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病治法十解

 wang1869 2015-01-22
脾胃病治法十解 

一、健脾治法

1、定义:健指健旺或旺盛,健脾即健旺或旺盛脾胃功能,健脾亦称助脾。

2、适应症:有脾气虚,即脾运化功能减退症征者,一般均可用健脾法作治疗。有下情况者更是适应证。

(1)发病缓,病程长,需要较长时间治疗,逐渐恢复者;

(2)急性病恢复期,特别是急性吐泻后,需要调理脾胃者;

(3)妇女妊娠中,出现脾胃症状或浮肿者。

3、方剂举例:

常用方: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薯蓣丸等。

常用药: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生姜。。。等。

4、运用经验:健脾疗法,多系逐渐出现效果,因此可以较长期服用,有方有守,不宜求急;典型脾胃虚弱症征,而用健脾治疗效果不大者,须同时考虑肝肾,同时予以疏肝和利湿治疗。健脾药物,在症状明显时,可用汤剂,要细火久煎,以不少于四十分钟为宜,症状基本控制后,则可改用丸剂。

二、滋脾治法

1、定义:滋指滋补或滋养。滋,一般指滋阴,即补充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所需的物质,五行学说认为,脾为阴土,湿土,胃为阳土、燥土,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麻仁滋脾丸是常用方剂。

2、适应症:有脾阴虚即脾运化功能障碍,系由脾阴不足所致或表现脾运化失职,同时有阴虚症征者,一般均可用滋脾法。有下列情况者,更是适应症。

(1)素体阴虚,或病史中有明显伤阴史,如长期低热,失血失精,有热性、毒性药物治疗史之壮能患者;

(2)发病缓起,病程迁延,需要较长时间治疗,逐步恢复者;

(3)急性病恢复期,特别是急热性病后,脾胃症状明显,需要调理者。

3、方剂举例:

常用方:益胃汤、沙参麦冬饮、一贯煎、麻仁滋脾丸等。常用药:沙参、玉竹、黄精、麦冬、生地、扁豆、山药、天花粉、火麻仁等。

4、运用经验:

(1)滋脾治疗,常系逐渐出现效果,因此可以较长期服用,有方有守,不宜求急。

(2)滋脾药物在运用上,以适当配伍少量健脾药,或和胃药物同用,刚柔相济,消补并行为宜。

(3)如滋脾药物中,适当加入苍白术、陈皮或莱菔子,焦楂曲之类药物等,否则常出现腹满、便溏、纳减等副作用,或使原有之脾运化失调症状加重;典型脾阴虚证,用滋脾法治疗无效,或进展不大者,须同时考虑肝肾,同时予以疏肝、清肝及滋肝、降火治疗;

(4)滋脾药物在制剂上以汤剂为好,汤剂要久煎,症状基本控制后,可以改用膏剂。在剂量上,初用剂量要稍大,维持时则剂量宜稍小。

三、温脾治法

1、定义:温指温热,有旺盛或激发之意,温,一般指温阳,即旺盛或激发人体已经衰退或衰竭之生理调节代谢功能,温脾是旺盛或激发人体运化功能,对脾在病因作用下,所出现之衰退或衰竭状态的一种治疗方法。

2、适应症:一般用治有脾阳虚症征,或有下列情况者,更是适应症。

(1)素体阳虚,老年患者;

(2)发病较急,或慢性情况,急性发作者;

(3)临床表现以吐泻、脘腹疼痛为主者;

(4)脾气虚患者用一般健脾无效或进展不大者。

3、方剂举例:

常用方:附子理中汤、温脾汤、神香散等。

常用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肉豆蔻、丁香、砂仁等。

4、运用经验:

(1)温脾疗法,如运用得当,出现效果甚快,三剂无效要考虑当否问题;

(2)温脾药物只能暂时用,因此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宜长服,如必须长服,则应配伍养阴药物,要做到刚柔相济,如医家庄在田的加味理中地黄汤即其典型范例;

(3)典型脾胃虚寒者,预温脾治疗,不能接受,服药后恶心呕吐,或口苦咽干者,可酌加清肝、降火药物,如胆汁、黄连、黄柏等苦辛合用,以反佐之。如有此种情况,服药以冷服,并少量多次慢服为宜。

四、醒脾治法

1、定义:醒指苏醒。醒脾指脾胃功能失调,并非由于本虚,而是由于在病因作用下,一时性失调,使之迅速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正如人体处于抑制状态,并非由于疾病,而系熟睡,唤之使醒一样。

2、适应症:素体脾胃正常,脾胃症状出现,系由于在病因作用下一时性障碍,如饮酒、异味、晕车、晕船、中恶等,引起的呕吐恶心等症,一般情况下,均可用醒脾法治疗。

3、方剂举例:

常用方:藿香正气散、平胃散、六和汤、葛花解醒汤等。

常用药:砂仁、白蔻、藿香、佩兰、石菖蒲、厚朴、陈皮、葛花等。

4、运用经验:

醒脾疗法,运用得当,立见疗效,如一剂无效,即应考虑其他原因;中病即止,不必多服;制剂以汤剂为好,不必久煎。

五、温胃治法

1、定义:与温脾同,但范围较温脾为小,一般来说,温脾可以包括温胃在内,但温胃不能包括温脾,温脾着重在温运、旺盛人体整个运化功能,而温胃则局限在温运、恢复胃之受纳作用,及胃寒所致之胃腕部病变,有所不同。

2、适应症:有胃寒症征,一般均可用温胃法治疗。有下列情况者,更是适应证。

(1)素体阳虚者;

(2)发病较急者;

(3)表现以呕吐、噫呃及胃腕胀痛且喜热喜按者。

3、方剂举例:

