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

 长庆wcqjs 2015-01-27




作者:王爽/【家有教练50】

人生来到了四五十岁,昔日不同时期的同学们纷纷组群,开始追忆往昔,甚至谈论退休生活,不少人俨然已经饱经沧桑。难道我们真的老了?


最近读到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艾伦˙朗格教授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专注力是与岁月对抗的力量》。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朗格教授今年63岁,酷爱网球,年轻的时候,曾经因摔断了脚踝,医生说她再也不能打网球了,但现在她双腿健康,仍然在打网球。她集30的研究与实践创造了“可能性心理学”,其研究假设是: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或者能变成什么,一切皆有可能。而核心概念则是“专注力”。这里所指的专注力,是说我们需要时不时地停下脚步思考一下我们在做什么,在某个情境下是怎样反应的,还有没有别的选择?换句话说,专注力就是一种简单的实践,要时常去留意新的事物、积极寻找差异。让自己对人和环境重新敏感起来,向新的可能性敞开,形成新的视角。


朗格教授进行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


她和学生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把这里布置得与20年前一模一样,然后邀请16位七八十岁的老人,8人一组,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让他们在“时空胶囊”生活一个星期。七天里,老人们都沉浸在20年前的环境里,他们都被要求更加积极的生活,没有人帮助他们穿衣服或搀扶走路。唯一的区别是,实验组的老人言行举止必须“活”在20年前,而控制组的老人是用怀旧的方式谈论和回忆20年前发生的事情。实验的结果是,两组老人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明显改善。实验前,他们几乎都是家人陪着来的,老态龙钟、步履蹒跚。一周后,他们的视力、听力、记忆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血压降低了,步态、体力都有了明显改善。相比之下,实验组,也就是那些“活”在20年前的老人们进步更加惊人,他们手脚更加敏捷,智力测验中得分更高。局外人看他们实验前后的照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实验证明,老人们在心理上相信自己年轻了20岁,于是身体便做出相应的配合。“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老年人的虚弱、无助、多病,常常是一种习得性无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过程。”比如说人老了,记忆就一定衰退吗?答案并不是 绝对的!真正抑制我们潜能的是我们身处一个崇拜青春而厌弃老年的社会。我们固执地认为衰老和能力减弱有着必然的联系,这种思维定势极具杀伤力。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控制权,由自己决定娱乐节目,自己照顾房间里的植物,就会比那些被全方位照顾的老人更加快乐、年青和长寿。



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媒体的报道中,不乏86岁的老人溜冰,68岁的老人当DJ,78岁的老人跳伞、当滑板手等等,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几乎都是从六十岁以后才开始尝试并坚持练习,他们没有被年龄所吓倒,没有被很多的定式思维所束缚,活到老,学到老。


我很庆幸我一直在老妈的身上践行这个理论,尽管以前没有看过这篇文章。我很少和妈妈讲理论和道理,在我的信念中,只要是她高兴、愿意的事情,我都会鼓励和支持。在和她聊天的过程中我问她年轻时曾经的梦想,请她给我讲过去令她开心、感到幸福的事情,引导她去实现她的梦想,引导她去做那些令她感到年轻、开心的事情。偶尔她有一些低落情绪的时候,只要是判断身体没有问题,我都会依然把老妈当作朋友一样带她出去玩、陪她聊天。


如今,妈妈已经81岁,她的思维敏捷、动作灵便、开朗乐观的言行,令周围人很难相信她的实际年龄,都以为她是六七十岁的人。妈妈也为此受到很大鼓舞,我相信这样的“以为”也会导致她身体给予很好的配合。


当我们相信年迈的父母可以掌控他们自己的生活,当我们能够把他们当作朋友,给他们更多尊重与信任,为他们创造一些便利的条件,让他们过得舒适、开心的时候,他们才可以专注于“当下”,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这不也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所期待的吗?


这样说来,“专注力”更像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并不意味着否定,而是存疑和追问,从传统、权威、成见、约定俗成中向自己问一句:“真的吗?”一旦我们看清自己是如何被束缚在文化、范畴、语言和思维模式的陷阱里的时候,就会发现,人生中我们可以控制的部分,包括健康和快乐,可以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祝愿天下年迈的父母忘掉真实年龄,启动专注力,开心于“当下”,永远健康、快乐、长寿!□



王爽,中国中钢集团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国际教练联盟ICF认证教练(ACC),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学生企业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