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拾粹(第七期)--汉代玉器(上篇)

 RK588 2015-01-25

君子无故  玉不去身

    汉代是玉器收藏中一个特殊时期,过去有人专门收藏汉玉,其他朝代不收,可见汉玉在中国玉器收藏中的地位。曾经有学者们把中国玉器的发展史画过图表,每个人画得都不太一样,但汉代玉器,无一例外都是高峰。

玉 玦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我们都比较熟悉:鸿门宴。鸿门宴上范增几次示意项羽要杀掉刘邦,他怎么示意呢?他拿了一块玉器——玦。《史记。项羽本记》的原文是这样写的:“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项羽看见范增不停地使眼色,举了三次玦,提示他要赶紧杀掉刘邦。“玦”与“决”同音,暗示要项羽下决心,这是举玦的用意。

龙纹玉玦   春秋   直径3.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汉代玉文化

    汉代以后,玉形成了著名五德之说。最早玉有十一德、九德、七德等各种说法,但到了汉代,就归纳为五德之说。仁、义、智、勇、洁,这是中国古人赋予玉的五德,是非常权威的解释,一直沿用至今。


出廓璧

玉璧是传统的玉器品种,谷纹璧在汉代依然盛行,但到了西汉,它有一部分造型有所变化。玉璧的外缘增加了一部分纹饰,这种璧专业术语叫做“出廓璧”。廓与“郭”通假,指外城。

玉“益寿”拱璧   汉代   高13.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玉“长乐”拱璧   汉代   高18.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玉 蝉

在汉代的丧葬制度里,玉非常重要。之所以有大量汉玉出土,就因为汉代丧葬制度规定,随着等级增高,玉的数量也在增加。葬玉中有个典型的品种叫“玉唅”,是放入死者口中的玉。一般都做成蝉状,北方方言叫“知了儿”、“季鸟儿”。古人为什么要把玉晗做成蝉状呢?古人认为蝉是非常高洁的生物,说它只饮一些露水,就引吭高歌。所以古首先认为蝉具有一种品格高尚的象征。再加上它又能从地底下钻出来,变成另外一个模样,古人就认为它能够重生,脱胎换骨,非常神奇。死者嘴里含一个蝉形玉唅,表明他希望重生。


玉蝉  西汉  长5.7cm

扬州博物馆藏


玉 握

死者嘴里有玉唅,手里也应该有东西,过去讲究不能空着手走,手上要握有东西,尤其是有钱人。那么握什么呢?专业术语叫“玉握”,一般是个猪形。中华民族饲养猪的历史非常长,至少有五六千年,所以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作为农耕民族重要的财富。当人去世以后,手里会握有猪下葬。最好的材质当然是玉,也有陶猪。玉猪玉蝉在汉代葬玉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


玉猪握   西汉   长13cm

连云港市博物馆藏


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