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无人区[337P]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5-01-29
本文为转载,原帖作者:杨柳松(逆流之河) 作家,旅行家。

     自从看了这篇帖子,深深的被作者震撼!他所经历的绝对是我们平常人无
法体会和感受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拥有的。

      由于故事太长,我只放图片让大家跟随他的执着,去传递他的精神吧。

      本文元作者,从青藏高原的西端至高点界山大阪开始,时间4月20日,一路

向东经邦达错、羊湖、若拉错、岗扎日,横穿整个藏北无人区后改由北上进入阿

尔金无人区,经可可西里山脉、昆仑山脉、鲸鱼湖……在阿奇克库勒湖遇人,再

三天车程至花土沟镇,时间七月五号,总历时77天。在离开界山大阪至阿奇克库

勒湖的74天里独处无人区,此间行程1400公里左右,跨度四个月。

 

 

 

 

 

 

 

 

 

 

 

 

 

 

 

 

 

 

 

 

 

 

 

 

 

 

 

 

 

 

 

 

 

 

 

 

 

 

 

 

 

 

 

 

 

 

 

 

 

 

 

 

 

 

 

 

 

 

 

 

 

 

 

 

 

 

 

 

 

 

 

 

 

 

 

 

 

 

 

 

 

 

 

 

 

 

 

 

 

 

 

 

 

 

 

 

 

 

 

 

 

 

 

 

 

 

 

 

 

 

 

 

 

 

 

 

 

 

 

 

 

 

 

 

 

 

 

 

 

 

 

 

 

 

 

 

 

 

 

 

 

 


        【关于食物】
  
  装备总重在200斤左右,包含车子本身。其中食物总计100斤左右,分列如下。
  
  主食:糌粑50斤(丢弃一斤),压缩饼干25斤。
  
  辅食:大蒜4.5斤(腐烂半斤),酥油4斤,花生米4斤,盐2斤,麦片2斤(丢弃一斤),紫菜1.5斤,辣椒粉1.5斤,奶粉1斤,白糖1斤,茶叶1斤,巧克力0.5斤,虾皮0.5斤,调料包0.5斤。
  
  食物以糌粑和压缩饼干为主,零食可忽略不计。在羌塘大体力环境下,每日摄取热量至少应在5000大卡,显然食物携带量要达到这一指标是不可能的。上世纪早期以斯文赫定为代表的西方人首次触及这片神秘疆域,虽然他们带了大批活羊鸡什么的,但捕猎还是非常重要的补给手段,那时野生动物太多了,也没有现在的动物保护观念。能坚持就不要打动物的主意,再则一个人在没有机动装备情况下猎杀动物是非常难的,没有想的那么浪漫。言归正传,本次旅行每天摄取食物热量有如下四个阶段。
  
  一、克制期,前45天里每天摄取热量在1400大卡左右,大致4两糌粑和2.5两压缩饼干,一些汤料为辅。摄取热量属于中度饥俄状态,下午四点以后基本就无力了。此阶段食物控制的极为严格,以至于45天里消耗的主食才30斤(另有三天意外补给,后文详述)。
  
  二、提升期,由于前期食物控制非常成功,所以总行程过3/5,食物却消耗2/5,因此每日口粮提升至5两糌粑和3.75两压缩饼干。但仅一周后,食物就完全失控了。
  
  三、失控期,从第52天开始,食物完全失控,原因既有生理上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欲望,每天夜不能寐,脑海中总是一幅山珍海味的蜃景。控制力低下时,干吃糌粑粉都能吃掉半斤,如零食般。
  
  四、超控期,第64天开始至74天遇人救助,每天食物热量摄取不足800大卡,少于身体基本代谢量。
  
  从食物种类上可以看出,为了控制负重,食物以热量转换效率高的碳水化合物为主。零食基本没有,花生米都觉得不该带,因为后期会控制不住,花生米会被当做美食很快消耗掉。全程无肉,吃过一次蔬菜,微量元素靠金施尔康。没有动物脂肪的缺点是,抗寒力和身体耐力会下降,例如生活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不吃肉是没法长久活下去的。
  
  水,始终是个大问题,期间断水多次。后期虽雨季水多,河系泛滥,但水质多混杂不堪,时而无奈。纵观全程,饮用清洁地表水的天数约占20%,融雪和矿水(包括轻度盐碱水、泥沙水等)各占40%。可见若无雪则命不保,当然轻度盐碱水喝多了麻烦是非常大的,后文详述。

         要表明的
  熟识的朋友希望我更新完毕做个总结,不知说什么。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梦,像侠一样自在漂泊。若此贴暗合了内心,心绪飘荡,那么我想有必要再表明下观点,以免误导,传递错误的信息。
  
