前欣赏彩画的遗憾。

出口处有视频演示,详细展现了传统建筑彩画的每一步操作工艺。有时间的话非常建议坐下来看一会儿。

3.《瓷韵》

古代先人很擅长把瓷器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相结合,绘制以花木鸟兽、山水亭阁、园林生活以及文化故事。

经过烧制后的瓷器光泽温润、画面如生,并能够保持色彩长期不褪,流传百世。透过这些展品,我们可以品鉴到中国园林艺术的精湛以及园林文化的深邃。

古人把对山水园林的美好畅想浓缩在一只小小的瓷器上,方寸间寄情畅怀,每每用到这些杯碗瓶钵,都能欣赏到园林景色,怡己宜人。

4.《昭昭文心——孟兆祯院士学术成就展》

孟兆祯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园林学家和教育家,现代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践行者,我国第一家国家级园林博物馆建设的倡导者和专家顾问组组长,一生致力于中国的园林事业。

叁 · 两个室内展厅

1. 中国园林文化厅

以“文心筑画 · 诗情画境”为展览主题,展示中国园林与传统哲学、文学、书画、戏剧、音乐等的相互影响。

展览设置了园林中听琴、经典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园林中的戏台与昆曲《牡丹亭》、园林环境中的书房等不同主题场景,反映出园林的文化韵味和内涵。

2. 中国造园技艺厅

以“师法自然 · 巧夺天工”为展览主题,展现了中国园林的艺术特征。

展厅以园林造景立意、园林造景技法、园林基本要素和传统造园流程四个部分为主线,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精湛的造园技艺。

想起我们曾经读过的一本书《一张图表看懂江南园林》,里面讲述的跟展厅里的一致,装帧设计和插图都很出众,不妨看看。(关于这本书我写过一篇文章,欢迎阅读《一张图表看懂江南园林》


肆 · 下篇预告

下一篇将着重整理几个重要的室内展厅,分别是:

1. 中国古代园林厅

2. 中国近现代园林厅

3. 世界名园博览厅

文章挺长,感谢阅读,敬请期待。


- FIN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