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读秋雨

 江山携手 2015-01-29

余读秋雨(585)

(余秋雨与妻子马兰)

第585篇:余读秋雨

逍遥行者

2010年7月9日

    昨天晚上,来到超市图书专柜一转,看到余秋雨先生新出的一本散文集《我等不到了》,顺便买了下来。

    余秋雨是我最喜欢的当代散文家之一。近几年他主持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文化知识测试的点评,虽然受到一些人的非议,但也让他走入了寻常百姓家,让人们都知道了这位眼戴近视镜、对文化和历史知识侃侃而谈的学者。2002年4月21日,我参加了在上海建平中学召开的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请到了余秋雨先生。他为与会人员作了《文学与人生》的专题报告,使我第一次走近余秋雨,并对他渊博的知识和善良、快乐、健康的人生观,深深折服。

    《我等不到了》是我购买他的第七本散文集。回家后大致翻了翻此书,对其中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书中,余秋雨以平静的语调叙述了家族的历史,从曾祖父、曾外祖父由浙江慈溪出发,闯荡上海滩写起,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姨妈、叔叔、“我”以及妻子马兰,众多家族人物的一生,在近一个世纪历史光影中沉浮。有人说: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一部深入灵魂的“中国读本”。它告诉读者,在你们出生之前,父辈们有过什么样的精神历程,这种精神历程又如何渗透到今天,成了你们的生存背景。有人评价:“不玩耍象征的象征,是最大的象征,这是从海明威开始的现代作家的至高目标。《我等不到了》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大作品。一个文明古国的近代坎坷,一种文化人格的寂寞悲剧,很难写得比它更好了。”

    从阅读他的《文化苦旅》开始,我便喜欢上了他的散文。他的散文具有异常的想像的意境和最独尊的智慧。在他的文字里经常看到他对历史现象,人生问题的非凡见解。善良,忠厚常常是他文章的主题,文章正气浩然。他的散文特别注重与读者的情感互动,不经意间使平凡的叙事文字更震撼人心。

    余秋雨曾说过以前他还模仿过叶圣陶的散文语言,洗练,干净,朴素。 

    余秋雨散文的充满灵性和智慧,读他的散文有一种精神的美感和人生启迪,加上他对重要主题的阐述,使读者痴迷不悟,爱不释手。正因为这样,尽管有很多人指出他文章知识上的硬伤和所谓的弊端,但无法阻挡读者对余秋雨文章的喜爱和敬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