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芍药一两(30g) 当归半两(15g) 黄连半两(15g) 槟榔 木香 甘草炒,各二钱(各6g) 大黄三钱(9g) 黄芩半两(15g) 官桂二钱半(8g) 【用法】 上药父咀,每服半两(15g),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药理作用】 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菌、抗阿米巴原虫、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中医证】 湿热痢疾证。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西医病】 急性肠胃炎、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胰腺炎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湿热痢疾证者。 【方证分析】 本方所治之证乃湿热浸淫,壅滞气血所致。湿热侵袭,下迫下注,则出现痢疾;湿热壅滞,经气不通,则腹痛;湿热损伤脉络,则便脓血,赤白相兼;热势迫于下,湿浊壅滞于下,则里急后重;热灼于下,则肛门灼热;热伤阴津,则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皆为湿热蕴结之征。治当清热燥湿,调和气血。 方中黄连、黄芩,清热燥湿解毒,善清大肠之热,并止痢,为君药。湿热胶结,以大黄泻热于下,使湿热毒邪从下而去,与黄连、黄芩相用,以使湿热从下而去;热伤脉络,血脉壅滞,以当归、芍药活血养血,调理血脉,以治便血;浊气壅滞不行,以木香、槟榔理气行气,调理气机,以治后重,与当归,芍药配伍,调理气血,即“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共为臣药。官桂辛热通畅气机,兼防黄连、黄芩、大黄清泻寒凉凝滞,为佐药。甘草补益脾胃,顾护胃气,调和药性,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清热止痢,调和气血之效。 配伍特点:清热药配泻下药,清泻于下;寒凉药配辛热药,使寒药不凝;行气药配理血药,以治便脓后重。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湿热痢疾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下痢赤白,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大便脓血多者,加地榆、生地黄,以清热凉血止血;若后重明显者,加薤白、砂仁,以醒脾行气除胀;若口渴明显者,加天花粉、芦根,以生津止渴等。 3.注意事项:阳虚者慎用本方。 【附方】 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黄连二十两(600g),用吴茱萸十两(300g),同炒令赤,去吴茱萸,不用,木香四两八钱八分(145g)。醋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饭饮吞下。功用:清热燥湿,行气化滞。主治:湿热痢疾轻证。腹痛,便下脓血,里急后重。 芍药汤与香连丸均用黄连、木香,皆能治疗湿热痢疾证,芍药汤既用泻热药又用温热药,既用理血药又用行气药;香连丸仅用黄连、木香与吴茱萸,治疗痢疾的作用没有芍药汤明显,仅适应于湿热痢疾轻证。 【方论选录】 张秉成:“此方用大黄之荡涤邪滞;木香、槟榔之理气;当归、肉桂之行血;病多因湿热而起,故用芩、连之苦寒,以燥湿清热;用芍药、甘草者,缓其急而和其脾,仿小建中之意。”(《成方便读》) 【方歌】 芍药汤中槟榔大,连芩归桂甘草香, 湿热痢疾便脓血,清热行气与理血。 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class="MsoNormal" align="left">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黄连二十两(600g),用吴茱萸十两(300g |
|
来自: johnney908 > 《中医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