  
  【装备】
  
  此行装备看似简陋,但够用了,事后发生的事不能推翻前面,就像孙子不可以穿越时光杀死爷爷。但,这只是我个人的装备习惯,不想给朋友们一个错误的信号。譬如,当我第一次三个月时间穿坏一双进口登山鞋时就明白,有些路注定是消耗品,所以在一千块鞋子和提升了5%性能的三千块鞋子之间,我选前者。如果,我只是偶尔出来旅行,三年穿不坏一双鞋子,那我选择后者。这年头赚钱不容易,还是省着点。另外,基础装备和技术装备有着本质区别,红军可以穿草鞋过雪山,但绝无可能在没有冰镐的帮助下攀上雪壁。
  
  
  【本能】
  
  旅行即不是奥林匹克,也非奥数,他不能说明体能与智力的问题。不要过度迷信道听途说,不要被小说似的探险故事吓着,从未有过游泳经历的人,经过训练,虽然超不过菲利普斯,但至少能狗刨。从漫步陆地到畅游水里的巨大飞跃,不是潜能的问题,而是本能。所以,只要不是极限之地,大部分人都能去,没什么大不了。有种高反,不是生理上的,是心理上的。随时保持清醒,知道极限和本能之间的界限,可以在海拔五千米的地方走上一辈子,但在海拔一万米的地方活不过五分钟。
  
  
  【成长】
  
  即使对比去年的旅行,我对生活的态度也有了新的体悟。如果再回逆十年,差异性就更大了,即便翻阅不久前的文字,都觉得无法入目,当初为何有那样的想法?所以尽量不要标榜,不要给自己贴标签,我们随时都在成长,都有新的认知,只需一个记录就行,反思和展望。
  
  
  【如果准备尝试一次艰苦的旅行】
  
  不会吓唬没有去过的人,这样会抹杀探索精神,但并不说明因冲动就可以踏上旅程,那是冒险,不是旅行。所以,尝试一次艰苦的旅行前,首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一、为什么?如果热爱那就去,如果想证明什么那还是好自为之。二、准备好了没有?如果买了一堆昂贵的装备只能说明你有钱或有赞助,如果你花很多时间了解那片热爱的土地,装备配置才会有实际意义,一根水泥钉或许都是最强装备之一。三、艰苦的定义?如果宅了十年,第一次就走羌塘显然是不现实的。从未有长途骑行经历的人,走了青藏线就是蓝波湾,爬三楼都喘的人爬了黄山,那是超蓝波湾。不要和人比较,每个人的艰苦旅行都不一样,只要超越了自己,超越了当下,就是当之无愧的蓝波湾。四、有完美吗?没有完美的装备,完美的计划,完美的旅行,要有包容,对人对事。五、一定要去探索吗?旅行不是生活的全部,还得养家糊口、求学就业、升官发财,做科学家也是探索,玩高难度杂技也是探索,抑制房价也是探索,讨暗恋女生欢心也是探索。不要羡慕无氧登珠峰的人,坐在大本营看他们上跳下窜也很幸福,尽兴就好。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最后才是意志力和运气的问题,说不清,但很真实,这才是探索的开始。


 

 

 

 

 

 

 

 

 

 

 

 

 

 

 

 

 

 

 

 

 

 

 

 

 

 

 

 

 

 

 

 

 

 

 

 

 

 

 

 

 

 

 

 

 

 

 

 

 

 

 

 

 

 

 

 

 

 

 

 

 

 

 

 

 

 

 

 

 

 

 

 

 

 

 

 

 

 

 

 

 

 

 

 

 

 

 

 

 

 

 

 

 

 

 

 

 

 

 

 

 

 

 

 

 

 

 

 

 

 

 

 

 

 

 

 

 

 

 

 

 

 

 

 

 

 

 

 

 

 

 

 


 

 

 

 

 

 

 

 

 

 

 

 

 

 

 

 

 

 

 

 

 

 

 

 

 

 

 

 

 

 

 

 

 

 

 

 

 

 

 

 

 

 

 

 

 

 

 

 

 

 

 

 

 

 

 

 

 

 

 

 

 

 

 

        对于在荒原中行走的旅人,野兽是亘古不灭的话题。
  以羌塘为例,野兽主要有两种,一是狼,二是棕熊。还有两个替补野兽,分别是野牦牛和乌鸦,把他们列入残忍一类随后解释。如何防范野兽伤害,首先自己不要有害它之心,人与动物在本能上的情感是一样的。
  
