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控制高血压:我国防治卒中的关键

 墨香斋舍 2015-01-29

控制高血压:我国防治卒中的关键

作者:霍勇  来源:中国心脑血管病网

  根据国际和国内的一些证据情况,尤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控制高血压是我国脑卒中防治的关键,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脑卒中防治的形式依然严峻,2013年公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人类因病死亡的十大死因,心脑血管仍然高踞榜首。2010年标化脑卒中的死亡率中国不是最高了,最高的是俄罗斯,但中国是次高。以死亡率来看中国低一些,但是中国在过去的20年脑卒中依然是国家疾病死亡的首位原因。一直到今天,仍然看到脑卒中标化的患病率,每年在持续增长,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要看到这种持续增加的趋势,在卫生部的报告里面能够看到脑卒中远远高于冠心病,一直在持续增加,这个数据是肯定的。所以中国的国策应当做好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对一个疾病的发病从危险因素开始控制,这是关键,所以说明为什么控制高血压,是中国预防脑卒中的重中之重,预防高血压、控制高血压,以中国的疾病特征和医疗资源的状况,高血压的防治应当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尤其是脑卒中防治的核心,有很多原因,首先是中国高血压病人多,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

  另外是高血压,高血压与其他因素相比,在中国人身上危害大于其他危险因素。中国的高血压的病人比起国外的高血压的病人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人群的不同,对于高血压而言,其作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对于简便、成本低、符合我们国家疾病防治的总体思维。从国家层面上是这么做,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大家的统一认识,使高血压的防治推到最高的层面。

  第二、心脑血管的防控,针对脑卒中防控如何做好高血压的防控,首先政府、公众和专业应该结合,显然大家能够看到,中国和美国相比,中国的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仍然很低,应当坚信降价是预防脑卒中的硬道理。如果提高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就是使血压能够有效降低,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得到有效地控制。其次应该重视中国循证的证据和中国的特点,实际上中国高血压的特点和外国不一样,首先发病率高,控制率低,高钠低钾也是特点之一。中途发生率特别高,而且逐渐上升,另外我国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就所谓的H型的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比例75%以上,这种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高血压中间的合并显著地高于国外,所以现在以往已经完成了很多研究,对今天高血压的防治指南、共识了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中国人比起欧洲人更容易发生脑卒中的背景下,中国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不容忽视的,在高血压发生脑卒中的事件链上,中国人显然具备了放大因素,这个放大因素比外国人多得多,首先患者血症更高,就所谓的H型高血压。从医学背景上这些患者更容易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而且从我国的饮食角度来说,低叶酸加剧了这些放大因素的作用。所以脑卒中的发病比起国外显著增加,研究中能够看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一旦合并高血压,比起单纯高血压,单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能够显著地放大这些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脑卒中,心脑血管死亡和脑卒中死亡。

  这就是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这个研究现在已经结束,可能今年会发表,研究对中国脑卒中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针对中国脑卒中单纯高血压预人群,2万个患者45岁到75岁,前瞻、双盲对照研究预计随访5年,主要终点就是以症状性脑卒中为主要终点,降压的同时补充叶酸,有没有比起单纯的降压更加有效。

  第三、防控工作需要中国的一些指南和共识,进一步地指导防控工作中的事件。2013年国际上有多个高血压的防治指南的推出,这些防治指南有欧洲的、美国的,和不同组织的,在国内引起很多大的热议,但是个人认为在中国脑卒中的防治或者中国高血压的防治过程中,要坚持我国现有的指南非常重要,我国的指南是2010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在欧洲尤其是美国的指南中间,要适当的放宽对高血压控制的标准,年龄从65岁降到60岁,尤其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间,血压的控制目标值要求150/90为宜。最显然中国不实用,因为中国目前整体的防治形式依然严峻,高血压的控制依然不足,尤其是以脑卒中防治为主的特点,再加上中国的特色,比如H型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间高危分层。

  第四、我国高血压防控重点应该在基层,尽管学会也出台了很多类似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实际上今天如果按照2亿多高血压的病人的算发,中国1.2亿,60%在基层,但是基层的控制率只有2.9%,尽管大医院或者三级医院控制率达到30%,甚至有的医院更高,但是这只占了10%的人群,其他一些基层医院还有3%的人群。所以我国很大程度上高血压防治管理的重点应当放到基层,加强医患沟通,防治结合。医生应当传播防治方法,而不是简简单单就给病人开药,医院不仅仅是开药,还应当考虑极力控制这些部门、这些专业应当从医院结合。

  显然国外的先进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患者主动的参与,比如说这个研究就看到,只要患者能够自己测血压,有可能显著改善高血压的控制。另外也应当推动一些在首钢模式的带领下的这种社区防治,包括功能社区的防治的一些先进经验,而且社区防治不仅仅看到在高血压控制的同时总体的这种血脂的改善、腰围的改善、戒烟的增加,整体心脑血管事件下降。

  所以,中国高血压是对脑卒中和整合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点,心脑血管尤其是脑卒中,中国的防控形式仍然严峻,控制高血压可以作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的核心,也可以作为切入,加强全民对高血压的重视和监测,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的依从性,重点要提高血压的达标率。当然更要重视中国的特点,在降压的同时,补充叶酸,能够更有效地减少脑卒中事件。所以以高血压防治为中心,可以大力推动中国的心脑血管疾和脑卒中的防治。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

《医学界》为旗下超140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如果您的文章被发布在《医学界》平台上,且未能联系到您本人,请与我们的小编联系:yxj_sjbx@yxj.org.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