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5

 Zhcx123 2015-01-29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九秋艳色  立轴纸本 1923年作           老少年  立轴纸本 1924年作    老少年  设色纸轴 1922年作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斑斓秋色  立轴 纸本设色

斑斓秋色雁初飞,浅碧深红映落晖。《秋色斓斑》画老来红,用色饱满浑厚,与墨之古朴苍率相互映发。顶叶一丛更猩红如染,鲜艳异常,宋人杨万里谓其“借叶为葩”,“叶从秋后变,色向晚来红”,人们称之“老来红”。《群芳谱》说:“红、紫、黄、绿相间者名锦西风??以长竹抉之,可以过墙,甚壮秋色。”吴昌硕借画中秋色,寄托自己“秋色斓斑”的心境。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水 仙  立轴 设色绫本 1918年作     雁来红  立轴 纸本 1910年作       海棠寿石  镜心 设色纸本 1918年作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斓斑秋色雁初飞  立轴 设色纸本 1921年作
    吴昌硕是中国近代绘画、书法、篆刻领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绘画方面他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用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从此件作品上,可以明显看到这一特色。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天竹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897年作              天竹拳石图  立轴 纸本 1914年作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竹石图  立轴 绫本水墨 1920年作           竹石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18年作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竹石双寿  吴昌硕、齐白石 (2750万元,2011年12月上海)

《竹石双寿》图是海派书画领袖吴昌硕与京派书画大师齐白石唯一面世的珠联璧合之作。画面上,吴昌硕以遒劲质朴、老辣酣畅的笔触撇竹几杆,枝叶婆娑间,似传出爽爽秋风之声,颇有金错刀的金石气韵。右下方的一块山石则浑穆凝重,极有峥嵘之势。此画吴昌硕题款曰:“满纸起秋声,吾意师老可,缘知不受暑,及时来独坐。辛酉小满。吴昌硕年七十八”。辛酉年为民国十年,即1921年。齐白石所画的两只绶带鸟用笔细腻精到,造型灵动鲜活,上下对鸣,和合之啼。特别是齐白石用胭脂色勾勒,更使全画增添了亮丽吉祥之气。齐白石是年91岁,系1955年。

1921年的吴齐相会,《竹石双寿》是吴昌硕创作于1921年,也许就是这次吴齐相会时,缶翁所赠齐白石之画。齐白石在珍藏了三十四年后,遂添笔双寿鸟转赠其好友杨虎。唯其如此,齐在题跋上写道:“吴缶老之画不易得也。”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梅 花  水墨纸本 1913年作       古雪  设色纸本 1913年作        秋藤幻出古梅花  水墨 1903年作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墨梅  水墨绫本 1914年作 (134.4万元,2010年西泠秋拍)

    款识:苦铁苦受梅花累,草堂寂历求酣睡。人间何事贵独醒,苦以冰霜涤肠胃。山僧磨墨远道寄,繁枝索貌孤山寺。二月春寒花着未,下笔恐触造物忌。出门四顾云茫茫,人影花香忽相媚。此时点墨胸中无,但觉梅花着清气。枯条着纸墨汁干,时有栖禽落远势。当年木榻移栖霞,记得里湖同寝馈。岭上月色迟不来,行脚从之踏寒翠。莓苔同坐香同参,上乘禅能通一鼻。别泪春来挥几度,忍饿空山定憔悴。愧无粥饭共朝餐,画里梅花足心醉。加藤先生两正。甲寅闰五月,安吉吴昌硕时年七十有一。

    《墨梅图》纵136厘米,横57厘米,为吴昌硕71岁时所作。吴昌硕画梅题诗中常有“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之句,他笔下的香雪海多指杭州余杭的超山,那是他一生眷恋的地方,也是他的归宿所在。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墨梅图  镜心 水墨纸本 1916年作                     梅花  立轴 水墨绫本 1915年作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墨梅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19年作

    此图构图奇特,梅花主干笔直竖立,又伸出数干梅枝,穿插于主干之间。梅花以浅墨勾勒,生机灵动。梅干梅枝的处理,粗看似不合常规,然而细细品味,枝干横坚交叉,杂而不乱,恰到好处,表现出梅花的风姿,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画家以书法入画。笔墨苍劲,透着几分金石趣味。此画可谓是吴昌硕花卉画的奇绝之作,苍劲俊朗而洒脱随意。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松树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19年作
    本幅《松树图》为吴昌硕作于76岁,其晚年的作品,松树是他经常入画的题材。他画松树或伴以岩石。松树多作绿色,亦或作墨松。墨松以焦墨画出,松针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层次分明,极富生活气息。作品色墨并用,浑厚苍劲,再配以画上所题写的真趣盎然的诗文和洒脱不凡的书法,并加盖上古朴的印章。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墨松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16年作      虬松菊石图  立轴 设色纸本       虬松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21年作

