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谓得失:平仄对立

 冷鳳 2015-01-25

 上一节我们有一个问题没讲述完,这一节我们继续。

     【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
这个问题,我们上一讲没讲。今天我们来粗略的讲下。 “平顶平,仄顶仄”。就是说分句句脚的平仄也按马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或“平仄仄平平仄仄”这两个公式从后面往前面截。当然也可以按变格“仄仄平平平仄仄”这样从后面往前面截。还可以适当的放宽一点。但也不能像常江在《中国对联谭概》里面所说的一样,上联只要是仄声落尾,下联只要是平声落尾,分句句脚的平仄可以千变万化。不可以这样。其实2句以上的多分句联句脚三连仄或全仄、三连平或全平的不多,偶尔也有。(这里不举例)我们只举例一些常见的格式: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其中上联句脚“容 事”--平仄,下联句脚“笑 人”--仄平
       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
       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
  这也是“平仄==仄平” 的格式。
             天作棋盘星作子,何人敢下;
             地为琴瑟路为弦,哪个能弹。
 这是“仄仄==平平”的格式。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这也是“仄仄==平平”的格式。
                           一饭尚铭恩,况负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保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

这是“平平仄==仄仄平”格式。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仄平平仄==平仄仄平”格式。
                   豪杰今安在?看青山不老,紫柏长存,想那志士名臣,千载空余凭吊处;
                    神仙古来稀,设黄石重逢,赤松再遇,得与洞天福地,一生愿作逍遥游。

这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格式。

       因为五句以上的多分句联中用典和集句多点,所以分句句脚的平仄交替相对来说较放宽点。如:

                  此地可停留,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这个就不是正格了,“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分句句脚平仄交替的例子就举到这。

    还有点时间,我们再说说两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在对联的时候还常听人提到“孤平”两字。“孤平”之说,最早是来源于绝律诗中。在绝律诗中,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即为孤平。(注意:1、仅出现于上述类型的平韵脚句中,2、依格律而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的句型,如“仄仄仄平平”,不算犯孤平。)

    很多人认为,单句对联是起源于律诗中的颈联和颔联,既然绝律诗中存在孤平,理所当然的就认为单句对联中也存在孤平。其实,单句对联只沿用了律诗中那两联的格式和对仗形式,却没沿用其中的韵脚。既然“孤平”是针对有韵脚的句子提出来的,那么,单句对联中韵脚都不存在,何来的孤平之说呢?所以,中国楹联协会公布的联律通则里面,是没提到要忌讳“孤平”这个问题的。当然,孤平虽不忌,但为了声律之美,大家还是尽量的避免为好。

    当然,存在韵脚的多分句对联中,是应注意“孤平”的,如成都望江楼公园的单边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去年听日子说望江楼公园还在征集下联呢。正如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所说到的,不光是绝律中这两个句型要注意孤平,词曲里韵脚句存在这样句型时,也应该注意到孤平。(长联我们目前没准备涉及。)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拗句的问题。拗句最初是出现于律诗中。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个特拗句的问题。“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两个格式,绝律中也是不需要下句救的句子。

    很多人认为,对联中不存在这样的拗句。由于通则里面没提及。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存在很大的争议。我个人认为,这两种拗句是可以在对联中存在的。我小举几例。

最先我们来看看第一讲提到的孟昶的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纪昀挽刘统勋联:“岱色苍茫众山小,天容惨淡大星沉。”
林则徐的孤山林处士祠联:“我忆家风负梅鹤,天教居士领湖山。”

杭州藕香居茶室联:“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梁章钜的苏州况钟祠联:“姓字播弦歌,韦白以来成别调;功名起刀笔,萧曹自古是奇才。”
王闿运的自挽联:“春秋表未成,幸有佳儿述诗礼;纵横计不就,空余高咏满江山。”
    例子就不多举了,当然,对于像我等只通了对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