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请点上方蓝字“玉门在线”关注
精彩尽在掌握
(怀念那些为玉门油田留下历史照片的先辈)
玉门油田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转折关头,一批批爱国知识分子,一批批叱咤风云的解放军官兵,一批批为油拼搏的热血儿女,用青春、才智和对祖国的挚爱,铸就了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玉门精神,它与大庆精神等一起丰富着中国石油“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的内涵。
玉门油田在支援新区会战后,出现了历史上最为艰难的岁月。具有优良传统的玉门石油人,发扬玉门精神,凭着一种骨气、志气和士气,默默地承受着数不清的压力,无怨无悔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属于石油也属自己的骄傲!
1、1960年3月,老君庙采油厂白杨河矿场向秀丽女子采油班,她们所工作的二十一井站,班班超额,月月超额,被评为白杨河矿场的先进单位。图为她们在检查一一五井出油情况。
2、1960年3月12日,玉门局局长焦力人带领一个分指挥部、一个运输处、王进喜钻井队等1286人分批奔赴松辽参加会战。
3、1960年3月12日,玉门局局长焦力人带领一个分指挥部、一个运输处、王进喜钻井队等1286人分批奔赴松辽参加会战。25日,参战人员全部到达战区。
4、1960年3月23日,国产第一部大型钻机在鸭儿峡油田311井开钻。石油部副部长周文龙剪彩。
5、1960年3月23日,使用国产第一部大型钻机的C-3201钻井队,在鸭儿峡油田311井开钻。
6、1960年3月23日,使用国产第一部大型钻机的C-3201钻井队,在鸭儿峡油田311井开钻。图为国产第一部大型钻机开钻典礼。
7、1960年4月,玉门市新市区六村幼儿园的孩子过着幸福的集体生活。
8、1960年5-月21日《石油工人报》报道,玉门局人民公社成立。图为玉门局人民公社老君庙采油厂管理区的社员们办起了“东风炼油厂”,从油泥中提炼油品。
9、1960年7月3日《石油工人报》报道了南坪商店老君庙采油厂供销店营业员、共青团员巍然花为采油工人服务的事迹。图为巍然花给工人补衣服。
10、1960年7月3日《石油工人报》报道了南坪商店老君庙采油厂供销店营业员、共青团员巍然花为采油工人服务的事迹。图为巍然花在学习。
11、1960年8月,玉门局举行“巨龙夺油大会战”活动。“共青团野战营”的工人千方百计多捞油。图为第四队的工人在541井用自制的工具捞油。
12、1960年9月,石油部部长余秋里来玉门油田调查研究,检查生产和职工生活情况。图为余秋里查看温室种植情况.
13、1960年9月,石油部部长余秋里来玉门油田检查工作时,提出了大办农业的要求。图为戈壁庄农场。
14、1960年9月,石油部部长余秋里来玉门油田检查工作时,提出了大办农业的要求。图为戈壁庄农场。
15、1960年9月,玉门局重新组建子弟中小学,共有18个班,782名学生。1957年10月,玉门油矿子弟中小学全部移交玉门市管理。
16、1960年10月玉门局2600余名职工和家属到市政各地兴办农场。图为1961年9月一油矿职工在井场边收获大白菜。
17、1960年以后全部使用国产分离器。图为老君庙油矿分离器旁的女工。
18、1961年4月28日鸭儿峡114井正式投产,日喷原油139吨。该井于1995年8月由自喷转抽油。是玉门油田自喷时间最长的油井。
19、1961年11月,在文化宫举办农副业展览会。图为展览会上的彩车。
20、1963年,从法国引进了两套震动泵,在老君庙油矿K19井试验。图为震动泵采油。
21、1963年,从法国引进了两套震动泵,在老君庙油矿K19井试验。图为震动泵采油。
22、1963年3月,玉门石油管理局一九六二年度先进集体修井一队合影。
23、1963年11月,聂荣榛视察玉门油田。
24、1963年11月,聂荣榛视察玉门油田。
25、1963年11月,玉门局命名二油矿919井和注水大队409井为“五好”井。图为六个油矿和注水大队的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在919井现场评比。
26、1963年拍摄的老君庙油矿采油二队。
27、1964年1月,炼油厂准备外运的油品。
28、1964年5月15日,《石油工人报》报道,1005钢铁钻井队阶级教育。
29、1964年6月,甘肃省篮球赛玉门赛区篮球赛。
30、1964年6月,一油矿、机械厂、采油科学研究所等12个单位联合研制的500型压裂车,经过压裂施工证明,压力、排量、功率均达到设计要求。