 

         [转载]?图文?中国近现代传世花鸟名画

          苍松图  纸本设色 1923年作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苍松图》画两棵松树,并列直干冲出画面,相互映衬,在画松树主干时一笔直下,不作屈曲,再在主干上画出枝干,在画松针时用浓墨深墨,再以干笔画出鳞片,使主干显出苍老斑剥,再加深墨点苔,枝叶错落,有聚有散,益显郁勃古朴,苍劲浑雄,形似狂怪,如若怒龙伏虎之态。吴昌硕在一幅巨松树上曰:笔端飒飒生清风,解衣盘礴吾画松。是时春暖冰初解,砚池墨水腾蛟龙。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敝帚自珍册   (2012.5万元,2012年10月中国嘉德)
    吴昌硕笔下断续写本册时,已近八旬高龄。但从每开所见,非一气呵成,却水准如一,丝毫无颓唐衰疲之态,笔墨畅顺无滞,笔随意转,状物传神,得诸天然,尽去熟惯所易生的雕饰是意。他施彩绚丽,艳而不妖,清而不寡,浓淡轻重配搭得宜,见诸数开繁花密叶的褂托上,掌握自如,绿叶牡丹之效毕现。虽曰写意,但题跋布局疏颏、字体多寡、大小,皆与画面自生呼应,无失宾主之序。钤印变化多端,每开所用各异,朱白、大小以至印文内容俱讲究配搭,极得点睛之妙。他藉此抒心头之快,也为后人留下一册铭心绝品志念。

 

             吴昌硕国画作品欣赏

             四季花卉  四屏 设色纸本 1921年作

    吴昌硕用熟纸画的作品不多,其七十八岁时用熟纸所作的《四季花卉》四幅屏条,是其晚年作品中入神之精品。

    1 、牡丹水仙。画面二朵牡丹花,一明一隐,枝叶茂盛,左下画岸石水仙,清香四溢。牡丹花倾向右,水仙花倾向左,一红一绿,形成强烈的冷暖对比调子,和谐可爱。这种以不和谐的手段达到和谐之目的,只有吴昌硕才能做到。牡丹称富贵花,水仙别称凌波仙子,故吴昌硕题曰:“神仙富贵”,吉祥之谓也。

    2 、荷花。吴昌硕以泼墨法写荷叶,画在生宣纸上墨韵甚佳,他曾在一幅《墨荷图》上题诗“扬言”,要与青藤、白阳试比高低。这幅荷花是画在熟纸上的,在绘画技巧上要比画在生纸上难度更大,而他却驾轻就熟,浓淡墨蘸在一起,一挥而就,墨色华滋,用水明净,珠圆玉润,真是非吴昌硕不能。右上角的红色荷花,与左下角的淡墨嫩叶,上下呼应,相映成趣。叶下涟漪水波,旖旎从风。左上角题句:“平铺红云盖明镜”,诗情画意,极富想像,令人回味无穷。

    3 、菊花。吴昌硕画以气势为主,故在布局、设色等方面都有自己风格。这幅荷花枝叶紧密,左右互相穿插,从右角至下左角取倾斜之势,而二块竖直的巨石,一赭一墨,从章法看,镇住了斜势,从色彩上看,反衬了红花,十分协调。用西洋红画中国画,可以说始自吴昌硕。此幅用西洋红画菊花,无粉脂艳俗之气,而具有金石古厚质朴之意趣。故他在画上题“老鞠经霜灿若霞”,真是恰到好处。吴昌硕确实是一位最善于用色的大写意花卉能手。

    4 、梅花。这是四屏条中最后一幅,亦是最精彩的一幅。画上题跋曰:“拟花之寺僧笔意于海上禅甓轩”。花之寺僧是“扬州八怪”之一罗聘的别号,吴昌硕名为拟其笔意,实为自出机杼。吴昌硕在作画前,聚精会神,反复构思,做到胸有成竹,以豪迈之笔出手,先用大笔横涂竖抹,然后细心收拾。齐白石云:“缶老的画豪放处易取,小心处难攻。”从这幅梅花的各个细节中和几何形空白处可以看出,吴昌硕的“细心收拾”是多么细心,这是他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千锤百炼,来之不易。其题句、钤印,也是全面着眼,精心安排,务使题句、书法、绘画三者密切配合,疏密繁简,恰如其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综上所述,吴昌硕诗、书、画、印四绝,都独树一帜,自具面貌,这件《四季花卉》四屏条,可看到其艺术成就之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