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100多吨存货去哪儿了?启东国税局智寻藏在存货中的巨额税款

 liuchun707 2015-01-22

【案例】100多吨存货去哪儿了?启东国税局智寻藏在存货中的巨额税款

2015-01-09 国家税务总局


  江苏省启东市国税局根据“质量守恒”理论,以某智能光电科技公司投入原料总重量和产出产品、废品、下脚料总重量之和差异巨大为突破口,抽丝剥茧,揭开了该公司通过暗设仓库逃缴税款的秘密。

  

  几经周折,江苏省启东市国税局近日终于弄清某智能光电科技公司申报数据异常的原因,随后依法作出了税务处理决定:要求该公司补缴增值税2.02万元、企业所得税188.73万元,并按规定缴纳滞纳金和罚款。目前,涉及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均已入库。

  

列出疑点,初查光伏产品配套件生产情况

  

  前不久,启东市国税局风险分析管理团队在日常分析时发现,某智能光电科技公司存在重大涉税疑点,遂将其移交稽查部门。稽查部门很快就对该公司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的涉税情况展开检查。

  

  根据案头资料检查小组得知,该公司2008年9月成立,2009年8月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焊带、线、涂锡铜合金带、合金线的生产与销售。其销售对象主要有两家,一家是启东市生产光伏太阳能组件的A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另一家是浙江B集团,在国内A股上市。

  

  检查人员分析认为,该公司的产品都用于光伏企业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其主要销售对象都是大型上市公司,企业在产品销售方面采用不开票或少开票来隐瞒销售收入的可能性很小。

  

  再对该公司的主要财务及税负指标进行分析,检查人员发现,公司2011年期间费用占销售比偏高,存在不合规费用支出的可能;2012年存货周转率异常,存在虚列、多结转成本或存货非正常减少的可能;3年流动比率均小于1,存在隐瞒销售收入或流动资产非正常减少的可能。

  

  根据相关线索,4名检查人员展开实地调查。通过参观生产流程,检查人员了解到,该公司有5种产品,多是以销定产,生产时按需将铜、锡、银等有色贵金属按固定比例投入,在其他辅料作用下高温熔化后冷却,先生成毛坯,再将毛坯通过拉丝机、切割机生产成互联条、焊条等光伏产品的配套件。从投料到销售,一个生产周期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因其产品接触空气后会氧化,保质期一般不超过六个月。这意味着,该公司不会有太多库存产品,账实核对应比较简单。检查仓库,检查人员发现里面只存放有原材料和产成品,不见任何废品。

  

琢磨推算,找到企业投入产出异常的证据

  

  随后,检查人员调取该公司2011年-2013年的会计资料、申报资料及其他涉税材料。通过账簿凭证检查,检查人员未发现异常。“企业生产所用原料铜带、锡条、白银等是贵金属,企业肯定不会丢弃。而在生产过程中,这些原料只是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理论,企业投入原料总重量和产出产品、废品、下脚料总重量之和应不会有多少差异。我们可以从原料投入和产成品比对上找突破。”一个检查人员提议。

  

  于是,检查人员先对企业2012年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展开重点分析。结果发现,这家科技公司2012年共领用原料450吨,生产销售成品341吨,投入产出率为75.7%,申报下脚料收入49吨,理论上应另有成品或残次品库存约60吨,但该公司2012年底实际账面库存只有2.7吨原料。

  

  差额库存在哪里?是发生了账外下脚料销售,还是虚假购进了原材料?经进一步分析,检查人员发现,该公司2011年和2013年存在同样问题,理论上3年至少应有100余吨的存货从账面消失了。

  

  “企业的仓库里没有任何废品或下脚料,是不是和3年来企业账面上消失的100余吨存货有关系?”检查人员警觉起来。

 

再次检查,仓库无残次产品的证据被掩盖

  

  针对疑惑,检查人员决定对该企业再次进行实地检查,检查重点就是企业的仓库和能存放大批量物品的办公室。

  

  面对再次登门的检查人员,这家科技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石某表示要亲自带领税务人员检查。在巡查厂区和办公区后,检查人员没有收获。然而,当再次来到企业的仓库时,检查人员发现,仓库里除了原封未动的原材料及产成品外,新出现一大堆残次品及下脚料。

  

  “你们产生下脚料的比例如何?是否有销售废品下脚料不入账的情况,仓库有多少库存?”检查人员询问。石某答,下脚料的产生比例是锡15%左右,铜5%左右,锡还要氧化挥发2%~3%。公司的废品下脚料都卖给上海一家金属冶炼公司了,对方需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公司销售下脚料时都按规定开具了专用发票。至于有多少库存,自己也不清楚,因为仓库没建出入库账。

