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青铜器集锦

 大象无形艺术馆 2015-01-24


  殷墟晚期至西周早期 亚丑方簋:高18.5 cm


  商末周初 铜亚丑方尊:高39.1 cm


  商末周初 铜亚丑方觚:高43.3 cm

  三件青铜器都是以兽面为主纹,以云雷纹为地,具八道高棱脊的方形器,均有「亚丑」铭。方形器在商代晚期数量稀少,大多发现於高级贵族墓葬中。「亚丑」为氏族徽记,可能是文献中的薄姑氏,是商王在东方的主要盟国,今山东青州一带为其活动范围。这三件传世器,质地精美,纹饰雄强;方尊与方觚原藏於热河避暑山庄,方簋藏于北京景山的寿皇殿。


  商晚期 铜倗祖丁鼎

  高85.5 cm,重94.65 kg

  倗祖丁鼎是商末周初盛行的大型蹄足鼎,应是在商周之际特殊礼仪活动中的盛食祭器。颈部饰带状兽面纹一道,柱足兽面纹作高浮雕獠牙狰狞状,亦是此期兽面纹样的典范。铭文三字,是族徽与亲属称谓的组合,乃早期彝铭的通例。鼎重94.65公斤,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最重的器物,原置於清宫养心殿门厅。鼎彝重器、邦国至宝,倗祖丁鼎确可当之而无憾!


  商晚期 铜乳丁纹羊首罍

  高37.3 cm,口径 31.3 cm

  罍(léi)为大型盛酒器。此器体态宏伟,纹饰丰富多姿,四个高浮雕的羊首、间隔以扁平的立鸟,腹部的乳钉雷纹、繁丽突点与钩状棱脊,一起营造出视觉的强烈张力。全器造型与诸多装饰特徵,虽具有商文化中心区的青铜器特徵,却又透露着商代中原作风与南方装饰手法的完美结合。器身身厚底薄,亦为某些南方铜器的区域特性。


  西周早期 铜凤纹方座簋

  通高27.2 cm,腹深11.6 cm,口径22.6 cm,方座高10.4 cm,宽18.5 cm

  簋(guǐ)与鼎,是青铜礼器中重要的盛食器组合,鼎用以盛肉,簋则盛黍稷稻粱。方座簋盛行於西周初早期(约西元前1050-950年左右),型制多样,纹饰富丽,可作为西周礼制重食文化之代表。此簋以大量的牛头装饰鋬把与方座之四隅,是西周初早期武王、成王时在周王畿附近(今宝鸡市一带)流行的铜礼器造型,宏富壮美,颇能透显周初的开国气象。


  西周晚期 铜人足兽鋬匜(pàn yí)

  高24.5 cm,口径17.1 X 34.2 cm,重5.2 kg

  「匜」与「盘」是古代行盥礼的必备礼器:受洗者双手置於「盘」上,侍者以「匜」装水,从上方浇於受洗者双手。「匜」的器身大多宽广有如水瓢,一侧有流,以便倒水,另一侧有把手,方便持拿。本器把手如龙,而最特殊的是器底的四足,为双手交握的小人,似为异族仆役者,在青铜器中较为罕见。以人形作器足的风气,大约盛行於西周晚期,延续至西汉。


  西周早中期之际 铜服方尊

  口(外)径19.7 cm,高22.6 cm,底径11.2 X 10.8 cm,腹围50.3 cm,腹深17.5 cm

  服方尊原藏于清宫内府,制作年代在西周昭王、穆王时期。和传统方尊的形制相比,最特别的地方在於器腹两侧有向上延伸弯转的象鼻形双耳,是相当罕见的设计。铸铭三行十四字:「服肇夙夕明享,作文考日辛宝尊彝。」大意是说本器主人「服」为了纪念先父「日辛」而铸制此件宗庙礼器,用以早晚向先祖献祭酒食。


  西周晚期 铜毛公鼎

  高53.8 cm,口径47 cm

  器形简朴端正的毛公鼎,以其器腹内壁的铭文而为国之重宝。铭文全长五百字,为迄今所知最长的青铜器铭文。铭文内容见证了西周「宣王中兴」的历史,其以古雅精奥的文风表达了宣王对毛公的谆谆告诫、殷切期待,任重道远之情,今日读来仍令人为之动容。


  新莽 铜嘉量

  通高25.6 cm,口径34 cm

  王莽新朝以「复古改制」着名,嘉量便是在新朝始建国元年,根据《周礼》所制作的标准量器。全器的五个量体上各以一篇铭文说明其尺寸、量值及容积计算方法,可知量体间的关系,也因此可据以考定音律、以及西汉时圆周率的精度已细密至3.1566。新莽时期颁布天下郡国的嘉量,仅此一完整器存世,乃当之无愧的国宝。


  西周晚期 铜宗周钟

  高65.6 cm

  宗周钟为清宫旧藏,见於《西清古监》之中,是西周晚期厉王自作用器,端凝稳重,王气自显,是青铜器中稀有的周王自作器。器身铸有十七行共一百二十三字的铭文,记载厉王亲征南国,令南夷、东夷等二十六国俱皆臣服,功业非凡,於是铸钟铭记,祈求福泽子孙,江山永存。本钟在鼓部正中和侧边可以敲出两个不同频率的音响,故可称为双音钟,制作精巧,实属重器。


  战国早期 铜曾姬壶一对

  通高78.3 cm

  曾姬壶一对,为带盖垂腹圆角方壶形式,体积巨大,气势雄浑。传为民国二十一年安徽寿县出土器。两器器口内壁铸有相同铭文,内容记述楚王来自曾国的夫人,过世後归葬於漾陵,希望后世子孙保存使用这件器物。此铭内容奇特,长年来为学者竞相研究考释的对象。其富於韵律的词句,宛如一首悠远的古诗,在两周金文中又尤为特别。


  西周晚期 铜散氏盘

  口径54.6 cm,高20.6 cm,腹深9.8 cm,底径41.4 cm

  散氏盘於清康熙年间出土,嘉庆十四年仁宗五十大寿,散氏盘是贡入宫中的寿礼,从此成为内府重器。盘内共铸铭三五0字,记述西周时夨(cè)国向散氏转让田地的过程。起因是夨国侵犯了散邑,所以用田地来赔偿散,铭文详细记述踏勘田界的路线。此铭是《周礼-秋官-司寇》中「书于宗彝」的「治地之约」之实例,是考察西周土地契约制度的珍贵材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