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艺术史话】商代书法(中)

 RK588 2015-01-25

 

甲骨文的分期与书风演进

对甲骨文的分期问题作系统研究的,以董作宾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为早。也较系统。他奠定了分期研究的初步基础,他将甲骨文分为五期:

第一期 盘庚 小辛 小乙武丁(二世四王)

第二期 祖庚 祖甲(一世二王)

第三期 廪辛 康丁(一世二王)

第四期 武乙 文丁(二世二王)

第五期 帝乙 帝辛(二世二 王)

在甲骨文的断代分期研究中,董氏还规定了作为依据的十项标准,即:一世系、二称谓、三贞人、四坑位、五方国、六人物、七事类、八文法、九字形、十书体。董氏的方法很周全,也为后世学者所遵循。不过董氏所处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甲骨文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之后的很多学者,在他的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纠正了他在断代学研究中的错误与不足。比如目前发现的殷墟卜辞,始于武丁时期,那么董氏第一期中就只有武丁一世一王了。董氏断代的另一个问题是将今天看来风格相承续的一类大字作品分置于第一、四两期。这在书风的断代上引起了混乱。甲骨学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发 展,学者们对于甲骨文的断 代研究已经梳理出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尤其是对于贞人组耐心细密的排比,使断代分期研究更加信而有证。

商代的贞人集团是直接职司占卜与契刻的一个文化群体。不同时期的贞人可区分出不同的贞人组,不同组别的甲骨书法也表现出不同的书法风貌。历时200多年的殷商甲骨文风格多姿多彩,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以“宾组”、“历组”、“无名组”为代表的大字作品和以“出组”、“何组”、“黄组”为代表的小字作品。从风格的延续性上看,它们应该分属于两个世代传承的贞人集团。就时代的先后,卜辞大体可分:

组卜辞;

宾组卜辞;

历组卜辞;

出组卜辞;

何组卜辞;

无名组卜辞;

黄组卜辞。

需要指出的是,甲骨文的契刻者不一定是卜辞中的贞人。因为一个贞人组一般包括多个贞人,有的多达几十人,但这一组的书法风格并不那么纷杂,而“历组”卜辞,贞人只有“历”一人,但又呈现出了不尽相同的几种样态。贞人组之间也有贞人的交叠,显示出各组之间的相互承续与过渡。

组卜辞是现存商代甲骨文最早的作品,相当于武丁早期。字体以 大字类为主,字形保留较浓的图画性和笔意。尽管契刻已将笔画进行了线条式的简化,但线条仍保留明显的丰中锐末的粗细变化,有些部分仍然保留有图画式的块面填实处理。书法行气还没有达到应有的贯注,因此章法表现得散漫天真和自由随意。

宾组卜辞所见贞人有“王、彀、宾、争、内、者、韦、永、吏、古”等。字体以大字为代表,在时代上相当于武丁中晚期至祖庚早期。甲骨文书法经历了师组刻辞的一段积累,到宾组呈现出第一个高峰,字势阔大,结构均衡,线质挺健,章法气脉贯通。在文辞上也出现了几十字以上的长篇和几段卜辞充实于整块骨版的作品,表现出充沛而博大的气度。因此,这一时 期的刻辞也成为甲骨书法的经典之作。宾组也有一类小字作品,风格不甚突出。

历组的刻辞也有大小二类作品,而且这二类作品还可以细分。这一组中,小字作品的契刻显示了刀法的纯熟与结构的精致;大字作品不同于宾组的阔大,显得略为修长。

出组是承续宾组而发展的,这一组的作品,大体相当于五期中的第二期。这一期在契刻的刀法上普遍采用了单刀中锋,线条化的程度很高。在此之前的刻辞,刀法是多样的:单刀、双刀、复刀等,不一而足。这不能说此前的契刻者技法如何多变,而是刀还常常依附于笔,为了传达笔意,刀法还是较为被动的。出组的单刀中锋说明,这 时的甲骨已经从以前可能的先书后刻,发展到直接刻写了。

何组卜辞在时间上跨度很大,大约从五期中的二期一直延至四期,无名组则相当于二期的后半段延至四期。这一时期的作品无新奇可喜之状,以小字作品为多,或工致整洁,或略为潦草,其大字则稍嫌疏阔。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甲骨书法是较为平庸的。

黄组刻辞是甲骨书法绚烂余晖的回光返照,相当于五期中第四期后半段及整个第五期,当文丁、帝乙、帝辛之世。这一时期普遍采用小字刻辞,为小字之冠,直接刻写却精丽异常。这一时期又有一类大字作品,先书后刻,以《宰丰鹿骨匕记事刻辞(帝乙、帝辛)》为代表,双刀深刻,准确地传达了笔 意,其气味的醇古深厚不让于金文。

传世的殷墟甲骨不下十几万片,如此庞杂的一份书法遗产,过于细密的分析常会失于不得要领。总之,甲骨文书法以武丁时期为最,原创之际,元气勃发,格局阔大,体势遒迈。祖庚、祖甲时期则在于完善技巧,拓展风格。廪辛、康丁、武乙、文丁之世的书法虽然少有特出超逸之品,但是大量的书写,于文字于书法的演进都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不求外形的新奇而转注于内部空间的调整,不乏积微储变之功。帝乙、帝辛时期,虽是商朝末世,而此时的甲骨文书法未尝不是一个穷则思变的历史转捩,其小字愈细愈精,而大字深刻已经气通钟鼎之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