  

  根据两次检查仓库发生的变化,检查人员断定,这个企业有问题。然而,因缺乏证据,调查陷入僵局。

  

联合公安,固定证据并发现秘密仓库

  

  经过思考,检查小组决定再对该企业进行一次全而细的检查。为避免再出现证据被掩盖的情况,检查人员查前即请公安经侦人员介入。

  

  检查人员分成两组,一组对企业的仓库和车间进行核查,另一组检查石某的办公室。

  

  第一组人员通过现场勘验,共盘点出废毛坯315块,估算仓库有60多吨废毛坯;根据原材料包装箱规格,清点出铜带30吨、锡条5吨。此外,检查人员发现了该企业2014年3月原材料购进领用及产品入库发货记录:购进入库铜带、锡条13吨,生产领用铜带、锡条7吨,入库成品8吨,发货成品8吨,成品无结余。而生产车间的在产品、产成品总共不足1吨。检查人员对勘验现场进行了拍照,对生产领用记录作了复印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且制作了现场笔录,详细记录了存货品种数量和存放地点。

  

  比对相关数据,检查人员发现该公司2013年底账面存货只有原材料库存35吨,和2014年3月仓库存货35吨看似一致。但根据仓库记录、车间记录和实地查看情况,同期原材料产成品应净增4吨。另外,60吨废品库存与测算数据100余吨相差悬殊。“企业会计是代理记账,每月只来几天,可能账存之间数据没有轧平。”石某解释。

  

  然而,随着第二组检查人员打开石某的电脑,石某的谎言不攻自破。其电脑里一份合同写明,N酒楼从2013年10月开始续租石某名下一幢3300平方米的房屋,其中3000平方米使用权归酒楼,另300平方米使用权归石某的公司。该酒楼紧邻石某公司西侧。检查人员在几个文档中还看到了“东仓库”、“西仓库”字眼。

  

  在经侦力量威慑下,石某带检查人员到N酒楼地下的300平方米房屋。在那间地下室,检查人员看到原材料和产成品堆得到处都是。经清点,检查人员确定这里共存放铜带3.5吨、过保质期成品50吨、半成品及废品10吨。检查人员对检查过程及盘点结果制作了现场笔录,交由石某签字确认。至此,这家科技公司暗设仓库隐瞒销售的行为真相大白。

  

完美收场,涉及税款、滞纳金等全部入库

  

  通过将检查获得信息与企业账面库存比对,检查人员盘盈废品65吨、残次品50吨、半成品3.5吨,剔除锡挥发因素,按规则进行折算,共计盘盈总额707.64万元,认定企业应补缴企业所得税176.91万元。

  

  经启东市国税局大要案审理委员会审理通过,结合该案其他违法事实,检查人员最终依法对该公司追缴增值税2.02万元、企业所得税188.73万元,并加收了滞纳金,判处了罚款。目前,相关税款、滞纳金及罚款均已解缴入库。


案件点评


核实投入产出比:查账外经营的关键

  

  账外经营是目前一些企业逃税的主要方法,稽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如何实现有效突破,全面取证,是一个难题。本案中,检查人员通过对企业正常经营下的投入产出比,合理推算企业应有的废品库存,再将检查数据与企业的账面数据比对,根据相关差异层层查找线索,最终在公安机关配合下发现了企业另设仓库,隐瞒销售的事实。具体来说,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案头分析是税务稽查锁定目标的关键环节。有问题的企业,其财务指标或多或少会存在疑点。本案通过案头分析发现了存货指标不正常等疑点,使后续的检查工作能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稽查人员应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数据分析、资料对比等手段开展查前案头分析,提出问题,制定详细的检查预案,增强实地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存货检查是本案顺利结案的制胜点。存货销售收入是生产制造行业和商品流通行业企业所得税计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历史成本又是企业所得税扣除的主要依据,同时存货价值是流转税课税的重要计税依据,存货检查也是税务稽查的重点和难点。本案中,检查人员根据企业理论上的投入产出比,推算企业应有的废品库存,然后进行实地勘验盘点存货,将检查数据与企业账面数据比对,根据比对差异查找线索,最终发现企业暗设仓库隐瞒销售的事实。

  

点评人:启东市国税局稽查局副局长 董卫斌

来源:中国税务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