常用方:吴茱萸汤、逐寒荡惊汤、理中汤及其加味方等。

常用药:胡椒、吴萸、荜拨、丁香等。

4、运用经验:

此类方剂只能暂用,不能常用,要中病则止,甚至一服效,止后服;制剂以汤剂为好,以热服为宜。

六、养胃治法

1、定义:即滋养胃阴,其性质与滋脾同,其不同者,即在运用术语时,滋脾范围大,养胃范围小,其区别点与前述温脾、温胃区别点相似。

2、适应症:有胃阴不足症征,均可用养胃疗法治疗。有下列情况者,更是适应症。

(1)发病缓起,时作时愈者;

(2)表现以胃腕疼痛,得食稍安,或口腔破溃,此愈彼起,迁延不愈者。

(3)噫膈者。

3、方剂举例:同滋脾。

4、运用经验:同滋脾。

七、和胃治法

1、定义:和指调和,和胃指胃的受纳及消化磨谷作用,因精神食欲等因素一时性降低,致使气滞食积时,以针对气滞、积食为目标,使之消化或排出体外的一种治疗方法。和胃又称消导,消即消去,导即导通,使气滞食积消化于体内或排出于体外之意。

2、适应症:有气滞食积症征,一般情况下,均可用和胃法作治疗。有下列情况者,更是适应症。

(1)素体尚健康,无慢性脾胃病史,此次发作与饮食失节明显相关者;

(2)虽有慢性脾胃病史,但症状不重,此次系急性发作且与饮食失节明显相关者。

3、方剂举例:

常用方:保和丸等。

常用药:焦山楂、神曲、炒麦芽、木香、枳实、槟榔、青皮、莱菔子等。

4、运用经验:

(1)和胃消导药物只能暂用,不能常用,要中病即止;

(2)慢性脾胃病者,常因脾胃功能低下,继发气滞食积,在此情况下,必须同时合并健脾或养胃治疗,不宜单用消导;

(3)使用和胃治疗时,必须同时节制饮食;

(4)和胃药物以散剂为宜,若用汤剂,亦不能久煎,否则会无效。

八、清胃治法

1、定义:清即清热,清胃即清降胃热。

2、适应症:一般用治有胃热、胃火症征,或有下列情况者,更是适应症。

(1)素体壮实者,或素体虚弱但性质上属于阴虚者;

(2)表现以消渴、消谷善饥、口臭、龈肿为主者。

3、方剂举例:

常用方:白虎汤、清胃汤等。常用药:石膏、黄芩、黄连等。

4、运用经验:

(1)单纯清胃药方,特别是苦寒清胃药物,不宜长服,要中病即止,如慢性情况需要长期服用,必须配合益气药或养阴药同用,同时清胃药物以选用甘寒药物为宜;

(2)清胃药物,以汤剂为好,服法以半饥饱时温服或冷服为宜。

九、泻胃治法

1、定义:泻指清泻火热,清胃即指清泄胃火,泻胃与清胃,在性质上相似,但程度上较重。

2、适应症:有胃家实症征,一般情况下均可用泻胃与胃法作治疗。有下列情况者,更是适应证。

(1)发病急起,患者平时身体尚壮实者或平素体差,但性质上属阴虚者。

(2)表现以大便燥结,日晡所潮热,或合并神昏谵语者;

(3)腹痛吐泻与暴饮暴食明显相关,症状急重,或服消导和胃剂无效者;

(4)热病过程中,下利纯清水,可以诊断为“热结旁流”,或热病初起,迅速出现肢厥,少气懒言、神昏,可以诊断为“热厥”者。

3、方剂举例:

常用方:承气汤及其加味方,如大、小承气、调味承气、牛黄承气、增液承气汤等。常用药:大黄、芒硝、枳实等。

4、运用经验:

(1)泻胃药物必须中病即止,一服下利,止后再服;

(2)泻胃药物在制剂上,以汤剂为宜,但不宜久煎,芒硝以冲服为好,以空腹冷服为宜,如神昏病人,则不宜口服,可以借灌肠方法给药。

(3)素体脾胃气虚患者,或患者服药不受药,药入则吐者,也可用灌肠方法给药。

十、降胃治法

1、定义:降即下降,降胃指在病因作用下,胃气上逆时,用以降逆的一种治疗方法。

2、适应症:有胃气上逆症征,均可用降胃法作治疗。有下列情况者,更是适应症。

(1)素体较差有脾胃病或本次症状发作,系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者;

(2)表现以呕吐、噫呃为主,能除外饮食失节所致者;

(3)噫膈,反胃者。

3、方剂举例:

常用方:旋复代赭汤、大、小半夏汤、橘皮竹茹汤等。

常用药:旋复花、代赭石、伏龙肝、半夏。竹茹、生姜等。

4、运用经验:

(1)降胃治疗,如运用得当,收效甚快,三剂无效,即应考虑当否问题;

(2)降胃疗法,症见与发生与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节出现里热,里实者禁用。有胃腕满痛,大便秘结,以得吐、噫、矢气为快者,绝对禁用,此时如用降胃疗法,则属留邪;

(3)降胃疗法,出现呕、吐、噫等症状的发生,常系正气驱邪外出的表现,治法上只能因势利导,通因通用。

(4)降胃治法,仅属治标,原则上应在治本的基础上来用,还应考虑到中病即止,不宜长服;

(5)降胃药物,以汤剂为宜,煎成沉淀后,以取上清液服用为宜,沉淀物不能服,否则反使呕吐加重。

本文转载自http://user.qzone.qq.com/1402866422

分享到      

发表于:2015-01-19 00:24

我要咨询赵东奇大夫

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