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绪全辑 1、汉三老讳字忌日碑 在西泠印社三老石室,高93厘米,宽42厘米,东汉建武二十八年(52年)刻。碑额断阙,碑文保存完好,计217字,清末出土于余姚。书体介于篆隶之间,浑厚遒劲,被誉为东南第一石。 2、淳化阁帖宋刻原石 浙江图书馆《淳化阁帖》刻石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汇刻帖的原石,《淳化阁帖》宋刻刻石目前放置在杭州孤山路二十八号文澜阁旧址(现为浙江图书馆古籍部所在地), 抗日战争、“文革”中帖石遭受一定程度损坏缺失。一九九四年有识之士在浙图红楼走廊内发现这批刻帖,建议保护陈列,遂建碑廊储之。这个刻石是懋勤殿本淳化阁帖和潘祖纯本淳化阁帖两个善本的母本,已经引起国内外专家和媒体的巨大关注,但具体何种版本尚未搞清,所以研究这个版本的力度也要加大,必然引起法帖碑刻研究的巨大浪潮。 3、绍兴国子监本淳化阁帖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颁诏翻刻《淳化阁帖》,刻板置于国子监,其先后顺序、字行长短、卷尾篆题等均依照祖本原貌。此本摹刻精善,世称《绍兴国子监本》。曹士冕《法帖谱系》云:“绍兴中以御府所藏淳化旧帖,刻板置之国子监,其首尾与淳化阁本略无少异。当时御府拓者,多用匮纸盖打金银箔者也,字画精神极有可观,今都下亦时有旧拓者。元板尚存,迩来碑工往往作蝉翼本,且以厚纸覆板上,隐然为银锭痕以惑人。第损剥非复旧本之遒劲矣。”(此段乃曹士冕引用南宋初年郑兴裔文) 所谓潘允亮藏贾似道本,经宋贾似道,元代周密、周厚、明代袁褧、之潘允亮,后经请代梁清标、陈崇本、王存善递藏本,简称“潘允亮本”。此本烜赫有名,一身被视为《阁帖》枣木祖本。在明代曾先后经三刻:即袁褧尚之(玉韵斋)刻本、顾从义汝和(玉泓馆)刻本、潘允亮寅叔(五石山房)刻本。卷九藏上海图书馆,卷一至卷八,并卷十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4、《绍兴米帖》 南宋绍兴十一年辛酉(1141年)高宗又出御府所藏米芾墨迹,馆臣奉旨摹勒上石,厘为十卷,立于禁中,是为《绍兴米帖》(又称《御府米帖》,或谓蔡济或蔡忠模勒)。《绍兴米帖》今传已无全本。已知公家收藏有二:一是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残本,一是国家图书馆藏宋拓残本(有专家以为是明拓)。 5、《淳熙修内司帖》 宋孝宗赵眘命将内府所藏《阁帖》重刻,卷尾题有“淳熙十二年乙巳二月十五日修内司恭奉圣旨摹勒上石”,世称《淳熙阁帖》或《淳熙修内司帖》。今存一套藏于美国翁万戈处,每卷末的楷书题记“淳熙十二年乙巳二月十五日修内司恭奉圣旨摹勒上石”。此帖曾陆续为明邵僧弥、清铁保、翁同龢等人所藏,后有贾似道、文从简等人的题跋和印章。 6、《淳熙秘阁续帖》 淳熙十二年宋孝宗赵眘命内府以南渡后续得之晋唐遗迹摹刻成《淳熙秘阁续帖》十卷。卷一刊钟、王帖,卷二则二王帖,卷三刊欧阳询、萧珞、诸廷诲、孙思邈、狄仁杰、张旭、颜具卿七贤书,卷四载唐玄宗李隆基书,卷五刊李白、胡英、李邕、白居易书,卷六则张九龄、李绅等人书,卷七为李阳冰、李德裕、李商隐等人书,卷八刊怀素、张旭书,卷九刊高闲、亚栖等人书,卷末刊杨凝式等人书,每卷皆有内府印鉴。 7、《博古堂帖》 绍兴年间,新昌(今浙江省新昌县) 石邦哲辑刻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自周穆王《吉日癸巳》至唐代白居易《诗简》计27种,陈思《宝刻丛编》著录。此帖选刻俱佳,后世评论晋、唐小楷,多以越州石氏诸刻为标准。 8、《兰亭续帖》 共六卷,淳熙年间(1174~1189)刻在越州(今浙江绍兴)。