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辅佐刘备,先后为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刘备称帝后,任丞相。在中国历史上,以足智多谋而家喻户晓。著有《诸葛亮集》。 一、《诫子书》 他的《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葛瞻(227-263年)的家信。 信中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非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是说,品行高尚的人,静思可以提高品德,俭朴可以保持自己的品德。不淡漠名利,就不能树立远大志向;不平心静气地努力,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要学习好,必须心神安静;要有才能,必须从学习中获得。不学习,就不能扩展自己的才能;无远大走向,就不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过度享乐就不能振奋精神,性情暴躁,就不能陶冶情操。如果任年华白白流失,志气随着日月渐渐消沉,生命力就会像枯枝败叶一样凋落,不能被社会任用,无所贡献。到那时,只好空守破旧房子暗自悲伤,要想重新起步,又怎么来得及呢? 二、《诫外生书》 外生,即外甥。这里大概是指晋太康中任太守的外甥庞涣。 他的《诫外生书》说: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询,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奏趣,何患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这是说,一个人应当树立远大的志向,敬仰前代有才德的人,灭绝个人情欲,克服停滞不前的思想,使自己要做高尚人的志向显露出来,让别人能够感受得到。要能忍受委屈和经受考验,摆脱生活琐事的纠缠,广泛地主动征求别人的意见,排除怨恨的情绪和耻辱的情绪。若能做到这样,即使在名誉地位问题上受挫,自己的愿望不能实现,也不会动摇自己的志向和追求,那还用担心不能成功吗?假若自己的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激昂,只是固执于世俗而碌碌无为,被凡俗之情所束缚,久久地沉沦于平庸的境地之中,那就很难摆脱低下的地位了。 《诸葛亮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