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哥,在微笑中陨落【7】

 溜溜达达的晖姐 2015-01-29
 
 

巴方寺

在认真琢磨凯撒旅行社发来的行程表时,才知道吴哥还分大吴哥和小吴哥,大吴哥是个城,又叫吴哥通城。小吴哥是指吴哥窟。吴哥在梵语里是“都市”的意思,那吴哥通城就是“大城市”了。这个城占地九平方公里,是915世纪高棉王宫的首都。我们要去的巴方寺、巴戎寺和斗象台、古代法院都在城里,陈导说当年城里住的都是皇族和贵族,平头百姓只能住在城外。这些中国人都能理解,老祖宗也是这么住的。

 

在去大吴哥的途中,陈导接着说吴哥王朝,听他一口一个高棉帝国、吴哥王朝,我心里还有些不屑:小小柬埔寨哪里就“帝国”了,吹吧。随着陈导的叙述,知道自己孤陋寡闻了。陈导说起吴哥王朝建立于公元802年到公元1431年,有六百年的历史,横跨中国的唐、宋、元朝(有这么比的吗)。最鼎盛的时候,是中南半岛的一霸。可不是现在这十八万平方公里,那时候有一百万平方公里。哦!大巴里发出惊叹声。东到越南的西贡,北到老挝、缅甸,西到泰国,与云南接壤,东南到马来西亚的东部。统治着中南半岛南端以及越南和孟加拉湾之间的大片土地,几乎东南亚都是吴哥王朝的,盛极一时。吴哥王城当时相当繁荣,人口上百万,远超过古罗马城。那时候巴黎的人口不过八十万。陈导的语气透着得意。公元890年,耶索跋摩一世迁都到吴哥,以新的都城为中心继续修建宫殿庙宇。到十二世纪,苏利耶拔摩二世扩建了大吴哥城,并在旁边修建了吴哥窟。至公元1432年的这段时间里,强盛的吴哥王朝在创作激情和精神信仰的完美结合下,修建了众多的寺庙,同时也巩固在东南亚的强国地位。

 

顺便说一下:在柬埔寨古语,跋摩是宝座的意思,也是尊贵至高无上的意思,某某跋摩,其实就是中国xx大帝的意思。

 

大巴车开到了大吴哥城的门口,透过车窗看到了著名的城门和两边搅动乳海的雕塑。城楼上有微笑的四面佛像,城门洞两边各探出三个头的大象,长长的鼻子垂地。可惜的是大巴没有停下来,只好透过车窗拍几张照片。

 
 (网)
 (网)
 
 
 
 
  

大巴停在巴方寺的附近,巴方寺又叫巴本宫,但它不是宫殿而是一座按照婆罗浮屠的风格建造的一座献给湿婆的神殿,也是国王苏耶跋摩一世的国庙,所以还是叫它巴方寺比较贴切。

 

隔着方形的水池看到了一座宏大的建筑在茂密的树林中间。陈导简单说说巴方寺的历史:修建于1060年,位于当时都城的中心,紧邻皇家宫殿的南围墙。也是金字塔形,共有五层,上面有两层有回廊,在顶层中央有座50米高的石塔,外面包着铜皮,这座雄伟的铜塔,喻意着宇宙的中心,是个祭坛,相当于中国的天坛。

 
  

关于巴方寺,1225年宋代人在《诸蕃志》真腊条记载西南隅铜台上列 铜塔二十有四,镇以八铜象。《真腊风土记》也有记载:金塔至北可一里许,有铜塔一座。比金塔更髙,望之郁然,其下亦有石屋十数间。发挥一下想像:一座巍峨的寺庙的顶层高高耸立一座大铜塔,四面每层还有几十个小一点的铜塔林立,八只铜象威震八方。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是多么惊人的景象,难怪元朝使臣都“望之郁然。”

 

