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龙酱油成了《味道中国》的主角

 百城主人 2015-01-27

   继入选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2》、全球华文电视媒体《清新福建》之后,古龙酱香近日再飘香。1月23日,美食电影《味道中国》在各大院线上映,精选中国13个美食大省、20种“中国味道”,献上一场欲罢不能的美食视觉盛宴。而古龙酱文化园古法酿晒的酱油,也作为“中国味道”的代表,登上银幕,讲述一段悉心守护和用心呈现的美食故事。
   记者 胡晓琴
   代表传统酱文化,入选中国首部美食电影
   《味道中国》是中国首部美食电影。在食物被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时代,很多传统美食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而《味道中国》挖掘的正是那些即将消失在历史深处的传统手工艺:坚持用天然古法日晒夜露酿晒而成的古龙酱油、经过“三蒸两百锤”才制成的手打年糕、薄如馄饨皮的福州燕皮……
   制作团队历时两年,按照四季及二十四节气,精选中国13个美食大省的20种“中国味道”,讲述美食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据悉,早在影片开始筹备时,节目制作组就四处寻找能够代表中国传统酱料文化的地方,最终慕名来到古龙酱文化园取景拍摄。
   2013年夏天,制作组来到厦门,当时厦门正值盛夏,气温达30℃以上,而古龙晒场地面温度则高达50℃。制作组带着设备,从日出拍到日落,真切体验了在晒场上坚守传统制酱工艺的工人们劳作的辛苦。“这也是我们需要呈现给广大观众的最好场景。”制作组负责人说。
   坚持古法酿造,平常食物也有诱人之处
   古龙酱文化园拥有亚洲最大的传统酱油酿造晒场,并始终坚持以传统古法制酱工艺生产酱油和酱料。坚守古法酿造技艺的酿造师,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影片中,他带着工人们选豆、下缸、在烈日下翻盖,“古法酿造一年只有一次,我做了三十多年,其实才做了三十多次。”
   因为有着对传统技艺的坚持,即使平常的食物也变得动人。用这种酿酱工艺生产的古龙酱油、香菜心、红烧排骨等产品,也带给厦门人最温暖的回忆。
   “所谓古法,不是死守着古老的做法,而是坚持古人的秘方,坚守古人从一而终、用心做酱的心。相信通过这个影片,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古龙,感受让一代又一代的古龙人为之坚持的信念和力量,那就是对天然、传统、健康食材的尊重,对德商理念的传承。”厦门轻工集团负责人说。
   据了解,此次《味道中国》电影在各大院线上映后,还将在央视和优酷等网络平台陆续播出。
   相关链接
   “日晒夜露”的
   酱油酿造技艺
   古龙酱油古法酿造工艺继承从唐代以来“日晒夜露”、微生物发酵酿造的传统“酱园”工艺,采用人工制曲的传统方法,精心培育酱曲应用于生产。
   师傅们要先把豆子洗净、泡软、高温煮熟后添加酱曲,豆子和酱曲混合,等待发酵、成熟。白天,工人们依次打开酱缸,让豆酱充分享受太阳的热度,炎热使酱缸中的微生物迅速发酵,这就是日晒;到了晚上,白天的热气渐渐散去,酱味开始浓缩,这就是夜露。现在只有古法制酱还保留了这日晒夜露的过程,普通酱油只需要几天,而古法最长需要5年。
   古龙酱油遵循传统工艺和方法,沿用传承3000多年的制酱工艺酿造酱油,经过一年以上的“日晒夜露”,产出的酱油色泽乌金、温润、回甘,在工业化时代尤其珍贵,这项技艺还被列入“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