《碑帖叙录》称“盖借地名为帖名”,其内容与王羲之《兰亭序》无关。上海博物馆现残存上下两册,纸本,各开尺寸不一。北京孟宪章藏有宋拓本卷四、五、六。 9、《群玉堂帖》 韩侂胄阅古堂在吴山青衣洞下。青衣泉在宋称阅古泉,陆游曾为韩侂胄写《阅古泉记》。 嘉定八年(1215)永春(今福建省永春县)留元刚刻石于温州,均为唐代颜真卿书迹,共10卷,嘉定十年巩嵘续刻1卷,现存8卷寸浙江省博物馆,为孤本。 11、南宋太学石经 在杭州碑林,现存85石,其中《周易》2石,《尚书》7石,《毛诗》10石,《中庸》1石,《春秋》48石,《论语》7石,《孟子》10石。始刻于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宋高宗赵构及皇后吴氏书,楷书。每石尺寸不等,高约160厘米,宽120厘米,厚25厘米。此石经原立于南宋太学内,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移存杭州府学(今杭州碑林)。 12、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赞刻石 在杭州碑林,共14石,石高44厘米,宽125厘米,厚20厘米,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刻,北宋李公麟画像,南宋高宗赵构书,小楷。书法和绘画皆佳,摹刻精良。 13、杭州雷峰塔刻经残石 咸淳《临安志》录吴越王钱俶雷峰塔刻经后题记有谓:“塔成之日,又镌华严诸经围绕八面”。八十年前塔倾圮,而经石碎裂星散。此见近拓残石数枚,捶拓甚精。确证《湖山便览》“小楷绝类欧阳率更书法”之说不虚。 14、《玉版十三行》刻石 是王献之小楷代表作,被誉为“小楷极则”,笔画隽秀挺拔,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盛名千年不衰。墨迹在宋元时有两本,一为晋麻笺本;一为唐硬黄本,上有柳公权跋,疑为柳公权临本。此二本后均佚,流传的刻本有二,一为“碧玉版本”,一为“白玉版本”。世以“碧玉版本”为优。“碧玉版本”明万历年间出土于杭州西湖葛岭南宋贾似道半闲堂旧址,贾似道廖莹中等刻,长28.8cm 宽25.8cm 厚1.2cm,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端石质,略有黑疵点。 15、世彩堂《淳化阁帖》十卷 相传廖莹中手摹勒,王用和等人镌刻。应该称为《世彩堂本淳化阁帖》。梁同书、上海图书馆仲威认为是浙江图书馆藏淳化阁帖原石是《世彩堂本淳化阁帖》。 16、世彩堂《绛帖》二十卷 今无传。摹刻精善,为世称道. 17、《世彩堂小字帖》十卷 周密:《癸辛杂识》“卢方春(柳南)所作《秋壑记》,王茂悦所作《家庙记》、《九歌》之类。” 18、《世彩堂小帖》 廖莹中又以所藏陈简斋、姜白石、任斯庵、卢柳南四家书为世彩堂小帖。目前国家图书馆收藏的 19、《宣示表》宋刻石 钟繇书《宣示表》墨迹无存,后世各帖传刻都出自王羲之临写本,临本北宋时期藏于内府,南宋末年被贾似道收藏。贾氏十分珍爱此表,命门客廖莹中、名工王用和摹刻上石,刻石精妙绝伦,誉为无上妙品。贾氏衰败后,此石入土久埋,在晚明年间出土于杭州葛岭的贾氏半闲堂旧址,此后辗转多家收藏并刊刻题记,至今保存完好,小楷十八行,碑阴为金农题跋与嘉道年间著名金石大家张廷济的题记。另有一刻石为清乾嘉学者跋文。