31、1964年7月1日,以“注水为纲”的修井会战在玉门油田全面展开,老君庙,白杨河、石油沟、鸭儿峡油矿有49部动力开始修井图为注水会战动员会。
32、1964年7月29日《石油工人报》报道炼油厂女工张海棠。
33、1964年9月,玉门油田机械厂为油田制造的抽油机。
34、1964年10月,在首都各界庆祝建国十五周年大会上,来自工业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左起)王进喜、王崇伦、韩秀芬、倪志福、唐应斌在天安门观礼台上观看游行。
35、1965年1月16日,玉门油田在干油泉井区举行全局修井技术表演赛,来自八个单位的九部设备参加了比武。
36、1965年1月28日,玉门局在文化宫举行“工人井组分析表演赛“。图为工人井组分析表演赛会场。
37、1965年2月22日,井下处数百名职工用石块将因固井斜度超出设计数据的J182井填埋。
38、1965年5月31日,玉门局党委召开现场会,推广603岗位“五过硬经验”,并命名603岗位为“五过硬红旗岗位”图为树立603样板大会。
39、1965年8月1日玉门局举行民兵军事比武大会。12个成绩优异的民兵集体、20名优秀民兵受到奖励。图为炼厂高射机枪训练。
40、1965年8月1日玉门局举行民兵军事比武大会。12个成绩优异的民兵集体、20名优秀民兵受到奖励。图为炼油厂民兵。
41、1965年8月1日玉门局举行民兵军事比武大会。12个成绩优异的民兵集体、20名优秀民兵受到奖励。图为女民兵高射炮训练。
42、1965年8月8日,石油部政治部授予603岗位“学大庆岗位责任制过硬的样板”称号。图为第一代603岗位人员。
43、1965年11月25日,玉门局抽调380余人和一批设备支援江汉油田。
44、1966年,郭孟和在玉门东站勉励即将出发参加会战的职工保持和发扬玉门石油人的光荣传统,为祖国多找石油。
45、1966年3月3日,石油部授予玉门局802修井队、鸭儿峡油矿采油二队、炼油厂焦化车间为“五好红旗单位”,何全珍等为五好标兵。图为郭孟和。
46、1966年4月26日,玉门局抽调705名职工和41台(套)设备支援四川会战。图为欢送去新油田的职工。
47、1966年5月12日,“文化大革命”在玉门油田全面展开。图为批判刘少奇“三党”“六论”。
48、1966年6月,图为机械厂炼钢一班的工人。
49、1966年8月21日,玉门局抽调378人支援银川会战。
50、1966年8月25日,玉门油田子弟学校100余名“红卫兵”造反,将老君庙油矿改为“东风油矿”,将检查站改为“解放门”,砸毁了孙键初纪念碑。
51、1966年8月25日,玉门油田子弟学校100余名“红卫兵”造反,将老君庙油矿改为“东风油矿”,将检查站改为“解放门”,砸毁了孙键初纪念。
52、1966年8月25日,玉门油田子弟学校100余名“红卫兵”造反,将老君庙油矿改为“东风油矿”,将检查站改为“解放门”,砸毁了孙键初纪念碑。
53、1968年10月5日,玉门油田首批知识青年到农村落户。图为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会。
54、1968年10月5日,玉门油田首批知识青年到农村落户。图为首批到农村落户的知识青年。
55、1969年2月。老君庙油矿工人魏勤身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图为玉门油田组织的欢迎队伍。
魏勤身在汇报会上读发言稿时,将稿子中括弧里的“此处可能有掌声”念了出来,引起台下哄堂大笑。
56、1969年6月18日,玉门局革委会在东风油矿四连召开现场会,推广“滑套封隔器一次多层压裂”的经验。
57、1969年7月4日,“斗批改”运动在玉门油田展开。
58、1969年7月4日,“斗批改”运动在玉门油田展开。图为文革批斗会。
59、1969年拍摄的玉门油田办公楼
60、1970年5月19日《石油工人报》人背钢丝修井。
为支援新油田的建设,玉门油田有大量的人员和设备调走。油田设备缺乏靠人力,70多人排成队,背着钢丝绳,把井下的抽油杆、油管一根根提出来,油井修好后又一根根放下去。每修一口井要负重走400多趟,这是新中国石油史上绝无仅有的壮举。
61、1970年5月19日《石油工人报》人背钢丝修井。图为职工在现场吃午餐。
62、人背钢丝修井。
来源:漠之影
名称: 玉门在线
类别: 玉门第一网络传媒平台
微信号: ym0937com(←长按复制)
网 址: www.yumen.tv 登陆即可免费发布招聘、房屋、生活、二手等分类信息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