陈导说这个巨大的寺庙还有个传说:古时候暹罗国王和高棉国王是两兄弟,为了表示友好,暹罗国王将自己的儿子送给高棉国王寄养。但是高棉国王却听信了大臣们的馋言,认为暹罗王子心怀不轨,日后会夺取高棉,于是把暹罗王子给杀了。暹罗国王知道了勃然大怒,立刻出兵攻打高棉,血债血偿。高棉王妃害怕暹罗国王杀害自己的孩子作为报复,于是将高棉王子藏于巴方寺中。因此,巴方寺也称为“王子藏身处”。这又是个悲催的故事,要是真事,后来暹罗灭了高棉也是因果报应。

 

巴方寺面朝东方,吴哥的寺庙的正面都是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有一条很长的引道通向大门,引道是架在两排1米高的圆形石柱上,据说雨季时,水位上升了,引道就像浮在水面上的,那种感觉太难得了。

 
 
 
  

现在大致了解了吴哥寺庙的基本造型,首先要有一条引道,引道的长短与寺庙的规模成正比。班迭斯雷寺的引道是67公尺,巴方寺的引道有172公尺,长而笔直。寺庙的围墙是正方形的,四面都有门,东西面的门大一些,东门是大门。主建筑多是类金字塔的一层层山形建筑,也是印度教的风格,印度教认为宇宙中心在一座山上,这座山叫须弥山,是方形的,山上有很多宫殿,诸神住在里面,山下是海,所以寺庙周围都有水。寺庙由五座塔组成,主塔在中央,四角各有一个塔。

 

很多游客从引道走向寺庙,我没有,只是为了节省体力,回来就后悔了。从长长的引道正面走向这座宏伟的寺庙,感觉一定和直接从大门口爬上去不一样。

 
  

爬上高高的台阶,进到门里,才知道只进了“山门”,里面宽敞得很,寺庙是建筑在巨大的三层高台之上。迎面对着是五层金字塔形的寺庙废墟,这座曾经让元朝使节吃惊的寺庙已经只剩下宽阔基座显示当年的威风了。陈导警告我们巴方寺的阶梯是很高很陡的,有80°角,要爬上去就会“上去气喘下来腿软”,还特别要注意安全。“有人想要爬吗?”听得出陈导不乐意有人去爬,“有!”还真有看不出眉眼高低的。陈导只好给了半个小时。“山门”左右伸出回廊环绕里面的寺庙,回廊基本只剩地面上的地基,多数游客沿着回廊绕寺庙一圈,就算看到了。

 

站在“山门”一眼看到寺庙前面的空地上有很多圆形的小柱子的底座规则地排列着,对着正中的阶梯和高塔。我以为这些小圆柱子像在土耳其看到的那些希腊罗马圆柱的底座,觉得纤巧了一些,还特地问了陈导,他含糊地应了一声,后来恍然大悟:应该是林咖的底座,险些被糊弄了。

 
 
  

我逆时针方向沿着回廊绕寺庙走着,走到北面,也有阶梯和高塔,阶梯上铺了木阶梯,装了扶手。游客从这里上下,常武与红旗早就身手敏捷地到了最高一层。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几个都是绕庙一周,以示敬意。西面最惨,基本看不出原来的模样,只是把石头垒起来了。

 
 
 (北面)
 (西面)

 

二十有四的铜塔只剩下三座,分别立在东、北、南三面墙上,铜是没有了,只有参差不齐的石块堆砌成塔形。除了兼有围墙功能的第一层,寺庙的第三层和顶层也有回廊,顶层的回廊稀稀拉拉的也就是意思一下了。

 
 (南面)
 
 
 
 
 

 

仔细端详这座寺庙的上半部分,拼接修复的痕迹很明显,就跟搭积木似的,有些生硬。写游记时查资料才知道巴方寺不是一般的命运多舛。

 
 
 