也是目前仅存的宋代《宣示表》单刻帖刻石。宋代刻帖原石传世极稀,均为国家重点文物, 见于2009年瀚海秋拍.首都博物馆以五千万人民币将此件购藏。 20、玉枕兰亭 清 梁章钜《归田琐记·玉枕兰亭》:“今人熟闻《玉枕兰亭》之名,而不知其有三本:其一见《太清楼帖序》云: 唐文皇 使率更令以楷法摩《兰亭》藏枕中,名《玉枕兰亭》。其二,则 宋 政和 间,营缮 洛阳 宫阙,内臣见役夫所枕小石有刻画,视之,乃《兰亭序》,只存数十字。其三则 贾秋壑 使 廖莹中 以灯影缩小,刻之 灵壁 石者。”周密《癸辛杂识》:“贾廖碑帖。又缩为小字,刻之灵璧石,号“玉板兰亭”,其后传刻者至十余,然皆不逮此也。”又《志雅堂杂抄》中说“先是,贾师宪用婺州碑工王用和,翻刻定武兰亭,凡三年而后成,至酬之以勇爵,絲发无遺恨,與定武相乱。又缩为小字,刻于灵璧石板 。于是群玉兰亭,遂冠諸帖。世綵堂,盖其家堂名也。其石后泉州蒲寿庚,航海载归闽中,途次被风坠江中。或谓尚在,特不全耳”。 玉枕兰亭(式古堂本) 宋拓本,卷高14.8厘米,长600厘米,帖心高14.8厘米,长47.6厘米。现藏上海图书馆。经明晋府、清卞永誉、李宗瀚等人题跋,翁方纲题跋:“今当定以为贾似道时所刻,则实是宋刻宋拓之最精者耳”,玉枕兰亭版本颇多,然此本确是现藏玉枕兰亭之最精本。民国文明书局有影印本,今吉林文史出版社也有印本。 21、表忠观碑 在杭州碑林,今存3石,高224厘米,宽104厘米,厚24厘米,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刻。石阴阳两面刻,各7行,行18字,惟最后一面5行,苏轼撰并书。原碑共4石,宋元丰元年(1078年)刻,已废。今为重刻本,1949年后移存今杭州碑林 。 22、宋观音经碑 在六和塔壁间,计4列,133行,小楷,董仲永书。碑上还刻有李伯时绘的观音大士小像,旁有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题跋。 23、四十二章经刻石 在六和塔内,嵌于第一层内墙,由42位职官手书,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僧智昙立石。 24、六和塔尚书省牒碑 在六和塔内,高250厘米,宽120厘米,碑刻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和乾道元年(1165年)尚书省牒文。 25、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刻石 在六和塔内,高160厘米,宽80厘米,嵌于二、三层踏道墙面。经文分32段,后跋语6行,隶书。此经失去一石,故无纪年。但题跋中有六和塔主僧智昙请人写经,疑为南宋时所刻。 26、东阳本兰亭序 宋刻石,长53.2厘米,宽31.7厘米。双面刻石。长方形,已裂成三块,缺一角。传为唐欧阳询所临摹本的石刻作品,属“定武兰亭”体系,是《兰亭序》刻石中较好的版本。今藏浙江省博物馆。 27、皇朝祖宗御书法帖 刻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十卷。《中兴馆阁续录》 :“淳熙八年三月诏模累朝御书上石……有累朝御书并历代墨迹摹勒上石”。 28、张氏乌镇帖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乌镇本》:“旧传湖州乌镇张氏以绛、阁二帖锓木家塾,或遇良工模拓,亦有可观。”又曰:“此刻字画甚差,肥而极有笔意,颇胜诸帖,惜其间错悮数字为可恨耳。” 29、屏风帖 30、兰亭一百一十七种刻 明 陶宗仪《<兰亭集>刻》:“《兰亭》一百一十七刻,装褫作十册,乃 南宋 理宗 内府所藏,每版有内府图书钤缝玉池上,后归 贾平章。至国朝有江南,八十余年之间,凡又易数主矣。往在钱唐谢氏处见之,陆国瑞携至松江,因得再三披阅,并录其目。真传世之宝也。。”其中甲集“永兴”、乙集“三衢板刻”、丁集十一种、戊集、辛集“天台丁氏”、壬集“绍兴曾氏”、“绍兴石氏二”、“东阳郭氏”、癸集“钱唐李和”等多种皆是浙江所刻法帖。又《兰亭考》、《兰亭续考》载有多重浙地所刻,今不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