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圣陶谈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江山携手 2015-01-29

叶圣陶谈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日记18)

2005年1月6日

    叶圣陶先生作为老一辈著名语文教育家,非常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他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的思想贯穿了他的著作与书信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标志,对学生终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叶老殷切期望学校教育要得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一辈子得到无限好的受用”。目前对学校教育工作者来说,借鉴叶老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仍然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叶老在其著作中特别强调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习惯硬是要养成,决不马虎。叶老师认为,“习惯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要用一些强制功夫。”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一是要严格要求,提出明确具体的措施。但严要有度,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且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做到。二是要长期训练,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否则会前功尽弃。三是要重视起步阶段。“在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取个正当适宜的开端,集中心力,勉强而行之,渐渐不大觉得勉强了,渐渐的习惯成自然……如果开端不怎么适宜,到后来就成了坏习惯。”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要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不要等到形成了坏习惯再来纠正。

    2、要从细微处入手,逐步积累。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叶老强调要“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他写过一篇文章《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主张学生不能养成妨害别人的习惯,就要从教育学生轻轻关门窗这一细小而又经常遇到的小事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从身边不起眼的小事做起,逐步积累,积少成多,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要经常地历练,“行”比“知”重要。叶老指出:“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形成习惯,不能靠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必须通过“经常的历练”。良好习惯的教育必须靠实践努力才能形成。他曾强调:“心里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做去,才可以养成好习惯。”思想要付诸行动,必须落实在行动上才能形成。好习惯养成还要靠恒心:“锻炼语言习惯要有恒心,随时随地当一件事做,正象矫正坐立的姿势一样,要随时随地坐得正立得正才可以养成坐得正立得正的习惯。”

    4、养成习惯,教师要做表率。叶老非常重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示范作用。他强调,要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教师就得有好习惯,“要叫学生怎么样,教师先得自己做到这个怎么样,要叫学生不怎么样,教师先得自己做到这个不怎么样。”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教育工作中,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极为重要,教师要用自己的良好习惯去感染、熏陶和影响每一位学生,既重言教,更重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让我们永远牢记叶老的谆谆教导,从教育的各个方面入手,一以贯之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生习惯等,从而成为新世纪合格的建设人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