建寺时,君王就乐意自己建的庙最大,可不管拿什么填满这么宏大的高台基座呀,吴哥不产石头,所以从前都是砌砖,等国力雄厚了,便从远方拉来大块石头,每块石头的重量在500公斤至2吨之间。外墙是用石头整得挺雄伟,里边只好填了大量的沙土。想想这地界半年的雨季得下多少瓢泼大雨呀,雨水渗进墙里,沙土慢慢地往下沉,墙体开始变形,豆腐渣工程露陷了。于是修了扶墙加固,还巧妙地修成阶梯模样。到了16世纪,在巴方寺的西边造一座巨型卧佛,石头不够,就拆东墙补西墙,拆走了印度教寺庙大量的石头,要不然西边看着那么惨呢。

肯定最早是法国人注意了这座坍塌半截的巨大寺庙。1960年,还在殖民的法国人发起了庞大的修复工程,要加固梯级基座墙体,再修起与寺庙相配套的排水系统,减少渗水,从根本上止住墙体坍塌变形。要进行这样的大修,就跟拆了重盖差不多了,说实话比重新盖都难。法国人说干就干,楞拆下了三十万块浮雕砂岩,还特认真地逐个编号,并且编写了注有地点清单以及位置数据的施工说明书,为以后再将这些石头安装回去做了准备。但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内战的硝烟笼罩吴哥,杀戮四起,连法国人也不能幸免,工程中断。于是那三十万块大石头只好待在方圆10公顷的原始森林里。 1990年代,法国人和柬埔寨政府想接着来修复,但所有的资料都灰飞烟灭了,只剩下19101975年间拍摄的数量不足一千张的照片,以及吴哥收藏家所收藏的考古发掘日志……。法国人和柬埔寨人开始了长达十五年锲而不舍的世界最大的露天拼图游戏——把三十万块石头放回原位,拼出一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寺庙。在此之前人类还从未尝试过如此大规模的类风格维修。

 
 

太不容易了!

 

巴方寺的塔上包铜和建造回廊在当时也是最新的创意,开创了寺庙的回廊建筑风格。这座宏伟奢华的神殿标志吴哥王朝辉煌时代的到来。在网上看到一幅1889年法国画家作巴方寺原貌构想图,当时我就惊了,假如巴方寺能有60%的原貌留下,那也是世界顶级的呀。

 
 

 

(网)

巴方寺的命运让我想到两个问题,第一就是;干什么都要量力而行,有多少米做多少饭。没有那么多石头就盖小一点的庙,比如那个被誉为吴哥明珠的班迭斯雷寺,多好。历史上有很多君王都犯过贪大的毛病,以致收不了场。

 

我大明的永乐帝也干过这么一件不露脸的事,他想为他爹造一座大碑,在南京的阳山开采石头,而且是开采整块的碑座,碑体,要是真的弄成了,就是一座高为75米,重达两万六千吨的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人民英雄纪念碑高不过38米,碑身重不过百多吨。碑才凿了一半时,朱棣让人去瞅瞅工程进度,去人回禀:仰见碑石,穹然城立,朱棣是走南闯北的老江湖,他应该懂得这城墙般的大石是什么概念。于是传旨停工,低调处理。六百年来,巨大的,没完工的碑才就默默的等在荒野上,任凭风吹雨淋。

 

第二就是对于古建筑尽量别大拆大卸,以为能重新装好,其实太难了,还是尽量修补,虽然不能原汁原味,也能凑合看。不像现在看着这么“楞”。就是图纸编码没丢也修不成原样。像祖国的三峡,为了修大坝,投了大笔的钱,把很多古建筑拆了,搬到高处再重装,看着直想哭,历史的韵味,工艺的精湛都荡然无存。现世的人没有,也学不来古人带着虔诚的信仰和对神佛的敬畏干出来的活儿。

 

如果我生活在十一世纪,如果我来到了吴哥,如果我看到了刚刚建成的巴方寺,一定在24座铜塔的光芒之下匍匐在地,立马皈依在湿婆的麾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