  【狼】
  
  此次遇狼七次,其中五次是对狼。狼现在的基本社会属性是神雕侠侣模式,至于集团军似的狼群很罕见了。闲扯一句羌塘的生态问题,现在不是藏羚羊等少了,而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野兽一直没有恢复,导致荒原生态另类失衡。尤其是失去天敌的鼠兔、旱獭把荒原折腾的够呛,直接显现结果就是草原沙化。早在上世纪中叶,狼还是这片荒原的主宰,他们为非作歹,无恶不作,然后政府决定号召牧民打狼除害,就变成现在这副情形了。最近一次关于狼群袭人的有效记录是七几年的一次科考,在巴毛穷宗遇到狼群围困,队员们开枪射狼,而狼前仆后继,饿的以为子弹真是花生米。如今,狼绝对是孤独的。
  
  我此次第一次遇狼是对狼,一只在前面佯攻,一只在后面守着,这种一前一后是基本战略。首先不要紧张,野兽是能嗅到人的恐惧气息,其次不要后退,后退就等于承认自己是猎物,不要做过大的肢体语言,觉得安全时拍个照片没问题,然后凝视对方的眼睛僵持着。僵持时间少则几分钟,多则半小时,当狼搞不懂你后且不觉得你有什么危险,就会汇集一处从山坡后溜走。要知道,狼不缺食物,搞定一只鼠兔比搞定一个比自己身形大的人要轻松的多。即使他饥饿,他首先也要评估自己能不能搞定你。而你要传达给狼的信息就是我对你没兴趣,也不怕你,更不会给你看身份证。
  
至于狼群?真的,好多年没听见过了,如果遇上,且他们只有你这一块肉的话,就看造化了。事实上,这么多年来,鲜有狼伤人的事件。但这么多年来,恐狼的流言依旧漫天飞,尤其是新藏线上。

 【棕熊】
  
  这家伙伤人是真的,每年在昆仑山北麓的新疆地区和藏北草原上,都会发生几起熊伤人甚至致死事件。不仅如此,熊还会袭击你家房子,用板砖拍碎你家玻璃,偷吃你家羊……以至于,在藏北有些县区有种补贴,就是熊给牧民造成的破坏政府买单,不允许你致命反击,除非人身危险了。曾经有一个牧民教我防熊术,就是捡一根棍子给熊吃,熊以为是你的手,咬了一口棍子觉得不好吃就走了。听完我笑的把糌粑喷出来,即使此计可行,在藏北荒原上找根棍子的难度比中彩票都高。
  
  熊是杂食动物,对人肉是不感兴趣的,很多熊致人死伤事件中并没发现肉被吃了,纯一个开瓢玩。那熊为什么伤人了?答案是生态冲突,牧民侵犯了熊的生存领地,长期摩擦导致。另外熊的智商很高,他也可能认为偷吃羊圈里的羊比抓鼠兔轻松多了。
  
  此次旅行遇熊五次,有两次距离特别近,其中还和一只同走了一段路,就像约好了散步似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与遇狼一样不要后退、不要恐惧。把熊惹火了,他的冲刺时速是40公里,你能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跑过他吗?
  
  但另外一种情形就很危险,就是遭遇战,被恐惧激活的绝地反击是停不住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去年有次急转山谷,忽然撞见前面一头熊,他也吓一跳,竟直立起来双手挥舞口中嗷嗷。我坐在地上不理他,不回应,他嗷几下就跑了。羌塘深阔,绝对不会发生贴面遭遇战,假使了,看造化。(熊的嗅觉极为灵敏,所以个人比较坚定的认为至少在深阔羌塘是不会贴面遭遇的。)

【此行防范措施】
  
  在界山达坂遇到官兵时,他们就用野兽吓唬我,并问我是否带了电击器?若知道我一个人进无人区估计得搜身有无带枪。我的防卫装备只带了鞭炮和辣椒水,实际使用情况是一次也没用。鞭炮过河时打湿了仍了,辣椒水都没打开过。(注: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辣椒水防卫,因为野兽大多靠嗅觉搏生,嗅觉毁了就等于要他命了。)晚上宿营没考虑过防范,觉得实在没有必要。白天遇野兽连贴身小刀也没摸过,徒步探路时基本无防范。羌塘真的很大,有什么东西早发现了。
  
  另外,离发情期的野兽越远越好,发情期的兔子都咬人。
  
  如果棕熊、野牦牛之类的攻击你恐怕带枪也不行,所以说心态最重要。
  
  闲扯一句,比野兽厉害的是狗,被藏狗追过,被发情狗扑过,被十来条土狗围了一晚上……防范狗更实用些。
  
  
  再申明:上述经验只限于羌塘环境。防范野兽越周全越好,不能逞强斗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