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绝句选(1)

 四学堂 2015-01-29

古代绝句选(1) 
            白居易:邯郸冬至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说明】农历冬至深夜,作者正旅居于邯郸驿站。一个人独坐在灯下,猜想家里人这时正在谈论、怀念着自己,从而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解释】①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冬至--农历节气,在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这一天黑夜时间是全年中最长的。②驿--驿站、驿亭,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出差官员途中歇息的地方。③著--即“着”字。远行人--指作者。


      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说明】诗的前两句,写日落前景象;后两句,写月出后宁静气氛。
          【解释】
           ①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薄绿色。      ②可怜--令人爱惜。


      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说明】用这首诗作为请柬,邀朋友刘十九晚上来饮酒叙谈。写得十分亲切,富有生活情趣。
          【解释】①绿蚁--指酒面上的浮渣、泡沫。醅--没有滤过的酒。②这两句说:看来晚上要下雪了,你能不能来喝一杯新酿的米酒呢?


      白居易:竹枝词〔选一首〕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蓠湿叶碧凄泣。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规(今陕西省渭南县人)。唐德宗贞元时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上书言事获罪。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到杭州、苏州等地任刺史。晚年任刑部尚书致仕。他是唐代大诗人之一。是当时乐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他的诗政治倾向强烈,艺术形象鲜明,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读懂。他的一些抒情写景的绝句诗,明净优美,写得也有特色。
          【说明】这首诗画出了一幅雨中行舟图,色彩鲜明,意境清丽。
         
      【解释】①巴东--今四川省奉节县一带地方。巴西--今四川阆中县一带地方。舫--小船。②小蓼--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在水边,秋天开白色带红的小花。簇簇--聚在一起的样子。这句说“水蓼受了雨淋,似乎感到有些寒冷,把红色花朵紧紧靠在一起。③江蓠--一种生在江边的多年生香草。这句说:江蓠被雨淋后,湿叶碧绿,给人一种阴凉的感觉。


      查慎行:官柳
          种柳河干比《伐檀》,黄流今已报安澜。
          可怜一路青青色,直到淮南总属官!

         
      【作者介绍】查慎行(1650-1727),官悔余,号初白,海宁(今属浙江省)人。清康熙时赐进士,官编修。早年在西南从军,后来又游历山水。较多地接触了解民生,亲眼看到清王朝残酷压榨百姓的事实,所以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和揭露阶级斗争的诗都有一些好作品。他的诗学习宋人,得力于苏轼和陆游,风格清新。
          【说明】老百姓辛辛苦苦在河边种了柳树,结果都被官府霸占了。
         
      【解释】①河干--河边,河岸。伐檀--《诗经》中“魏风”的著名诗篇。它描写民众在河边辛苦地采伐檀树,讽刺统治阶级的不劳而获和残酷压榨。这句说:老百姓在河边种柳树好比《伐檀》诗中描写的那种情景。②黄流--黄河。安澜--使流泛滥安定下来。澜,洪水。这句说:黄河泛滥现在已经安定下来了。③这两句说:从黄河流域直到淮河流域,那些老百姓种的柳树长得郁郁葱葱,可是都变成官家的了。


      常建:塞下曲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作者介绍】常建,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生卒年不详,唐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做过县尉小官,一生不得志。他写过一些田园山水诗和边塞诗。
          【说明】这首诗,用恳切明朗的言辞,表达了作者渴望平息战事,以实现国家、民族间和睦相处的良好愿望。
         
      【解释】①塞下曲--古代一种以描写边塞战事为主的歌曲。②玉帛--玉和丝织品,古代诸侯会盟朝聘时所带的礼品,因以玉帛比喻和好。朝--朝聘,访问。帝乡--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唐王朝。③乌孙--汉代西域国名,汉武帝曾派张骞带了牛、马、金帛送往乌孙。乌孙也派使者带了马送给汉朝,后来汉武帝还两次把宗室女下嫁乌孙。这两句说:乌孙来汉朝朝聘后,取消王号,对汉称臣。④这两句说:边远地方停息了战争,战争的气氛变成了日月的光辉。


      陈长生:春日信笔
          软红无数欲成泥,庭草催春绿渐齐。
          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

         
      【作者介绍】陈长生,字秋谷,杭州(今属浙江省)人。清中叶女诗人。她是叶绍(字琴柯,乾隆五十八年进士,做过星空御史)的妻子,著名弹词《再生缘》作者陈端生的三妹。善诗,有的用品构思精细,受人称道。
         
【说明】这首诗是写庭园一角小景。风筝断线堕地是春天常见的事,一经点化入诗,便觉得春意盎然。诗中所写“吹落画檐西”五字,不必说明东风而东风自见。
          【解释】①软红--红尘,这里指落花。②画檐--雕画的屋檐。


      陈师道:十七日观潮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说明】钱塘江潮涌是我国著名的自然风光。作者在这首绝句中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和丰富奇特的想象,把秋日潮涌的壮丽景色十分生动地描绘出来。
         
      【解释】①十七日--农历八月十七日,钱塘江潮在十七和十八两天最为壮观。②漫漫--广阔无边。走--滚动,奔驶。这句说:在无边的沙滩上,象白虹般的潮水,奔腾咆哮,席卷而来。③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句说:潮头飞溅的浪花,好象瑶台上
      神仙一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人间。④这两句说:汹涌澎湃的浪潮,使得蓝天的倒影和夕阳忽上忽下,颠簸动荡不止。
         

      陈师道:谢赵惠芍药
          九十风光次第分,天怜独得殿残春。
          一枝剩欲簪双髻,未有人间第一人!

