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辨治慢性支气管炎

 遵义经方研究院 2021-01-20

跟王付大师学用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习《伤寒杂病论》理论研究,结合临床经验,跟师抄方,分析医案,全面继承和发扬仲景文化,学经方,用经方,传承经方,发展经方。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首届杰出弟子传承人刘丹

案例一

孟某,男,68岁,商丘人。有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4年来每年从9月至次年3月间常常咳嗽,咯痰,伴有气喘,胸闷,曾服用中西药,但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刻诊:咳嗽,气喘,痰稠色白,五心烦热,盗汗,头晕目眩,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浮。辨为肺寒阴虚证,治当温肺散寒,养阴生津,给予麻黄汤与桂枝增液汤合方加味,麻黄10g,杏仁15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炙甘草6g,大枣12枚,生地黄18g,大黄3g,麦冬18g,玄参18g,百合15g。12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二诊:咳嗽,气喘均减轻,复以前方12剂。三诊:咳喘基本解除,又以前方12剂。四诊,病情趋于稳定,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用药半年,以巩固治疗效果。随访3年,一切尚好。

用方辩治思路

根据咳嗽、气喘、痰稠色白辨为肺寒,再根据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因大便干结辨为虚热内结,以此辨为肺寒阴虚证。方以麻黄汤宣肺散寒,止咳平喘;以桂枝增液汤既能助麻黄汤温肺散寒,又能滋补阴津;加少量大黄既能助滋阴药清热,又能泄热通便。又,病证既有寒又有阴虚,治寒必用热,用热必伤阴;治阴必用凉,用凉必助寒,所以选方用药稍有疏忽,都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结合多年临床诊治体会,认为选用麻黄汤与桂枝增液汤合方常常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案例二

宋某,女,43岁。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经常咳嗽有痰,病情反复发作,近因咳嗽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咳嗽因受凉加重,恶风寒,痰稠色黄,略痰不爽,大便溏泄,倦怠乏力,舌淡红,苔薄黄,脉浮紧。辨为肺热夹寒证,给予越婢加术汤加味:麻黄18g,石膏24g,生姜9g,大枣15枚,甘草6g,白术12g,6桂枝g,黄芩15g,瓜蒌15g,党参15g,茯苓15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咳嗽减轻,痰稠色黄消除,又以前方治疗12剂,诸证悉除。

用方辩治思路

根据咳嗽因受凉加重辨为寒,再根据痰稠色黄辨为热,又因大便溏泄,倦怠乏力辨为虚,以此选用越婢加术汤清热散寒益气,调理肺气宣发,加黄芩、瓜蒌清热化痰,桂枝通阳降逆,党参补益肺气,茯苓渗利痰湿。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案例 三

陈某,女,63岁。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经常咳嗽,咯痰清稀量多,胸闷,乏力,根据舌淡,苔薄白,脉沉弱,以此辨为肺寒饮夹虚证,给予干姜人参半夏丸:半夏200g,干姜200g,红参80g。共为细末,每次6g,每日分3服。用药10天,电话告知,咯吐清稀痰基本解除。为了巩固疗效,嘱其按前方继续服用30天,每日分2服。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辩治思路

根据咳嗽,咯痰清稀量多,胸闷辨为肺寒饮,再根据乏力,脉沉弱辨为寒饮夹虚,以此选用干姜人参半夏丸散温肺散寒,化饮降逆。并嘱病人坚持服用,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遵义经方研究所

勤求仲景   博识经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