         
      【作者介绍】陈师道(1053-1102),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写诗学杜甫,深受黄庭坚影响,被看作江西诗派的首领之一。诗多写日常生活。有些作品感情深切,写得清新流畅。
         
      【说明】作者一生刻苦努力,但政治上始终不得志。诗的最后两句露了这种郁愤的情绪,诗人在同一题目下的另一首诗中说:“从微至老走风尘”,可见诗写在晚年,对自已一生贫病交加、政治失意深有感慨。
         
      【解释】①惠--赠送。②次第分--按着时间顺序开放。这句说:在九十天的春光中间,各种花先后开放。③殿--殿尾,最后。怜--喜爱。这句说:由于大自然的偏爱,芍药花特别得到机会在最后分享了春意。④剩欲--很想。簪--插戴。双髻--古时少女把头发左右分梳成两个髻。这是代指英俊的人。⑤这两句说:我很想把一枝芍药插在人的头上,可惜找不到一个最英俊的人。
         

      陈与义:和王东卿绝句
          少年走马洛阳城,今作江边瓶锡僧。
          说与虎头须画我,三更月里影崚嶒。

         
      【说明】诗人南渡后到处奔波,有心报国而不得志。面对南宋政局动荡不安、金兵不断向南方追逼的形势,诗人发出了感叹:当年在洛阳时,自己少年壮志,意气风发;现在却象一个游方和尚到处飘流。不过报国之志并没有衰退,应该请画家把自己的气概画出来。
         
      【解释】①王东卿--王震,字东卿,汴京人。北宋宣和初年任太学官,南宋绍兴上任沅州(今湖南省芷江县)太守。诗人和他在太学时相识。②瓶锡僧--游方和尚。作者自我比喻。瓶,汲水器。锡,锡丈。都是游方和尚携带的东西。③虎头--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小名。这里代指绘画能手。④崚嶒--形容山高大。这里比喻气度不凡。这两句说:请绘画高手把我立志报国、夜不成寐的情景画出来!


      陈与义: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作者介绍】陈与义(1090-1138),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北宋政和三年(1113)进士,做过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宋室南渡后做到知制造、参知政事。他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被列为江西诗派首领之一。由于南渡的大动荡,他的诗风大变,以简炼扫除繁缛,以自然沉着代替苦涩,面向现实,反映了家国苦难,写有不少优秀作品。
         
      【说明】这首诗用无限感慨的语气写道:自从金人攻陷汴京,漫长的十年过去了;而今我已年迈龙钟,成了流落江南的游子,看眼前的牡丹,想起家国的遭遇,更是愁绪万千。作者的故乡洛阳盛产牡丹,诗中把故国之思和对牡丹的情感拧在一起了。
         
      【解释】①胡尘--指金兵。入汉关--意思是进入中胡。②伊洛--伊河与洛河,都流经洛阳地区,这里代指洛阳。十年伊洛--离开家乡洛阳已有十年了。这首诗写在南宋绍兴六年(1136),上距汴京陷落已有十年了。路漫漫--路途漫长,借指时光过得久了。③青墩--镇名,在今浙江省桐乡县北。因为在烂溪边与乌镇隔水相望,所以诗句中说“溪畔”。绍兴年间诗人住在这里。龙钟--形容老态;龙钟客,指自己。④牡丹--洛阳以产牡丹著名,宋时尤盛。作者在洛阳的老家便种有许多牡丹,所以由观赏牡丹引起了深切的家国之思。

      陈子龙:渡易水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元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作者介绍】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崇祯进士,曾任绍兴推官和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自杀。他是明末的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擅长七律,绝句写得也出色。
          【说明】这首诗借荆轲为燕国报仇,渡过易水,到秦国去行刺的壮烈故事,感叹再也找不到荆轲那样的义土了,表现了作者报国伤时的决心。
         
      【解释】①易水--源出河北首易县西,东流至定兴县西南与拒马河汇合。古时是燕国南部的一条大河。②并刀--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产的刀,以锋利著名。指宝刀、宝剑。匣中鸣--古人形容壮士复仇心切,常说刀剑在匣子里发也叫声。③燕赵--战国时的两个诸侯国,分别在今河北省和山西省地区。古时燕赵出过不少侠客义士,干出了很多悲壮的事情。④潺元--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⑤荆卿--即荆轲,战国时卫国人。被燕太子拜做上卿。太子丹了去秦国行刺秦王,并亲自送他渡过易水。这两句说:易水慢慢地流着,天青草绿,河山依旧,可惜到哪里再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送行呢?


      陈子龙:三洲歌
          相送巴陵口,含泪上舟行。
          不知三江水,何事亦分流?

          【说明】这是作者为朋友送行的一首诗。结合送行地点河水分流的特点,写依依不舍的感情,情景交融,很有特色。
        
      【解释】①三洲歌--一名《三洲曲》,乐府西曲歌名,流行在巴陵地区。②巴陵口--巴陵三江口。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县,位于长江南岸,滨临洞湖。③三江--指长江、湘水、沅水。三江在巴陵与洞庭湖相通。④这句说:为什么江水也要分开流走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